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正酝酿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转型,计划在2027年前自主研发Tensor处理单元(TPUs),彻底摆脱对博通这一传统供应商的依赖,以此实现成本的大幅削减。这一消息迅速在科技界引发震动,若计划得以实现,谷歌将不再从博通采购TPUs,而是转向自主生产。这一举措不仅关乎技术独立,更牵动着庞大的经济利益。
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内部高层已就终止与博通合作展开深入讨论,并制定了自主研发TPUs的路线图。这场决策的背后,是双方在价格问题上长达数月的僵持不下,谈判最终未能达成共识。此外,博通在全球芯片短缺期间将价格上调了30%,这一行为进一步坚定了谷歌寻求替代方案的决心。据称,博通为谷歌提供的TPUs毛利率高达70%,这意味着若博通的价格优势明显,其仍有可能成为谷歌的供应商。
然而,谷歌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自主研发降低芯片成本,并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这一战略调整与亚马逊和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动向不谋而合。亚马逊和微软都在积极推动自主AI芯片的研发,以提升AI能力。微软近期还投资了美国AI芯片制造商d-Matrix,显示出其在AI硬件领域的雄心。
尽管这一决策可能对博通的业务造成冲击,但谷歌发言人强调,目前与博通的关系”非常好”,没有改变现有合作伙伴关系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博通也是谷歌云的重要客户之一。谷歌考虑自主生产TPUs的决策,将使其与亚马逊和微软等巨头保持一致,有望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然而,最终是否实施此计划仍取决于博通的价格策略。这一博弈不仅考验着谷歌的战略眼光,也预示着AI芯片市场的未来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