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名为《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的AI生成短剧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抖音单平台播放量已突破1.8亿次。该剧从场景设计到角色塑造完全由AI完成,尽管网友纷纷吐槽”画面质感堪比PPT””九尾狐尾巴活像鸡毛掸子”,但剧情中频繁的反转桥段与猎奇元素却成功吸引大量观众持续追更。目前该剧已连续更新27集,热度依旧不减。据制作人辣糖透露,AI短剧的制作周期比传统影视项目缩短了90%以上,单人或小团队借助开源工具就能完成从构思到发布的全流程。其团队仅4人即可实现日更,每集1分钟的内容制作耗时约2小时,具体环节包括创意构思、脚本撰写、AI素材生成、剪辑合成及平台发布。成本核算显示,单条5分钟视频的实际投入约100元,其中包含AI工具订阅费、基础设备购置及人力成本,所谓”50元做3集”的说法仅涵盖了部分基础工具费用。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AI短剧行业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广告植入是目前最主要的变现方式,例如某萌宠短剧通过植入食品品牌实现收益;流量分成与平台补贴则依赖作品能否成为爆款;付费观看模式尚处于培育阶段;而在知识付费领域,AI短剧制作教学课程已形成规模。但从业者普遍反映收入与预期存在差距,全职创作者月收入多集中在2万元区间,”月入50万”的案例仅属极端个例。行业专家指出,AI短剧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了内容生产逻辑。其”快速试错-数据反馈-迭代优化”的创作模式,让中小团队有机会与专业机构展开竞争。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持续突破,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更具沉浸感的AI互动短剧,但伦理规范与版权界定问题将成为新的行业挑战。这场由50元成本引发的行业变革,正在逐步改写影视创作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