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在江苏“十三太保”中,扬州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中心”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赋予了扬州无与伦比的水运优势。下辖县级市高邮更是在2018年被官方正式认证为“江苏之心”。历史上,扬州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一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运河航运功能的逐渐衰退,以及海运、铁路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扬州的发展步伐明显放缓,与苏州、常州等明星城市相比,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从经济体量来看,扬州长期稳居江苏13市第7位,一句形象的概括是,“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发展也处在江苏中游。”而今年以来,这座“慢悠悠”的城市,却频频释放出要冲破“居中思维”的信号,显然已经意识到时不我待。近日,扬州召开全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抢抓时代机遇,优化调整产业体系,并豪情壮志地提出未来三五年跻身“万亿俱乐部”的目标,全力将扬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从城市格局来看,江苏已经拥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座万亿之城,常州、徐州两座准万亿城市,倘若算上扬州,全省未来3至5年“万亿城市俱乐部”将有望扩容至7个成员。相比城市位次,万亿台阶是“比学赶超、勇争一流”更具说服力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这座江苏“中心”城市,又将如何重拾昔日荣光?

01 扬州急了

作为明清时期的商业之都,扬州曾被誉为建在盐业贸易之上的城市。这一方面反映了扬州临近长江、淮河的独特地理优势,在运河时代的枢纽地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盐业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如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安东篱在《说扬州:明清商业之都的沉浮》中所言,“各个不同省份的数百万消费者的财富,因而源源不断地流向扬州并在那里聚积起来,”扬州成为当时东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然而,20世纪初,随着盐业贸易的彻底消失,扬州也逐渐走向没落和衰退。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运河航运功能的衰退,海运、铁路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使得曾经首屈一指的枢纽城市扬州归于沉寂。“成也运河,败也运河”,成为人们谈及扬州时无奈的感叹。

1996年,“扬泰分家”让“大扬州”不复存在,GDP排名大幅退后。像“温吞水”、困于“居中思维”,也成为扬州常常被诟病的问题。毕竟,在强市如林的江苏,扬州实在太不显眼。今年上半年,扬州GDP达3417.36亿元,同比增长6.2%,继续保持省内第7的位置。向前看,徐州GDP已经跨过4000亿元台阶;向后看,盐城GDP也已经达到3413.41亿元,“安全距离”仅仅剩下4亿元。更为紧迫的是,盐城在多项指标上拿下全省第一、第二,反超扬州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慢悠悠”的扬州真的急了。

今年5月,在扬州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今年是扬州的“发力奋进年”,要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不能有“居中思维”,要在比学标杆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标杆,在赶超榜样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这也传递出强烈的加速信号。“当前,苏南发展全速前进,苏北发展全面提速,苏中城市加速崛起,谁也无法‘躺平’,更无法‘躺赢’,必须坚决摒弃‘中游心态’。”正如《扬州日报》在评论中所说,不能甘当中游、甘于平庸,要冲破“居中思维”羁绊,在时代潮流中抬高标杆、找准定位。不久前,扬州召开全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行动目标进一步明确。在推进会上,扬州正式发布《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扬州要力争实现“211”规模目标:即形成2至3个规模超2000亿元的地标产业,10个以上总量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链,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1万亿元,其中“613”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要达到8500亿元。王进健还在会上指出,扬州到2025年实现工业开票过万亿元,“十五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

02 转型升级

上世纪70年代,江苏中部发现并开采油田,一度引发全国轰动。据扬州网报道,油田分布区域东到盐城、东南到江都的真武、南到邵伯、西到送桥码头庄、西北到洪泽,而高邮就处于核心区域。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扬州较早确立起化工产业优势。2003年10月,扬州、仪征两级政府“市县联动”共同规划建设扬州化工园区,成为当地石化产业最重要的载体。去年1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扬州化工园区在2022年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名单中排名第8,单位面积产值、投资强度等单项排名进入前5。过去多年,化工及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支撑扬州成为颇具辨识度的产业名城,但是近年来,受环保趋严等因素影响,其自身亦挑战重重。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至2021年,扬州化工产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营收从1221.09亿元下滑至546.77亿元。即便2021年已经开始回升,但是仍然未能走出营收腰斩的阴影。这也与近年来江苏“壮士断腕”,大力推进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有关。扬州市政府官网2021年4月披露,“近年来,我市累计压减化工生产企业比例达82.4%,总数由2017年的586家减至103家。”9月1日,当地媒体报道,扬州化工园区产业规划面积由22.57平方公里压减至9.6平方公里,完成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化工企业压减率超八成,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这些都是扬州化工产业营收规模震荡下滑的所应。

此外,同为扬州重要支柱的电气机械产业,亦挑战重重。2017年至2021年,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营收从1599.51亿元下滑至1046.98亿元,同样是2021年才开始迎来回升。这也传递出扬州在产业发展领域的压力。2017年至2021年同期,扬州整个制造业规模亦大幅缩水,营收从8693.95亿元下滑至5712.27亿元。加速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速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成为扬州的当务之急。2020年10月,扬州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全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比如,扬州化工园区安美特电子化学品、长连化工电子化学品、大阳日酸电子化学品等一批特色新材料重大项目成功投产,虹石新材料、道赢新材料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正在冲击以高端新材料为核心的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这也是扬州重塑竞争优势的缩影。

03 再造枢纽

有分析指出,扬州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鼎盛时期,大多得益于交通发达。第一次是汉代,刘邦的侄儿刘濞被封为吴王,他利用扬州的自然资源,煮海为盐、开铜山铸钱;第二次是隋炀帝挖成连通南北的大运河,让扬州成为都城长安以外的第一大城市;第三次是清朝,扬州借助枢纽优势成为盐业重要集散地和交易地。也因此,不少观点认为,扬州的城市命运与交通紧密相关,而铁路、尤其是高铁时代的“姗姗来迟”,是导致扬州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这种局面已经逐渐改变,高铁所带来的“流量效应”亦逐渐放大。2020年12月,被称作江苏高铁网“脊梁”的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扬州借此全域迈入高铁时代,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这条南北动脉,将与正在建设的北沿江高铁相连,扬州将成为一座新的“十字交叉”枢纽城市。据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印德明分析,历史上扬州的交通优势在于地处长江与运河交界处,而未来成为高铁枢纽,将为扬州发展进一步提速,“未来,扬州将有4条铁路交会,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这意味着,扬州将通过高铁网络承南启北、横贯东西,有望真正重塑经济地理,项目、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加速流动和聚集。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吕永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自2021年进入高铁时代后,扬州一举突破长期困扰发展的交通短板,其产业基础、区位等优势凸显,投资吸引力快速增强,百亿级重特大项目持续突破,形成滚雪球般的联动效应和增长效应。去年,扬州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3%,均列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扬州近年来持续推进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率先实施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的综合整治,作为“收官之作”的扬州城区段项目也已启动。在这种背景下,昔日的“黄金水道”正重新焕发活力。在枢纽优势重塑的同时,扬州也进一步回到产业发展的“主航道”,提出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方案》提出,要聚焦“613”产业体系中6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条新兴产业链,实施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壮企强企、布局优化、治理创优等六大行动。其中,6大主导产业集群是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到2027年,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1.25万亿元,“613”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达1.1万亿元。定位和路线已然十分清晰,但想要冲刺万亿城市,乃至“赶超榜样”,更加考验的是扬州勇争第一的魄力、久久为功的耐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6日

02:32
9月13日凌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普恩特-德-瓦列卡斯区一家名为"La Bomba"的酒吧突发燃气爆炸事故,造成惨重人员伤亡。据官方通报,事故已导致2名顾客不幸遇难,另有25人受伤送医。爆炸威力巨大,导致酒吧主体结构坍塌,火光冲天,并波及楼上3层住宅楼,多户居民房屋受损。 经过紧张搜救,救援人员在14日凌晨和15日清晨先后在废墟中找到两名遇难者遗体。经过专业鉴...
02:32
OpenAI今日重磅推出旗下最新力作——GPT-5-CODEX,这款尖端模型在代码生成与理解能力上实现了突破性飞跃,全面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并能应对各类复杂编程场景。此次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智能化手段显著提升开发者的工作效率与创造力。据悉,GPT-5-CODEX不仅具备强大的代码创作能力,还能精准理解复杂算法...
01:56
苹果公司正式向全球iPhone和iPad用户推送了备受期待的iOS/iPadOS 18.7版本更新。此次升级不仅优化了系统稳定性,还修复了多项关键BUG,并全面整合了最新的安全防护机制。官方特别强调,为了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强烈建议所有尚未完成更新的设备立即进行安装操作。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苹果各区域服务器节点缓存配置的差异,部分用户可能会遇到更新检测延迟的情...
01:56
苹果公司今日正式向Mac用户发布了备受期待的macOS 26和macOS 15.7重大系统更新。此次升级不仅带来了8款全新设计的表情符号,更创新性地增加了"邮件"分类功能,让用户在"照片"应用中整理和筛选照片的效率大幅提升。系统优化方面,更新涵盖了多项关键功能改进、数十处已知错误修复以及全面的安全性增强措施,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运行流畅度。 由于苹果...
01:26
苹果公司近日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watchOS 26系统更新,为Apple Watch Series 6及后续机型用户带来革命性的智能与个性化体验升级。新系统以突破性的Liquid Glass界面设计为核心亮点,通过先进的实时渲染技术显著增强视觉表现力,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交互感受。 watchOS 26特别引入了创新健身功能Workout...
01:26
苹果公司正式发布备受期待的iOS 26操作系统,此次更新在视觉设计、功能体验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新系统全面适配iPhone 12系列至最新iPhone 16系列所有机型,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 iOS 26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引入了"液态玻璃"全新材质设计语言。这一创新材质不仅应用于系统图标和小组件,更赋予了它们动态流转的视觉效果,同时...
01:26
2025年9月16日,加拿大领先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Cohere正式宣布其在欧洲市场的战略扩张计划,将在法国首都巴黎设立全新的区域总部。这一重要布局旨在抢占欧洲人工智能服务市场这一高速增长的蓝海领域。Cohere首席执行官艾丹・戈麦斯在声明中透露,公司已完成新一轮估值,目前市值已达到惊人的68亿美元,这一数字充分彰显了市场对Cohere技术创新能力的认可。 此...
00:55
芜湖佳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宣布完成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辅导,辅导机构由东吴证券独家负责。作为国内电伴热产品领域的专业企业,佳宏新材长期致力于自控温伴热带、恒功率伴热带及配套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工业领域提供可靠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4%;净利润为2725.38万元,同比下滑22.82...
00:55
近日,弥富科技在北交所正式披露了关于IPO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回复,就申报前新增股东合理性问题作出了全面而清晰的说明。北交所此次重点关注了其于2024年6月引入的三家机构股东——重庆长信、合肥巢甬以及嘉兴颀景,特别是其中一家与前五大客户鹏翎股份的关联性。鹏翎股份作为嘉兴颀景的合伙人,这一关联性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此,弥富科技在回复中明确表示,与上述股东签订的...
00:55
近日,天眼查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济南硅基视界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济南在科技创新领域再添重要力量。该企业由业界知名企业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出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彰显了歌尔集团对济南科技发展的坚定支持与战略布局。 据悉,济南硅基视界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高达28.3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在同类企业中堪称领先,充分体现了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
00:55
9月15日,深圳恩瑞恺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功完成总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次融资吸引了松禾资本、深创投、横琴创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联合领投,天士力资本、南山战新投等机构也积极参与跟投,而老股东重庆分享更是追加投资,展现出对恩瑞恺诺发展的高度信心。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核心药物的临床试验进程、拓展前沿技术平台建设,并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00:55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商变更,成功引入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作为新股东。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更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剑南春集团的注册资本在此轮变更中实现了显著增长,从原有的约8.08亿元大幅提升至约9.46亿元,增幅高达17%,彰显了企业扩张的强劲动力。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