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我国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个垂直大模型正式问世。这一创新成果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其技术体系建立在海量工程数据之上,依托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建造数据,实现了对复杂地下环境的精准解析与智能建模。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该模型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全球隧道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范式。
该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将多年积累的工程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智能知识,能够对隧道施工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目前,该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中完成实地验证,其精准的地质预测能力和高效的施工辅助功能,显著提升了隧道建造的安全性与施工效率。特别是在崇太长江隧道这一世界级工程中,该模型助力施工团队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将施工周期缩短了15%,安全风险降低了30%。
此次发布的垂直大模型,标志着我国隧道与地下空间建设正式迈入数智化时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传统隧道建造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该模型有望在更多地下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推动我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能源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强大技术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这一创新成果必将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带来更多惊喜,助力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