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01 寺庙餐饮热潮席卷全年
寺庙餐饮的火爆势头从今年年初持续到年末,成为现象级话题。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2月,“寺庙游”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寺庙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其中近50%的游客为年轻人。坊间流传着“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的说法,生动反映了这一趋势。3月中旬,北京雍和宫每日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在小红书搜索“雍和宫”的笔记超过11万篇。当时,雍和宫实施限流措施,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出现限购,西安广仁寺门口更是排出了长达一公里的长队……
紧接着4月份,寺庙咖啡意外走红,年轻人前往寺庙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祈福,更增添了探店打卡的元素。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凭借“涤烦”“停雪”“欢喜”“听山语”等充满禅意的命名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寺庙咖啡的领头羊。这款咖啡一经推出,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股“一寺一咖”的热潮。部分寺庙甚至呼吁媒体和网红减少宣传,可见其火爆程度。随后,杭州法喜寺5元一位的斋饭自助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进入9月,当人们以为寺庙咖啡将成为又一个昙花一现的网红时,杭州#灵隐寺奶茶#意外登上热搜。虽然这只是一场乌龙事件,与灵隐寺官方无关,但凭借mini版紫砂壶的创意设计,加之契合“新中式”潮流,迅速引发关注。近期,寺庙咖啡再次成为焦点,原因是tims咖啡将新店开在南通西寺,宣传口号“回头是岸,来杯拿铁,不要头铁”“糖分适量,功德无量”等充满趣味性,其社交账号下更涌现出“来岱寺吧”“鸡鸣寺需要你”“栖霞寺也需要你~”等网友评论。这一系列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今年寺庙IP的巨大影响力。实际上,寺庙创业在今年明显活跃,尤其在餐饮赛道表现突出,除了咖啡和奶茶,寺庙火锅等新业态也应运而生。例如珠海普陀寺自助素食火锅,每位40元,涵盖各类素菜,深受游客喜爱。近日,我们深入走访了北京雍和宫、杭州灵隐寺、上海龙华寺,调研寺庙餐饮与周边商业,寻找餐饮老板承接寺庙流量红利的最佳策略。
02 独具特色的寺庙餐饮:简单与稀缺并存
延续数百年的香火传承足以证明,寺庙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超级IP。“吃斋念佛”的理念使得素斋备受青睐,寺院菜也成为中国美食领域的重要流派。上海龙华寺、杭州灵隐寺的素面,上海玉佛寺的素蟹粉,成都文殊院的仿荤菜等,共同构成了寺庙的美食地图。许多香客在祈福前会选择先品尝素斋,这一现象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寺庙素面菜单常年保持极简,数年如一日,有助于持续打磨品质与风味,仅用豆皮面筋、蔬菜瓜果就能呈现精致美味;二是即使是常见品类,在寺庙IP的加持下变得稀缺,有时甚至需要早起排队。正是这两大特点,让寺庙餐饮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依然保持独特魅力。
进入杭州灵隐寺山门右转便是“十方苑”素面。香客需在店外购买素面和凉菜、领取饮料,再进店等待叫号。即便工作日下午三点,等待就餐的香客仍络绎不绝,人气甚至超过求“十八籽手串”的法务流通处。灵隐寺素面售价20元,但需先购买40元的飞来峰景区门票和30元的灵隐寺门票。同一景区内,永福寺、韬光寺的素面也广受欢迎。“龙华素斋”位于上海龙华寺深处,这家店被大众点评收录18年,并登上2023年必吃榜。其售卖方式堪称时下罕见——先吃面后付款,香客扫描桌面二维码支付,全程无人监督,尽显信任感。除了现烤月饼和糕点禅食,龙华素斋还提供“龙华素咖啡”。这里的咖啡无需高端设备或优质咖啡豆,清咖18元、拿铁25元的价格依旧吸引众多顾客,其特别之处仅在于用燕麦奶替代传统牛奶。
03 寺庙外的餐饮生意:如何有效承接红利
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旅游景点,拥有源源不断的游客。随着更多年轻人被吸引而来,客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寺庙周边餐饮和商业也随之升级。雍和宫周边涌现出更多受年轻人欢迎的品类,尤其是适合打卡拍照的店铺。年轻人带动老字号翻红,吴裕泰茶庄9元一支的冰淇淋成为雍和宫打卡必备,临近闭园时队伍甚至排到马路上。此外,梅潭村、三元梅园的中式甜品也备受青睐。近年来,寺庙附近的高端餐饮逐渐兴起。京兆尹凭借毗邻雍和宫的优越位置,主打素食招牌,玩转高端餐饮,人均2000多元的全素套餐多次获得北京米其林三星认证。
“逛完寺庙再去喝一杯茶”逐渐成为消费习惯,雍和宫附近茶馆众多,点缀在交错的胡同中,“抄送佛经”“侘寂风”“围炉煮茶”“新中式茶馆”等风格紧跟年轻人潮流。灵隐寺飞来峰景区之外是名为“隐市”的商业街区,在打车前往售票处的必经之路上。虽然名为“隐市”,但街区人流量大且喧闹。这里有一些餐饮店明显服务于游客和旅游团,如聚百福、来四方的主打杭帮菜的自选美食城,但不太能吸引寻求新鲜体验的年轻人。主干道上一家“过气网红”竹筒奶茶,产品有“竹筒奶茶”和“抱抱竹奶茶”,却鲜少有人光顾。此前登上热搜被冠上“灵隐寺”奶茶之名的“桑茶”其实不在灵隐寺内,甚至不在主干道上,位置隐蔽,是媒体的误植。桑茶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家店由两个90后姑娘用东拼西凑的钱开设,没有营销费用,他们通过小红书积极澄清与灵隐寺无关,但也确实享受到了流量红利。
在景区附近的灵隐东公交站成为年轻人打卡点,因为这里会开来1314路公交车。去往公交站的天竺路上,许多能吸引年轻人的餐饮小店林立,经营素食、茶咖、梅酒等,新中式风格浓厚、造景能力突出,不少也登上必吃榜。我们认为,寺庙流量充沛,但每个餐饮业者都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口”,提供关联性强、非同质化、讨好年轻人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脱颖而出。例如紫砂茶壶、新中式风格和精致的造景。当然,一些连锁餐饮在寺庙外的商业表现也不俗,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府捞面,以及古茗和茶百道。和府捞面还打出“景区不涨价”的口号,虽然不是最优选择,但绝对可靠。
相比灵隐寺外的“隐寺”,上海龙华寺对面的“龙华会”更具新潮和年轻气息。链接轨道交通11号线、12号线,商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今年9月底刚开街,已位列徐汇区商场热门排行榜第一。龙华会对望龙华寺,地面是开放式街区,由连廊建筑联通的独栋建筑构成,多以文创和生活方式为主,可多角度与龙华寺合影,非常利于吸引游客并聚客。地下拥有两层南北区,除少数精致餐饮外,大量门店位于地下两层。这里吸引了不少餐饮首店,现炒简餐模式的“小女当家”也将上海首店选在这里。这里的餐饮多为连锁品牌,特色不多,却因商文旅结合和区位优势,吃到了“寺庙”和“庙会”的红利。
04 小结
我们认为,虽然寺庙内餐饮模式略显传统,但极致简单、口味用心和稀缺性依然是餐饮竞争的利器。对于餐饮业者来说,要在寺庙周边吸引顾客,仅靠区位优势是不够的,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深度挖掘创新元素,解析年轻群体的情绪价值,提供非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引发年轻人共鸣。同样,连锁餐饮也可以借势商文旅融合项目,分享寺庙流量的红利。这仍然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