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最新消息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深度普及,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逐渐浮现——部分老年群体也陷入了”网瘾”的困扰。据相关媒体报道,不少老人将手机视为日常伴侣,躺在床上刷短视频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每日使用时长甚至突破10小时大关。这一现象迅速引发社会热议,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网友直言:”老人每天上网超10小时,这可愁坏了儿女们。”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当前19.71%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问题。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特殊挑战。有专家指出,缺乏社会交往是导致部分老年人染上网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家人不在身边、社交圈子狭窄时,手机便成了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这种长期依赖手机获取信息的方式,容易让老年人形成心理依赖,最终演变成网络成瘾。
适度的上网确实能为老年人带来身心愉悦,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但一旦过度沉迷甚至形成成瘾习惯,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专家建议,子女应增加陪伴父母的时间,多带父母走出家门,参与户外活动。研究表明,适度的户外运动能有效减少老年人对手机屏幕的关注时间。同时,鼓励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养钓鱼、下棋、绘画、养花等兴趣爱好,这些充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有效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和社会都应承担起引导责任。家人需要耐心传授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行动,打造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地,为老年人创造更多放下手机、参与现实社交的机会。通过多方协作,帮助老年群体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生活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