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青海玉树治多县的生态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只生命垂危的雪豹幼崽。经过专业鉴定,这只不足半岁的雌性雪豹被命名为“凌小蛰”,体重仅有9.7公斤,远低于同龄健康幼豹的标准。据了解,“凌小蛰”因高空坠落导致脊椎严重损伤,被紧急送往西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接受专业救治。
截至10月23日“世界雪豹日”,经过七个月的精心照料,“凌小蛰”的体重已增至25公斤,七个月内增重超过15公斤,其康复进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救护中心的专家团队表示,“凌小蛰”入院时呈现后肢瘫痪、进食困难的症状,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其颈椎第三至第四节存在骨折,并伴有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
针对这一复杂情况,救护中心联合骨科、神经科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50余天的药物抗炎、物理理疗以及人工辅助训练,“凌小蛰”的运动能力逐步得到恢复。4月下旬,“凌小蛰”首次实现了自主跳跃,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脊椎功能已显著改善。
在体重管理方面,救护中心采用了科学的“渐进式”喂养策略。初期以流食补充营养,待消化系统完全恢复后,逐步增加兔肉、禽类等高蛋白食物,并通过模拟野外捕食场景帮助其锻炼肌肉力量。目前,“凌小蛰”每日进食量已达1.5公斤,体脂率已恢复至健康水平。
捕猎能力训练是“凌小蛰”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救护中心特别设置了活鸽捕食测试区,通过投放活体鸽子观察其捕猎行为。监控视频显示,“凌小蛰”已能独立完成潜伏、突袭、制服等完整捕猎动作,其运动轨迹呈现出”上下翻飞”的敏捷状态。专家指出,这一表现证明其视觉追踪能力、肌肉协调性以及反应速度均达到了野生雪豹幼崽的同期水平。
尽管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核磁共振复查仍显示“凌小蛲”的颈椎存在轻微的神经压迫。针对这一问题,救护中心已调整治疗方案,增加针灸理疗的频率,并计划通过水中运动疗法进一步减轻脊椎压力。兽医团队表示,神经损伤的完全恢复需要长期观察,但目前“凌小蛰”的活动能力已基本满足放归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