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浪潮正从繁华的一线城市悄然向县城蔓延,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创业热潮。在县城的夜幕下,街头巷尾的“AI照相馆”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摊主们利用免费的文生图工具,为过往路人免费拍摄个性化写真,将科技艺术化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与此同时,微信群里的“AI倒爷”们精准捕捉商机,通过拼单低价转售ChatGPT账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而在电子市场华强北,各种AI周边产品如AI耳机、AI眼镜、AI翻译机被明码标价,以99元秒杀的噱头吸引着大量消费者眼球。
这种需求爆发式的增长,催生了县域AI培训班的遍地开花。这些培训班以两周速成、学费千元的低门槛模式,迅速成为工厂倒班族、宝妈、返乡青年等打工者的副业新选择。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内,江苏、山东、湖南等省份新注册的AI培训机构超过300家,它们主打“零基础月入过万”的口号,吸引着大量对AI应用感兴趣的人群。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AI写真制作、AI文案生成、AI配音技术以及账号转售技巧等实用技能,满足学员们多样化的创业需求。

学员群体以工厂倒班族、宝妈、返乡青年为主,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AI技能,希望通过副业增加收入。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会被拉入“资源群”,导师每日在群里分享可二次转售的提示词包与海报模板,形成了一个“学—卖—教”的县镇裂变模式。业内人士指出,低线城市硬件成本低、熟人网络密,AI副业更易快速起量。某连锁培训班负责人透露,他们仅需一台二手笔记本和一条商业街就能顺利开业,其直营校区单店3个月即可回本,平均每月新增学员120人。
随着监管层面的重视,县级市人社局已开始对无证AI培训进行排查,要求机构备案教材与收费项目,以规范市场秩序。随着GPT-5.1、Midjourney v7等模型的持续降价,县城AI创业的门槛有望进一步降低。打工人能否从“副业热”成功转型为“小生意”,关键在于流量渠道的拓展、合规意识的提升以及持续获客能力的培养。这场AI创业热潮,不仅为县城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更多人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