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生命卡兹克,作者数字生命卡兹克,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这场电商战已然打响,各大超级APP正掀起激烈竞争。近期我发现淘宝上线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AI功能,令人眼前一亮。故事是这样的…

我最近因搬家需要购买大量家居用品,在昨天浏览淘宝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AI功能——这绝对是首次出现。该功能获得极高权重,在所有商品列表页均有展示。这个功能被称为淘宝AI助手,图标位于商品列表右下角,形似AI帮我挑。目前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询问朋友后发现均未获得内测资格。

这个功能颇具趣味性,体验后我更倾向于将其称为AI导购。我自己在购物时是个典型的”直男型”消费者…目标明确但规则模糊。比如为新家选购晾衣架,我清楚需要这个物品,但完全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款式。搜索关键词后,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造型和功能让我彻底陷入迷茫。说实话,马上30岁了,对购物这类事情越来越缺乏研究热情…这也是我偏爱小米和京造的原因,因为它们无需过多选择,直接购买即可。不过晾衣架还是需要仔细挑选,这时AI小助手就能派上大用场。

点击右下角的”AI帮我挑”,将进入全新界面。系统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晾晒地点、衣物类型、晾衣架长度、功能需求、预算范围以及特殊要求。设计相当周全。最令人惊喜的是,每个选项均可点击选择,配合有趣的小交互和跑马灯动画,使用体验非常流畅。

系统提出的问题涵盖面广:主要在阳台还是室内晾晒?日常衣物还是厚重被褥?需要1.5米还是1.8米以上大容量?更看重可折叠收纳还是高度可升降?甚至考虑外观偏好,是简约纯色还是轻奢质感?说实话,为了买把晾衣架,我真不想学习翼型设计、手摇升降、304不锈钢等专业术语。我只是想晾衣服而已。

许多购物用户的需求与我类似:不愿浏览、不想学习无用的知识、拒绝浪费时间,只为解决问题。淘宝推出这项功能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过去淘宝更像是个商品陈列的大卖场,需要用户自行翻阅对比、逐个决策。这种购物方式对我这种用户来说,存在巨大的心理负担和选择成本。而淘宝AI助手则回归到商场里的管家式导购模式,只不过这个导购是AI化的,既耐心又专业,无需担心被冷遇或推荐劣质产品。将高强度的主动搜索转化为轻松的被动回答,体验极佳。

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的直男消费者,也契合当下普遍存在的”懒人”用户群体。我认为这个产品应该被称为AI导购。过去十年购物主要依赖传统搜索,需要提前掌握商品关键词背后的具体功能和意义,迫使用户成为”专家”。后来AI搜索兴起,Perplexity、秘塔AI、DeepSeek等工具解决了关键词匹配门槛,但电商领域仍存在问题——用户可能连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晾衣架”都说不清楚。AI越智能,用户越迷茫。因此我认为,AI导购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方案,毕竟购物对我而言不是探索未知,而是快速准确解决问题。

在AI导购帮助下,我这个不太爱购物的用户又选购了其他商品。比如客厅垃圾桶,因家中改造为办公室,所有物品几乎都是胡桃色,我想找类似颜色的垃圾桶。正常搜索发现款式不美观且价格过高(250元的垃圾桶?什么家庭需要这么贵的垃圾桶?)。于是直接使用AI帮我挑,系统提供多种选项,最终选中7元木纹款,既符合预算又与家居风格协调。

最近决定减肥护肤提升形象,想购买精华水。面对”想皮肤好点”的需求,AI导购提供了丰富选项。虽然有些问题我不理解(如单瓶装还是套装更划算),但通过选择和调整,最终获得符合预算(500-1000元)的可靠推荐。

朋友们对这个功能的评价是”牛逼”。除了商品列表页右下角的主入口,还有一个隐蔽触发方式:在浏览商品流页面滑动约4屏后,第5屏会出现答题卡片,回答3个问题即可进入AI助手页面。这个位置设计巧妙,在用户浏览疲惫时提供帮助。不过我个人更偏爱主入口,因为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选项。

整个”AI帮我挑”功能体现了淘宝的聪明策略。面对海量商品,如何让合适的人看到合适的产品,避免用户因选择过多而放弃决策,这是电商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AI导购优雅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既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又提升商品转化率。

有朋友问:”如果是目标模糊但规则明确的情况怎么办?”比如为30岁老二次元朋友过生日选礼物。我认为这种需求应使用AI万能搜索。在搜索栏输入相关关键词,系统推荐”30岁正是收藏手办的黄金年龄…”各种二次元元素,让老朋友感动不已。

这两个AI功能值得购物时尝试:目标明确规则模糊时用”AI帮我挑”,需求明确目标模糊时用”AI万能搜”。近期各大厂商纷纷对核心产品进行AI改造,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淘宝、微信、美团、夸克、抖音、微博等超级APP的加入,将极大推动AI普及化进程。

以往电商平台尝试AI+电商多面向商家降本增效(如智能客服、SDR挖掘、选品预测等),面向C端的尝试较少。真正的AI电商大趋势必然是向用户侧迁移。电商本质是销售效率,过去十年变革(直播带货、短视频购物、社区种草)都在降低用户决策成本。电商+AI将沿着这一路径发展,下一步是认知化和降低购物门槛,让用户在AI帮助下更轻松做出购买决策。

“不想逛、不想选、不想学习”或许是我这类懒人用户最真实的购物写照。淘宝这次确实玩出了新花样,是电商+AI在C端的一次酷炫且有价值尝试。期待更多超级APP推出AI功能,因为它们才是将AI带给大众的关键力量。这或许就是AI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