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微博热议话题”男子因朋友圈无人点赞患上抑郁症”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深度报道,年轻白领小张的遭遇令人深思。他每天下班后都会陷入反复回忆的漩涡,对他人眼神和回应异常敏感。每当给他人的消息石沉大海,或是朋友圈鲜有评论点赞时,他便会陷入深深的焦虑,甚至怀疑别人是否对自己怀有不满。这种长期积累的社交压力最终导致他被诊断为抑郁症。
医生特别指出,对于高敏感人群而言,正确认知自身特质至关重要。建议这类人群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敏感特质,减少不必要的自我否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个人事业中。目前经过积极治疗,小张的病情已逐渐好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所谓”敏感”,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更为敏锐的一种性格特质。高敏感人群并非特殊群体,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类天生具备应对危险环境的应激反应系统——自律神经系统。该系统负责调节心跳、呼吸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大部分运作过程无需人为控制。
当人们感到紧张或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系统会立即启动应激反应。此时心脏加速跳动,全身血液流动加快,呼吸变得急促,汗腺分泌增加,肌肉紧绷,同时大脑会迅速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然而如果身体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或者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过度反应,就会给健康带来沉重负担。抑郁症、惊恐障碍、失眠等精神健康问题,大多与长期或不当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