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的象征,在2023年这一可能成为史上最热年份中,从一级市场迅速席卷二级市场,处处洋溢着”AI”的热度。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1950年图灵测试开始,历经起伏,始终在希望与失望中交替前行。风险投资作为”冒险者”的舞台,其动向直观反映了行业趋势。2000年至今的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数据显示,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和2021年更是融资事件数与金额的双重高峰。这背后既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激励,也有自动驾驶、VR等关联产业的爆发式增长。2022年经历短暂调整后,在大模型、AGI(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引领下,2023年人工智能市场强势复苏,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上半年月均融资事件达48起,5月以61起领跑,6月和3月分别以54起和50起紧随其后。ChatGPT的爆发式增长彻底点燃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热情,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顶级峰会汇聚全球专家,大模型和AGI成为讨论焦点。
人工智能作为交叉学科,带动了多个前沿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上半年融资事件中,前沿技术、机器人、集成电路领域表现突出,自动驾驶融资事件达20起。AI芯片作为算力竞争核心,自动驾驶让出行更智慧,机器人提升工作效率,AI制药加速医药研发…人工智能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科研领域,更在于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3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排名显示,中国42个城市上榜,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北京、上海、香港等19个城市进入全球前100强,北京更是以全球第二的排名彰显超一线城市实力。人工智能发展与地区科技创新深度绑定,融资事件数量与地方政策、GDP、研发投入呈现明显正相关。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成为热点区域,安徽、陕西等地也积极布局。自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规划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从顶层设计推动原始创新,促进数据流通,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风险投资作为连接创业者与资本的桥梁,其投资轮次反映了企业发展阶段与风险收益变化。从种子轮到IPO,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要求:天使轮是想法落地,A轮验证收入,B轮验证盈利模式,C轮考验规模化能力,D轮则关注市场领导地位。2023年上半年融资事件中,天使轮、A轮、战略融资分别达59起、57起和38起。创业企业九死一生,能从早期走到C轮、D轮的寥寥无几。”C轮死”魔咒依然存在,除资金支持外,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同样重要。
奇绩创坛、创新工厂、高瓴创投等投资机构敏锐捕捉前沿技术动向,犹如科技海洋中的猎手。2023年这些机构投资活跃,分别完成8起、5起投资。联想创投、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VC也积极参与,腾讯投资、百度风投、哈勃投资等CVC更是布局前沿领域。百度All in AI的战略使其在自动驾驶和大模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哈勃投资专注硬科技,尤其在芯片领域表现突出;腾讯投资除游戏外,对前沿科技布局不遗余力,多次投资明星初创企业。奇绩创坛与创新工场尤为引人注目,创始人陆奇、李开复均来自计算机”神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二人横跨雅虎、谷歌、苹果等顶级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李开复更是创办大模型创业公司”零一万物”。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算力基础设施加速布局,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展,算力规模全球第二;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未来,人工智能将持续加速发展,通过系统创新和开源开放加速产业生态繁荣。天眼查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人工智能热潮有利于初创企业融资,但长期而言,产品市场认可度才是决定性因素。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推动各行业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