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齐聚一堂,共探数字经济未来
2023年6月20日至21日,杭州举办的阿里巴巴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成为全球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这是疫情后罗汉堂首次举办年会,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通过现场或远程方式参与,与罗汉堂成员共同提出了十大关乎未来的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发展应先踩刹车还是油门?AI将创造还是消灭人类工作?数字时代企业规模会扩大还是缩小?隐私保护是阻碍还是促进数据流动?技术进步让互联网更可信还是更不可信?虚拟世界能否提升人类幸福感?硅基物理世界日益智能,人类是否仍是万物之灵?数字技术会加剧全球割裂还是促进融合?数字经济将增加还是减少碳排放?数字技术会扩大鸿沟还是让世界更平等?
罗汉堂由阿里巴巴倡议成立,汇聚全球顶尖社会科学学者,自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以来,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本次年会还邀请了多位前沿学科领域的开创者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数字经济的未来走向。
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阿里巴巴集团及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与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就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对话。张勇指出,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巨大,底层技术模型亟待落地,通过不断试验提升模型质量与实时性数据,将推动云计算技术进步。他强调,人工智能必须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当前,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既充满期待又存在担忧。ChatGPT等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让游戏美术、插画、文案等多个行业感受到冲击。社交媒体上,许多从业者担心被AI取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则提供了新的视角: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指出,美国每月约3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的同时,也有同等数量的新岗位被创造;2007年诺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预测”人工智能咨询公司”将成为新行业;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强调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数字时代的企业变革
数字化打破了传统组织边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协同可能。小团队可以创造大价值,大企业也能保持高效运转,创业者群体空前活跃。规模与效率不再必然相关,协同重心正从股东经济转向参与者经济。科技革命始终伴随着人类协同方式的变革,从百年前大型商业公司的出现到如今数字平台的崛起,每一次都重新定义了商业范式和价值创造边界。
数字平台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平台责任边界模糊,涉及商品、信息、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如何界定责任成为关键问题。罗汉堂研究者发布的《理解平台价值和责任:原则与实践》报告提出,数字平台以数据为关键要素,通过促进多方协作创造价值,其价值创造本质与传统企业不同,需要建立匹配的责任分配原则与治理框架。报告提出的价值、激励、效率、公平四大原则,为理解数字平台的价值与责任提供了新思路。
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艺术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其流动创造了巨大价值,但也引发隐私安全风险。随着各国数据保护法规完善、商业实践调整和技术进步,数据隐私与流动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云计算和大模型让数据”更聪明”:个性化推荐让海量商品触手可及,实时物流打破时空限制,创业者也能获得大企业级的市场能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发挥其价值的前提是解决数据流通带来的新挑战。
全球数据政策框架、商业实践和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显著进展。欧盟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立法生效,各国在隐私保护与要素发展间寻求平衡。商业实践和隐私安全技术也随之变革,苹果ATT政策、谷歌隐私沙盒等正在重塑数字广告行业。阿里巴巴等企业通过电话号码、住址等隐私保护措施,已成为行业常态。
《数据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报告提出,数据使用应保障用户权利,数据使用者需提供合理解决方案,推动数据分级管理,鼓励加密、匿名化等隐私增强技术应用。这些趋势表明,数据作为经济要素驱动经济生活的阶段已经到来,理解数据要素本质、掌握用好数据要素的基本原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课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