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科技力(ID:smartechworld),作者:ViniWang,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头图来源:图虫创意。随着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OpenAI与微软的较量已从幕后走向台前。8月29日,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企业版,这标志着双方在企业用户争夺战中的直接交锋,此前被奉为典范的扶持关系迅速转变为激烈竞争。这场商业博弈的根源可追溯至去年11月,当时微软正忙于将ChatGPT整合至自家Bing等软件产品中,却意外发现OpenAI提前发布公测版ChatGPT,并在短短两个月内吸引超1亿用户。据媒体报道,这一举动引发微软高层的强烈不满,因为自家产品风头被ChatGPT抢尽。8月29日,OpenAI再次精准出击,推出功能与微软Windows Copilot预览版中Bing Chat企业版高度相似的企业版ChatGPT,时间点也恰逢微软发布该预览版之际。OpenAI的每一步战略似乎都在刻意对标微软,其背后的逻辑简单而残酷:在战略优先级层面,若竞争对手比自己更早推出更有价值的功能,自己就会丧失先发优势。企业版ChatGPT的问世,更是OpenAI向微软核心业务发起挑战的明确信号。

借助微软的业务结构不难理解OpenAI发力企业服务的深层动机。Windows Copilot隶属于Office365,属于微软”生产力和商业流程业务”板块。Office365作为传统Office的商业模式创新产物,通过借鉴Salesforce的订阅模式,成为微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企业级Office365服务收入增长38%,消费级Office服务收入同样增长38%,为微软贡献了170亿美元营收。该部门也是微软利润最稳定的业务之一。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进一步印证了其重要性,该部门为微软创造了183亿美元营收,占微软总营收的1/3。在个人计算业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该板块同比增长10%,其中Office商业产品收入增长更是高达15%。这一逻辑完美解释了OpenAI为何要战略跟随微软——因为它要在微软最赚钱、最稳定的业务领域,争夺最具商业价值且增长潜力最大的用户群体。

市场用户可分为三类:企业用户、个人用户以及中小企业初创公司开发者生态用户。其中,中小企业开发者生态用户和个人用户对价格最为敏感,虽然基数庞大,但付费稳定性较差,容易因低价诱惑而转向竞争对手。相比之下,企业用户对价格敏感度最低,付费需求和意愿强烈,付费能力稳定,商业价值最高。微软公布Microsoft 365 Copilot定价前后股价的剧烈波动,正是企业用户溢价空间的直观体现。7月18日微软公布30美元/用户/月的定价后,股价一度上涨6%,最高达到366.78美元。事实上,微软早已预见到这场竞争的发生,毕竟这是它一手扶持的公司,且与自身最擅长的领域高度契合。此前,微软已开始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目标直指OpenAI最初的”种子客户”——中小企业开发者群体。

许多读者可能好奇,对于开发者而言,微软作为API供应商,OpenAI作为云服务器提供商,两者之间如何产生利益冲突?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人知道,中小企业开发者若开发产品,必须购买云服务器托管代码,若产品涉及特定功能,还需向API供应商付费购买所需接口。通常情况下,云服务器供应商会搭售API,但双方通过协议实现共赢。然而,当云服务器供应商在不提供API供应商利润分成的情况下,利用中小企业对热门API的需求推销自家云服务器,从而影响API供应商盈利时,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理想情况下,API供应商应终止授权热门API接口,独立销售自家产品,让云服务器供应商自主经营。但现实是,OpenAI和微软无法解绑,因为微软持有OpenAI49%的股份,双方自OpenAI诞生之初就存在深度捆绑的战略同盟关系。

在OpenAI凭借ChatGPT一举成名之前,微软曾投入巨资支持OpenAI度过没有营收但急需烧钱的早期阶段。2019年7月,微软向OpenAI战略投资10亿美元,并提供运行大模型所需的强大算力服务器,OpenAI所有技术都在Azure云服务器上运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OpenAI为这10亿美元付出的代价是,允许微软通过Azure云业务销售自己的API。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合作后,微软的Azure OpenAI可以直接调用OpenAI模型,包括ChatGPT、Codex以及DALL.E,Azure云服务的客户无需通过OpenAI就能在聊天机器人、搜索引擎等产品中使用这些AI大模型。这为双方日后的竞争埋下了伏笔——原本中小企业开发者通过OpenAI购买API访问大模型,而现在微软不仅提供同样可以访问OpenAI大模型的API,还搭售自家Azure云服务器。当两家销售同类产品时,竞争不可避免,嫌隙也随之产生。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今年3月,微软一份内部文件要求销售人员”利用市场对OpenAI模型的热情”推广Azure OpenAI,并将该服务交易计入Azure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微软指示销售人员干预潜在客户选择,声称OpenAI单独使用权限”适合实验”,但”企业级功能有限”且”安全/隐私功能较少”,同时宣称”Azure OpenAI能提供与OpenAI相同的模型”。这一做法影响了中小企业开发者的选择,导致OpenAI开发者用户流失。随后OpenAI开始反击,先是限制微软对部分模型的使用权限。今年3月1日,OpenAI开始销售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的使用权,但Azure OpenAI服务未提供该模型。3月14日,OpenAI发布最新GPT-4语言模型,微软尚未宣布在Azure上提供GPT-4的计划。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OpenAI和微软也分别与各自的竞争对手展开合作。继今年3月OpenAI与微软竞争对手Salesforce建立合作,为其商业软件提供聊天机器人和生成人工智能服务后,微软也不甘示弱,选择为OpenAI的竞争者站台。今年7月,微软作为首发合作伙伴出席了Meta下一代开源大语言模型Llama 2的发布会。而OpenAI的回应可谓一石二鸟:8月23日推出基于GPT-3.5Turbo微调功能并更新开放API,用更便利的功能与开源的Llama2竞争,同时继续与微软争夺中小企业开发者。

这些日益显性化的竞争背后,是大模型高昂成本带来的营收压力。艾伦AI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兼前CEO奥伦·艾齐奥尼(Oren Etzioni)指出:”双方都需要赚钱,这让他们更容易发生冲突,冲突点在于他们都试图用类似的产品赚钱。”对于OpenAI来说,大模型运营成本高是业界共识。根据今年7月印度新闻媒体平台的一份研究报告,OpenAI仅运行ChatGPT,每天就要花费约70万美元。2022财年,OpenAI的总营收仅为3000万美元,与高额运营成本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这一年营收仅够维持OpenAI运营42.85天。更不足够覆盖开发成本,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算上从Google挖走人才所用的资金成本,OpenAI去年一年的总开发成本高达5.4亿美元。虽然去年又获得微软追加投资的100亿美元,但在高额运营成本和开发成本面前,这些资金似乎微不足道。

此外,根据OpenAI与微软签订的投资协议,在微软收回投资成本之前,还需从OpenAI的销售中获得75%的利润。OpenAI显然”急了”,它决定反噬微软,同时也希望外界知道,它有这个能力。最近的一系列动作耐人寻味。这个曾经极度保密的公司,开始透露更多信息。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有望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销售人工智能软件和为其提供动力的计算能力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Sam Altman想让人们知道,他没有被微软裹挟,而且自己还能在合纵连横中赚钱。而Sam Altman最近释放的另一个消息也很有意思。他在社交账户上宣布,11月6日,OpenAI将在旧金山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这曾是微软和谷歌等大平台展示生态能力的专利,而现在Altman希望人们知道,自己的公司可以与它们平起平坐。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31日

04:55
2023年10月30日,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遭遇了一起紧急事件,一架进港航班因报告发动机故障被迫实施地面停飞。幸运的是,涉事的边疆航空3546号航班最终安全降落在指定跑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迅速介入并确认,此次事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然而,这一突发状况对机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显著影响。受此事件波及,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航班平均延误时间一度高达3小...
04:22
2025年10月31日,全球知名投资银行瑞银集团正式发布最新研报,宣布对科技巨头Meta和Alphabet的股价目标进行大幅上调。瑞银将Meta的股价目标从900美元提升至915美元,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目标价也由255美元上调至306美元。这一系列调整背后,是两家公司近期在广告业务复苏和人工智能技术布局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04:22
2025年10月31日,在NASA就SpaceX火箭研发进度提出严厉批评后,这家航天巨头果断提出了一项创新的简化版登月方案。面对外界压力,SpaceX迅速响应,启动了新任务架构的全面评估工作,其核心目标在于加速宇航员重返月球的伟大征程,同时显著提升任务的安全性。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SpaceX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其勇于担当的企业精神。 根据双方签署的40亿美元...
04:22
2025年10月31日,全球医药巨头丹麦诺和诺德正式宣布达成一项历史性收购交易,将以高达9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专注于肥胖症药物研发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此次交易的每股现金报价为56.50美元,若Metsera在研发过程中达成特定科学里程碑,诺和诺德还将额外支付21.25美元的里程碑奖金。这一报价不仅超越了辉瑞此前提出的73亿美元收购方案,更被...
03:18
10月31日,Globalstar股价迎来惊人飙升,盘中一度触及52.60美元的历史高点,单日涨幅高达27%,成交额也创下近期新高。这一异常波动背后,市场盛传埃隆·马斯克麾下的航天巨头SpaceX正积极寻求收购这家卫星通信企业。消息一出,投资者纷纷抢购,推动股价持续攀升,显示出市场对该潜在交易的浓厚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价大幅波动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
02:15
2025年10月31日,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在公开场合坦诚表态,承认公司在推动女性高管晋升方面遭遇显著瓶颈。这位华尔街顶级投行掌门人指出,尽管近年来集团在性别多样性议题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高层管理团队中的女性比例始终未能达到理想水平。所罗门强调,高盛将着力优化内部晋升机制,同时加强包容性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双管齐下,为更多女性人才提...
02:15
汇丰控股于本周四正式宣布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计划斥资140亿美元收购其香港旗舰子公司恒生银行的少数股东权益。这一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3月底前完成,相较于原定2026年上半年的计划,时间表大幅提前,彰显了集团加速整合资源的决心。此次调整后的交易时间表不仅体现了进展的加快,更预示着汇丰控股在亚太地区金融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具体的交易细节与执行方案将于下月公布,引发...
02:15
2025年10月31日,备受瞩目的商业交易再度升温,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与法国电信巨头Iliad正式宣布,已启动双方在意大利电信业务的合并初步磋商。这一潜在合作标志着两大电信运营商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出重要一步,有望重塑意大利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 据悉,Iliad在意大利市场的业务估值高达30亿欧元以上,其丰富的用户基础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成...
02:15
近日,一项名为Argentum的AI训练项目正式启动,吸引了约150名来自麦肯锡、贝恩、BCG等顶级咨询公司的前顾问加入。这些资深专家将运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AI逐步掌握咨询行业的初级任务。据悉,该项目由一家专注于数据标注领域的初创公司运营,该公司此前曾成功组织前投行员工参与金融建模AI系统的训练工作。由于项目涉及敏感信息,知...
02:15
10月30日,历史性时刻在吉林长春上演。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这辆承载荣耀的车型是一汽奥迪A5L。这一壮丽成就不仅刷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记录,更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首家产销总量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是一汽-大众发展历程中的辉煌篇章,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实力与自信的生动体现。它不...
00:36
2025年10月30日,上市公司有棵树(股票代码:300209.SZ)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原定于10月31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将延期披露。公告指出,此次延期主要源于公司内部接管工作的复杂性。目前,有棵树正全面接管原有资产、业务运营、财务体系、人力资源及办公场所等关键环节,但部分第六届董事会成员及管理层人员未能按计划完成离任交接程序,直接影响了季度...
00:06
2025年10月3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在上海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在大型LNG船建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次日,同型船将紧随其后交付,进一步彰显我国造船实力的飞跃。据行业统计,今年全年预计将交付大型LNG船11艘,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单年交付量新纪录,更凸显我国在全球LNG运输船市场的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新接绿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