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一份令人警醒的报告,揭示了全球农业在近三十余年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报告数据显示,从1991年至2023年,全球农业因各类自然灾害累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26万亿美元,平均每年损失约990亿美元。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付出付诸东流,以及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持续动荡。
报告指出,干旱、洪水、虫害和海洋热浪等灾害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强度冲击着农业生产。这些灾害不仅直接摧毁农作物和牲畜,更通过破坏农田水利设施、污染水源等途径,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系统的脆弱性。农民作为灾害的第一受害者,其生计和收入受到严重威胁,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甚至因此陷入更深的困境。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灾害形势,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报告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报告强调,提升气候适应能力是关键所在,需要各国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并完善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风险管理机制也至关重要,包括推广农业保险、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全球农业灾害损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警示。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持续加深,农业灾害或将更加频发,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不仅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呼吁,值得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