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骑士:丝之歌》正式上线,引爆玩家期待热潮
《空洞骑士:丝之歌》(以下简称《丝之歌》)于今日正式上线,引发了全球玩家的热烈期待。游戏上线初期,Steam平台商店页面一度因玩家涌入而崩溃,许多玩家甚至卡在支付环节,场面火爆。一句”我真幸运”的调侃,道出了无数玩家的心声。这一梗源自2020年B站一位玩家在《空洞骑士》高难挑战视频下的评论:”其实我蛮幸运的,刚入空洞一,快玩完了空洞二就要出了”。这条评论发表于2020年4月,当时《丝之歌》的首支PV已于2019年2月公布,E3试玩demo更是展现了极高的完成度。许多玩家据此预测,《丝之歌》将在一两年内推出。然而,六年时光悄然流逝,这一期待却始终未能实现。

樱桃社六年沉默,玩家期待却与日俱增
在这六年里,负责《空洞骑士》系列开发的樱桃社(Team Cherry)却鲜有消息。官方渠道更新寥寥,团队成员公开发声更是稀少。2019年12月,樱桃社官网发布圣诞假期公告并透露《丝之歌》开发进度后,官网便再无更新,直至今年8月才宣布正式发售日期。2019年后,主创团队仅在2020年末接受英国《EDGE》杂志采访,以及8月定档前夕接受彭博社专访。此外,Xbox公布2023年6月发售计划,市场营销负责人Matthew Griffin在2023年宣布延期,并于2024年回应玩家游戏仍在开发中。这些几乎构成了樱桃社近几年的全部公开信息。

在游戏宣发和运营至关重要的今天,樱桃社显得格外特别。即便是预算有限的独立游戏,许多制作人也会定期在网络上分享开发进度。更令人惊讶的是,彭博社采访中透露,2019年2月宣布《丝之歌》开发计划时,《空洞骑士》销量已达280万份,之后又卖出1200万份。8月21日《丝之歌》公布发售日期后,《空洞骑士》Steam平台同时在线人数更是一度突破7万。
《丝之歌》零媒体评测,期待值却持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丝之歌》并未提供媒体评测版本,上线前外界对其几乎一无所知。为何在开发看似陷入困境且信息匮乏的情况下,玩家期待值不降反升,《空洞骑士》销量还实现逆生长?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三人成军”的樱桃社,《空洞骑士》的诞生历程

樱桃社是一家来自澳大利亚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在其官网上,核心成员仅有三人:负责游戏设计和美术、动画的Ari Gibson,负责游戏设计和关卡、战斗的William Pellen,以及程序员David Kazi。此外,团队主要成员还包括负责音乐音效的Christopher Larkin和负责市场营销与公关的Matthew Griffin。
最初,樱桃社仅有Ari Gibson和William Pellen两位成员。2014年11月,他们在Kickstarter上成功募集了57138澳元资金(原定35000澳元),随后在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中心租下办公室,并招募了程序员David Kazi和音乐音效师Christopher Larkin。经过近三年开发,《空洞骑士》于2017年2月发布并大获成功。

表面上看,《空洞骑士》开发过程似乎很顺利,仅用《丝之歌》一半时间。实则不然,最初规划一年开发、2015年6月发售的计划最终推迟近两年,直至2017年初才正式推出。这与《空洞骑士》的开发模式密切相关。
《空洞骑士》开发期间,樱桃社定期向支持者更新进度,这也成为游戏创新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例如,William Pellen设计的”地图绘制员”柯尼法,最初只是一个地图角落的流浪者,后因玩家反馈位置难找,才加入散落纸片和标志性哼唱。团队内部也充满创意碰撞,Ari Gibson和William Pellen兄弟俩常互相提出想法,对方只需点头确认即可实现。William Pellen在彭博社采访中坦言:”永远在开发新想法、新道具、新区域、新Boss,这个过程太美好了。我们停下来只为完成游戏,其实本可以一直做下去。”

《空洞骑士》上线前,团队甚至放弃了正在设计的”骸骨之森”区域,因难度过高难以完成。而”深邃巢穴”也被大幅删减。”但最后它还是很大,算是造福玩家,因为这个区域的难度可不低,流程过长会影响体验。”Ari Gibson曾这样评价。可以说,《空洞骑士》的完成既因时间拖延,也因后期资金耗尽。
《丝之歌》变身”丝之鸽”,资金充足却开发缓慢

《丝之歌》为何会变成”丝之鸽”?或许正如Ari Gibson在采访中所言,他们非常幸运。中国有句古话”诗人不幸诗家幸”,文艺创作中创作者往往在穷困潦倒时更容易推出作品,而生活富足后反而变慢。许多小说家在写出成功作品获得财富后,续作却迟迟不出。当然,这其中原因复杂:没有生计压力是一方面,条件允许后对作品要求更高导致难产也是重要因素。
《丝之歌》明显属于后者。以《空洞骑士》58元国区售价计算,1500万销量收入达8.7亿元,即使团队只获一半,也超4亿元,足以开发《黑神话》。更何况樱桃社仍是独立游戏工作室,核心开发团队仅Ari Gibson、William Pellen和《空洞骑士》后期加入的程序员Jack Vine三人。值得一提的是,David Kazi在《丝之歌》开发前离开创业,目前仍在帮忙宣传。

《丝之歌》最初只是作为《空洞骑士》的DLC,以人气角色”黄蜂女”为主角。随着创意不断涌现,游戏内容日益丰富,2019年2月正式宣布升级为独立游戏。开发模式延续了《空洞骑士》的”想法碰撞”机制,创意几乎能实时转化为游戏内容,这种满足感让团队敢于尝试各种支线。
Ari Gibson透露,《丝之歌》体量持续膨胀。相比前作,拥有更精密的BOSS战设计、更丰富的玩法系统和交互元素。团队要求游戏世界物件都能对黄蜂女不同工具产生反应,需要大量美术绘制和动画制作。William Pellen解释:”整体必须达到统一完成度标准,系统间交互逻辑及后期隐藏细节复杂度指数级增长——每新增内容,整合工作量几何倍增。”
《丝之歌》框架早已定型,最后两年专注打磨细节
其实《丝之歌》框架早已确定,这也是2023年宣布发售日期的原因。但开发最后两年全在打磨细节,如添加小型遭遇事件、优化环节衔接。发售前三周,程序员Jack Vine仍在后台调试主机移植版代码。两位创始人透露,已规划未来数年更新内容。
《丝之歌》为何如此成功?首先,创作团队对游戏的热爱,致力于打磨和挖掘创意。作为独立工作室,较少受外界干扰。其次,玩家热爱已形成独特社区文化。国内有”我真幸运”梗,国外游戏论坛充斥着”silposts”(用户伪造推文等)。最后,创作团队足够幸运——我真幸运,我们都很幸运。《丝之歌》终于不”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