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9月5日深度报道 浙江杭州一位27岁年轻男子因连续两天狂吃火锅,竟导致严重痛风发作,最终被确诊急性痛风,双脚剧痛到无法行走,连鞋子都无法穿下。这一事件再次将火锅与痛风的关系推向公众视野,引发健康警示。
痛风的发生与体内嘌呤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嘌呤作为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酸。然而尿酸具有低水溶性特点,当其在关节等软组织中过度沉积形成结晶时,就会引发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会显著提升体内尿酸水平,从而大大增加痛风发病风险。
火锅作为冬季热门饮食,其食材与汤底的嘌呤含量尤为惊人。据营养学专家测算,一碗经过长时间熬制的肉汤嘌呤含量可达肉类本身的4至5倍,堪称”嘌呤浓缩液”。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红肉、骨髓等原料在长时间熬煮过程中,其富含的嘌呤会充分溶解到汤中;其次,涮煮过程中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中的嘌呤会持续析出并累积在汤底中,煮得越久嘌呤浓度越高。直接饮用这种汤底,无异于一次性摄入大量浓缩嘌呤。
值得注意的是,火锅食用过程中的其他习惯也会加剧痛风风险。酒精尤其是啤酒,不仅是诱发痛风发作的高危因素,还含有较多嘌呤成分,同时会抑制尿酸正常排泄,形成双重危害。因此建议痛风患者或高尿酸人群在享用火锅时,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关于火锅的涮煮顺序,健康专家提出科学建议:应遵循”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食。首先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促进肠道蠕动;接着适量摄入肉类延缓胃排空;最后进食主食有助于控制全天总热量摄入。这种进食顺序既符合营养学原理,又能有效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