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当我的手指悬停在搜索框上方时,一个重要抉择摆在眼前:是打开Google进行传统搜索,还是直接向ChatGPT寻求答案?最终,我选择了后者。这个看似微小的决策变化,却预示着数字营销行业游戏规则的彻底重塑。

传统SEO正在走向终结?品牌曝光的新战场已从”搜索结果页”迁移到”直接答案”
传统搜索引擎呈现10个蓝色链接,让用户自主选择。而AI搜索引擎则直接给出答案:”推荐你试试花西子、完美日记和彩棠”。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品牌不在这个答案中,用户甚至不会知道你的存在。更严峻的是,AI不会像传统搜索引擎那样显示”第2页结果”。它只提供一次答案,未进入前几名就等于被彻底淘汰。

真实商业案例:AI”截胡”的流量损失
某国产护肤品牌CEO向我倾诉困惑:”我们去年在小红书、抖音投入500万,为什么销量还在下滑?”我让他的助理分别询问ChatGPT和文心一言:”推荐适合敏感肌的国产护肤品”。测试结果显示,在8次查询中,该品牌仅出现1次,而平均每个竞品出现4-5次。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他们的流量被AI直接”截胡”了。搜索敏感肌护肤的用户不再访问官网,而是直接采纳AI的建议——而AI推荐的名单里,他们的品牌大部分时候不在列。

AI品牌监控:你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
在开始优化前,必须先理解AI搜索生态的运作逻辑。什么是”可见度”?可见度不是简单的”出现次数”。以两个品牌为例:
品牌A:在10次查询中被提及3次,可见度30%
品牌B:在100次查询中被提及20次,可见度20%
虽然B的绝对曝光量更高,但A的可见度更优,说明在目标话题下的关联度更强。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品牌,提升可见度比追求曝光量更现实。

为什么要监控多个平台?
不同AI平台的训练数据和算法逻辑存在显著差异:
文心一言:更依赖百度搜索的中文内容,对百家号、百度百科的内容权重较高
Deepseek:更注重技术类和深度分析内容
ChatGPT:英文内容覆盖更广,对海外媒体报道敏感
豆包:与字节跳动生态打通,抖音、今日头条的内容影响较大
如果只监控一个平台,就像只看淘宝销量就认为了解了整个电商市场。

用工具重构品牌监控流程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展示如何系统性地管理AI时代的品牌能见度:

第一步:建立监控基线
打开AIBase的GEO品牌监控工具,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
我是谁?输入完整的品牌名称,包括常用别称(如”全棉时代”和”Purcotton”)
我的阵地在哪?填入官网URL,这是AI识别品牌信息的重要锚点
我的竞争对手是谁?系统会自动分析,但也可手动补充。以”彩棠”为例,系统识别出的竞品生态包括花西子、完美日记、毛戈平等。这个列表非常关键——它告诉你,在AI的认知里,你和谁在同一个赛道。

AI搜索消失?GEO监控找回品牌曝光新策略插图

地址:https://app.aibase.com/zh/tools/trackers

有时结果会让人意外。一个主打”天然有机”的护肤品牌,发现自己被AI归类到了”学生平价护肤”类别,与竞品完全错位。这种认知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营销投入就会南辕北辙。

第二步:诊断当前表现
系统会显示品牌在各平台的实时数据。但数字背后的意义更重要:
文心一言可见度16.67% 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是头部品牌,这个数字偏低,需要加强内容建设
如果你是新锐品牌,这已经是不错的起点
如果你竞品平均可见度30%+,说明你处于劣势

曝光次数6次 如何解读?
样本基数是多少?如果是基于30个查询,6次曝光还可以;如果是300个查询,就很糟糕
6次出现在什么问题下?如果都是”国产彩妆推荐”这种核心词,价值很高;如果都是”彩妆品牌大全”这种泛词,价值有限

第三步:挖掘内容机会
工具会展示”品牌关联领域在’文心一言’的曝光分析”板块,这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彩棠的数据显示:
“中国面孔彩妆”话题关联度60%
“修容盘推荐”话题关联度50%

这个数据告诉你两件事:
优势阵地:60%的关联度说明品牌在”中国风彩妆”这个定位上已经建立了认知,应该继续强化
增长机会:50%的关联度说明在”修容盘”这个品类还有提升空间,可以针对性地生产内容

如果工具显示某个话题关联度只有10%,但那是你的核心产品线,那就说明内容策略出了问题。

AI搜索消失?GEO监控找回品牌曝光新策略插图1

第四步:追踪真实查询
“查询问题”列表是用户需求的直接反馈:
“妆容怎么用什么产品” → 用户需要教程内容
“粉饼定妆效果哪个好” → 用户在做购买决策
“这台秋冬的眼影搭配推荐” → 用户在寻找场景化方案

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内容创作方向。传统关键词工具只能告诉你搜索量,但GEO监控工具告诉你,用户是怎么向AI提问的。这两种提问方式完全不同:
搜索引擎:”国产彩妆推荐”(关键词式)
AI对话:”我是黄皮,想要日常通勤妆,推荐国产品牌”(自然语言式)

如果你的内容还在堆砌关键词,AI根本读不懂。

从监控到优化:可执行的行动清单
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基于数据的决策才有意义。

短期优化(1-2周可见效)
行动1:优化官网结构化数据
确保官网包含:
清晰的品牌简介(100字以内)
产品系列列表(带明确分类)
品牌历史和重要里程碑
媒体报道或获奖记录
AI抓取信息时,结构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被准确理解。

行动2:覆盖高关联话题
如果监控显示”修容盘推荐”关联度50%,立即:
在小红书发布5篇”修容盘使用教程”
在知乎回答3个”修容盘选购”相关问题
更新官网产品页,增加”适合修容”的描述

行动3:竞品词拦截
如果用户问”花西子有什么平替”,而你的品牌没出现在答案里,说明AI没有建立你和竞品的关联。可以:
在内容中自然提及”相比XX品牌”
参与对比类话题讨论
在产品描述中突出差异化优势

AI搜索消失?GEO监控找回品牌曝光新策略插图2

中期优化(1-3个月见效)
策略1:权威背书建设
AI会参考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争取:
行业媒体专访或报道
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
KOL的深度测评(而非简单带货)
一篇《中国美妆品牌发展报告》中的一句提及,可能比100篇小红书种草更有效。

策略2:内容矩阵布局
在不同平台发布不同形式的内容:
官网:产品详情、品牌故事(给AI”教科书”)
小红书:场景化使用教程(给AI”真实反馈”)
知乎:专业分析文章(给AI”深度理解”)
B站:视频测评(给AI”多媒体证据”)

策略3:长尾词覆盖
除了”国产彩妆推荐”这种头部词,还要覆盖:
“适合黄皮的国产粉底”
“学生党平价国产眼影”
“敏感肌可用的国产彩妆”
AI的训练数据很全面,长尾词的积累会提升整体可见度。

长期优化(3-6个月见效)
建立品牌知识图谱
让AI深度理解品牌,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
品牌定位:天然/科技/国潮/轻奢?
核心产品线:彩妆/护肤/香氛?
目标人群:学生/白领/妈妈?
品牌故事:创始背景、设计理念、社会责任?

这些信息需要在多个渠道反复强化,才能”训练”AI形成稳定认知。

避免三个常见误区
误区1:追求曝光数量而非质量
某品牌通过水军在各平台刷”推荐XX品牌”,短期内曝光量飙升。但AI很快识别出这些内容的低质量,后续反而降低了品牌权重。正确做法:宁可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水。一篇5000字的深度测评,价值远超100篇复制粘贴的种草文。

误区2:忽视负面信息管理
AI会学习所有内容,包括负面评价。如果网上充斥”XX品牌假货多”、”XX品牌烂脸”的讨论,AI也会记住。正确做法:及时回应质疑,用专业内容稀释负面信息。不要试图删除或隐藏,而要用更多正面内容覆盖。

AI搜索消失?GEO监控找回品牌曝光新策略插图3

误区3:只监控不优化
很多品牌开通监控工具后,只是每周看一眼数据,然后感叹”我们可见度真低”,但不采取行动。正确做法:制定”监控-分析-优化-验证”的闭环流程,每次优化后追踪2-4周,评估效果。

AI搜索优化的未来趋势
基于对行业的观察,我认为GEO领域会出现几个趋势:

趋势1:实时优化成为标配
未来品牌可能需要每天监控AI平台的回答变化,就像现在监控百度排名一样。因为AI模型更新频率越来越快,今天的优化成果明天可能就失效。

趋势2:多模态内容权重提升
随着AI开始理解图片、视频,单纯的文字内容优势会减弱。品牌需要:
高质量产品图(清晰、多角度)
使用场景视频(真实、非摆拍)
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真实性更高)

趋势3:垂直领域AI的崛起
除了通用AI,未来会出现美妆AI、母婴AI、汽车AI等垂直领域的专业助手。品牌需要针对不同AI制定差异化策略。

最后的建议
AI搜索优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管理问题。你需要管理AI对品牌的认知,就像过去管理消费者认知一样。

对于不同规模的品牌,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头部品牌:重点监控认知准确性,确保AI对品牌的描述符合战略定位,避免被误归类。
如果你是腰部品牌:聚焦核心品类词的可见度提升,先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AI的”第一选择”。
如果你是新锐品牌:抓住长尾流量,覆盖那些头部品牌忽视的细分需求,积累初始可见度。

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
AI对品牌的认知不是一天形成的,早一天布局,就早一天在新流量时代占据优势。
当用户问AI”推荐一个XX”时,确保你的品牌在答案里,这可能是2025年最重要的营销任务。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5日

07:04
高瓴资本旗下HHLR Advisors最新披露的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美股持仓报告,揭示了其对中国中概股的持续加码策略。报告显示,HHLR当季持仓总市值高达41亿美元,环比增长32%,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信心的持续强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中概股占据9席,市值占比超过90%,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HHLR对中国核心资产的深度布局。 在具体操作层面,...
06:00
美国邮政服务局(USPS)近期正式公布了2026年的价格调整方案,引发广泛关注。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该机构计划将优先邮件服务的价格上调约6.6%,而优先特快邮件服务的费用也将随之上涨5.1%。这一系列价格调整措施主要出于对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的应对,旨在确保邮政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维持其服务质量。 此次价格调整方案的具体实施细节仍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流程。一...
02:04
2025年11月15日,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Mu Holdings Ltd.正式宣布其革命性举措——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整合至现有信用评估模型中。这一创新解决方案已率先在巴西市场部分客户群体中落地应用,通过精准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模式与信用数据,实现了信用卡限额的动态智能调整。该技术部署的核心目标在于显著提升用户金融服务体验,同时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有效扩大...
01:21
2025年11月15日,水利部权威发布,备受瞩目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这一规划自2011年正式启动实施,历时十余年,累计投入资金高达1238亿元人民币,成功推进了7561个各类项目。该规划的核心聚焦于四大关键领域:一是保障库区移民的安稳致富,二是强化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三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四是有效处...
00:15
2025年11月14日,备受瞩目的北京6G产业发展分论坛隆重举行,现场首次集中发布了由北京6G实验室取得的十大技术进展成果。这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不仅彰显了北京在6G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发布内容聚焦于高频通信、智能超表面、星地融合、通感一体等四大核心方向,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实现了U6G频段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高达20...

2025年11月14日

23:41
科技媒体Tom's Hardware最新报道了一则关于AMD驱动程序异常行为的发现。用户Takia_Gecko在测试过程中注意到,当移动或调整应用程序窗口时,系统日志文件会出现持续追加写入的现象。经过实际验证,C:\Windows\System32\AMD\EEUDumps目录下的日志文件在窗口操作期间频繁更新,导致数据记录异常频繁。 这一异常行为可能对固态...
23:41
禾赛科技近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正式宣布其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已全面获得理想汽车旗下理想L系列、i系列以及MEGA等全系车型的定点认可。这一重要合作进展不仅彰显了双方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更预示着未来智能汽车辅助驾驶能力的显著提升。 自2021年起,禾赛科技与理想汽车便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过去的三年里,禾赛已成功为理想汽车多款旗舰车型供应高性能...
23:41
2025年11月14日,全球科技巨头谷歌公司正式宣布对欧洲市场的广告技术服务进行重大调整。这一战略举措旨在积极响应欧盟委员会此前作出的反垄断处罚决定,通过主动优化广告交易平台运作模式,避免在欧洲市场面临强制拆分的极端风险。据悉,谷歌将全面革新其欧洲广告交易系统的架构与功能,确保所有业务流程完全符合欧盟最新的监管要求。公司高层强调,相关技术调整将在未来几个月内...
23:41
游戏媒体Euro Gamer近期发布了关于《密特罗德究极4:穿越未知》在Switch 2平台上的实机体验视频,为玩家带来了最前沿的游戏动态。游戏以极具电影化的开场引入,萨姆斯·艾仁在联邦基地迎战突袭的太空海盗,剧情完美延续了系列经典的设定,让老玩家倍感亲切。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通过扫描环境获取关键信息,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互动性,还配合新增的心灵感应机制,让...
23:07
2025年11月14日,《科创板日报》独家报道了一则重磅消息。黑芝麻智能CEO单记章在深度专访中透露,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远超智能汽车领域,其体量有望达到后者的10倍以上。这一惊人预测背后,是机器人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单记章指出,随着技术进步,机器人将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情感陪护到家务服务,从工业制造到医疗健康,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
23:07
苹果公司近期对App Store审核准则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新增多项关键规定进一步优化平台生态体系。根据4.1(c)条款的最新要求,开发者将严格禁止在应用图标、名称等核心元素中擅自使用其他开发者的知识产权,这一举措旨在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李鬼"应用泛滥现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新规在金融应用监管方面也展现出更强力度,明确要求所有贷款类应用年化利率不得...
23:07
世嘉正式宣布,《人中之龙 极》与《人人之龙 极 2》已成功登陆 Nintendo Switch 2 平台,为全球玩家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此次登陆备受期待的两款作品,分别在港澳地区和日本市场推出了差异化定价策略。港服方面,《人中之龙 极》独立版售价为187港币,而捆绑包版本则提供338港币的优惠价格;日服市场则根据版本不同,价格区间设定在1980至3990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