

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作者刘小土,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为何现代人偏爱养宠物而非孩子?面对长辈的诘问,年轻人常以“养宠无需辅导作业、无需报班、更无需操心升学”来回应。若你此刻仍享受着养宠的这份闲适,硬糖君要提醒:警惕短视频里那些会“说话”的网红宠物。它们不仅会用按钮向主人提要求、表情绪,偶尔还会“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每回刷完这类视频,硬糖君总会想起家中那只只会傻吃傻睡的老猫,再佛系的养宠人也要暗自嘀咕“这小家伙真教不会”。而那些追求上进的宠主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将自家毛孩子送去宠物培训班。据说,有些小猫7天就能掌握10多个按钮,日常交流已不成问题。当“内卷”之风刮入宠物界,无论卷什么、卷到何种程度都毫不意外。在社交平台上,硬糖君甚至发现有人发帖求助“宠物吃什么才能双商在线”,评论区竟真有人安利宠物保健品,还附上一篇外文文献作为佐证,听起来颇具说服力。当宠物智商、情商的较量成为流量密码,也不乏“打假”博主站出来科普。他们认为宠物根本无法理解人类语言,过度拟人化反而有害无益。但这些“正义使者”很快就被宠物博主贴上“蹭热度”“红眼病”的标签,更引得宠物粉丝纷纷反击举报,争议愈演愈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人类为狗的智商争得面红耳赤时,宠物经济必将迎来黄金时代。从学会使用按钮到尝试写作文,能否完成更多指令性动作,一直是衡量宠物智商的重要标尺。过去小狗只要会作揖、握手就能赢得关注,但总有“工贼”不甘平凡。近年来宠物界竞争激烈,开关门、玩滑板、做瑜伽都成了家常便饭。当然,吃瓜群众心知肚明,这些技能大多源于机械记忆下的模仿表演。对宠物而言,作揖和做瑜伽并无区别,都是“换取零食”的固定套路,本质上只是表演。这种学习考验的并非宠物思考能力,而是主人的耐心程度。而如今流行的使用按钮则不同,它要求宠物理解符号意义才能主动沟通,是更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当一只宠物按下“出去玩”“吃零食”的按钮时,它已具备成为网红的潜质。但要像“边牧停停”(简称停子)那样成为顶流宠物网红,还需掌握更抽象的形容词。其他小狗在“吃零食”按钮失效时,往往会重复按键或放弃,“停子”却会使用“不开心”“委屈”“难受”等词汇迂回表达需求,甚至制造情绪压力,这被视为宠物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许多粉丝认为,人类训练宠物的过程也是宠物训练人类的过程,这种现象甚至被称作“巴浦洛夫的人”——当宠物随机按下按钮,主人就会条件反射般起身。这种解读正中内容创作者下怀:一方面通过粉丝之口印证自己对宠物的爱,避免陷入为流量“鸡娃”的负面舆论;另一方面,比起自卖自夸,粉丝口碑更能凸显宠物的聪明特质,引发路人好奇与讨论。若将网红童模与宠物网红对比,其父母追求一夜成名的心理如出一辙。从使用名词、动词到掌握形容词,只是宠物语言思维的初级阶段。而能从单个词汇到完整句子,再到讲述具体故事,则是短视频世界宠物表达的飞跃。“小狗林克”最火爆的视频,就是它向妈妈讲述“梦见小猫生病自己很担心”的经历。粉丝震惊之余,弗洛伊德看了都得冒汗。如今,“送去上大学”是对宠物的最高赞誉,整个宠物赛道正按智商分配流量。过去靠撒娇卖萌就能走红的时代已过,不仅小猫小狗,连动物界闯入短视频之前,恐怕都得先学会使用按钮。人类已对狗CP嗑上头,聪明的智商只是成名起点,宠物网红若想持续火爆,还得精通人情世故。想当年,回忆专用小马甲、楼楼、王白菜等初代宠物网红靠“人设”吸粉。很长一段时间里,宠物都是大众情绪的容器,其“人设”也源于粉丝的想象与二次创作。而新一代网红宠物则不同,它们自身充满内心戏,且擅长用社交表达情绪,让粉丝能进行深度解读。宠物情商的极致演绎先在短剧里上演。此前AI萌宠题材火爆,《胖橘复仇记》《比熊殿下她权倾天下》等爆款让观众体验动物世界的爱恨纠葛。但终究是“科技与狠活”,剧情夸张、工业感强,不如真宠物生动。林克、张啵啵、停子等新一代宠物网红充满“人情味”:林克对妈妈的爱溢于言表,无数次按下“爱你”按钮等待亲近,养宠人直呼要学习人家培养亲子关系的秘诀;张啵啵选择心仪的小猫当宠物,归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它玩耍,“你家宠物养上宠物”成新潮流;停子与花生妹的“爱情”更吸引CP粉。花生妹曾因被小狗咬伤对社交恐惧,结识停子后才逐渐敞开心扉探索世界。花生妹妈妈完整讲述这段奇缘,引无数人写小作文抒发感受,单条视频点赞超140万。治愈救赎的剧情、双向奔赴的关系、回避依恋的相处模式,堪称情感向作品的爆款元素,只是主角换成了狗。“停子是伟大的引导型恋人”“停子绝育了,这是真正的心理之爱”……热评中粉丝脑补出更多细节,为这段关系增添戏剧性。不少新粉正是因这段亲密关系入坑,通过对比停子与其他同伴相处状态,论证其忠诚专一的特质。显然,比聪明更讨喜的是聪明又温暖的“停子”。有些宠物玩起人情世故,连山东人都要自愧不如。硬糖君印象最深的是,某网红猫咪想吃零食,按完“零食”按钮后会不断重复按“爱你”,将求人办事与情绪价值完美结合,社交技巧高级得令人咋舌。只需两三分钟简单视频,提供思考方向,就能激发大量不同视角的阐释:究竟是宠物情感细腻,还是博主文案出彩?是宠物拥有“爱的能力”,还是粉丝在幻想“爱的能力”?争议虽多,却制造热度。宠物经济也是体验经济的变化:围观群众对宠物学习的抗拒感明显降低。过去宠物秀智商常被质疑是训练结果或摆拍剪辑,如今大家更想拥有双商在线的宠物。内容形式变化带来大众观感转变:林克、停子等账号多使用监控画面还原现场,伪纪录片形式提升可信度,观看者更愿意相信这就是宠物的真实生活。外界对宠物学习的态度也随之转变,甚至出现“科学喂养”“专业训练”包装下的消费尝试。一位宠物培训从业者告诉硬糖君,今年不少养宠人主动咨询门店是否开设小狗按钮课程,团队正尝试提供此项服务。这些新趋势背后,是商业与创作的互利共谋。早在2020年,国外一家宠物交流按键品牌就与视频创作者合作,捧红了一批会“说话”的宠物网红。此后这种潮流逐渐渗透中文互联网。当然,宠物学习仍面临质疑,新争议不断涌现。有博主指出,观察宠物肢体语言比学习人类语言更能了解其真实想法,认为按钮使用只是汉斯效应——宠物根据主人细微变化做出判断,而非真正理解人类语言。但宠物博主与粉丝绝不认同这种说法,更倾向于相信这是在蹭热度,举报成为常用回击方式。观点分歧愈演愈烈,恰恰证明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猫狗数量超1.2亿,与日本人口相当。除宠物美容、培训等成熟产业外,宠物心理学、夏令营、偶像经济等新赛道方兴未艾。过去仅名贵品种参与比赛,如今已面向所有宠物设立舞台大秀,满足养宠人“望宠成名”的养成乐趣。硬糖君认为,花两三千上课让宠物学会“吃饭”“出去玩”也算新体验,相比之下找宠物通灵师花几百打听毛孩子想法才真令人费解。怎么,你们是担心小猫小狗半夜刷小红书吐槽“原生家庭之痛”吗?归根结底,所有宠物需求都是人的需求。商业竞争不断向情绪价值延伸,任何亲密关系都意味着商业机会。不给人类幼崽花钱,那就给宠物花钱。东亚物种,全部都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