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深刻重塑现代职场与当代生活方式。过去人们习惯于”搜一下”解决问题,如今则更倾向于”问问AI”。无论是ChatGPT、DeepSeek,还是豆包、元宝等AI助手,都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全球AI搜索用户量从2024年1月的3.1亿激增至2025年2月的19.8亿,增长率高达538.7%。随着AI在生活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一个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AI回答中开始频繁出现品牌推广信息,引发用户对内容真实性的质疑。
社交平台上,关于”DeepSeek的回答是否为广告”的讨论日益增多。豆包AI的推广视频、元宝AI中的平台超链接,以及DeepSeek回答中密集出现的品牌名称,都让用户开始怀疑这些AI助手是否正在沦为”移动广告牌”。00后赵欣婷的日常就深受影响,她习惯用DeepSeek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最近当她询问”男生如何从零开始护肤”时,DeepSeek给出的回答中不仅包含了洁面、保湿、防晒等建议,还推荐了珂润、曼秀雷敦、旁氏等五个品牌,其中仅洁面产品就涉及多个品牌。这让她不禁怀疑:”这些推荐是否为商业推广?”这并非她第一次产生这样的疑虑,不久前在询问专注力提升建议时,DeepSeek提到的”专注森林”APP也让她感到困惑。
事实上,这样的质疑并非个例。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少网友都反映AI助手回答中存在广告植入现象。有网友称豆包AI的回答中出现广告视频,也有用户发现元宝AI在避坑建议中直接推荐58到家等平台并附上跳转链接。更有甚者,有网友在DeepSeek搜索香港旅游攻略时,直接弹出当地导游手机号,经核实该号码确为真实有效。面对这些现象,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回应称:”理论上不应该存在广告植入,技术团队正在排查。”但他同时建议用户”多提问测试AI是否为广告”。后续调查显示,DeepSeek的回答参考了某公众号的避坑内容,属于联网搜索功能所致。
AI生成回答中的品牌推荐是否算作广告,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AI社交平台上的广告现象则更为明显。大学生桃桃在AI社交APP”星野”上发现,智能体突然推荐《原神》游戏并附上下载链接,让她感到十分突兀。类似情况在小红书等平台也有不少讨论。这些现象反映出,当用户开始质疑AI内容的真实性时,品牌营销行业却敏锐地嗅到了新的商机。
GEO(生成式引擎优化)正成为广告营销行业的新宠。作为针对AI聊天大模型的新型营销方式,GEO的核心是通过生产AI偏好的内容,在AI平台投放,从而提高品牌在AI回答中露出的概率。印度理工学院在《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论文中指出,尽管AI生成过程看似随机,但理解其内容偏好就能影响输出结果。这与传统SEO(搜索引擎优化)有本质区别——据21世纪经济报道,SEO曾支撑近900亿美元市场,而如今众多营销公司纷纷推出GEO服务,强调AI搜索趋势。
这些GEO服务公司通常提供DeepSeek推广、排名优化、问答优化等服务。其优化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意图识别、效果检测等,主要通过优化与业务相关的关键词实现。例如,整合多平台数据源识别高转化长尾词,基于搜索量/竞争比优化精准关键词。收费标准通常与词条数量挂钩,50条词条的月服务费约6000元,500条词条则需20000元。另一家GEO服务商则采用结构化内容优化、语义相关性增强等策略,月服务费3800-5000元不等。
GEO的效果衡量方式多样,部分服务商承诺100%被AI推荐,部分以AI问答中品牌露出次数为依据,还有提供”没效果退款”等保证。尽管GEO尚处发展初期,但头豹研究院预测,2027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242亿元,未来五年将创造超3000亿元市场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服务DeepSeek、豆包等AI平台的负责人已表示,公司正在识别和屏蔽低质AIGC内容,但”回答位”变为”广告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当流量成为商机,AI回答的商业化似乎不可避免。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黑镜》第七季中,人体沦为”行走的广告机”的场景——一旦关键词被识别,女主角的意识就会被广告打断。虽然目前我们距离这样的未来尚有距离,但随着对AI回答的依赖加深,这样的场景或许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