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AI视频技术开启了一个全民造梦时代。从OpenAI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技惊四座的Demo,到快手旗下的可灵AI后来者居上,整个影视行业仿佛瞬间被推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如果我们把电影工业史的坐标轴拉长,会发现它就是由一个个技术变革的新纪元串联起来的,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但AI影像纪元的颠覆性在于,这不仅是一次工具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生产范式的跃迁。过去的变革始终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记录和再现物理世界,而AI第一次实现了从语言和想象中直接生成一个世界,这让传统影视行业、导演和自媒体创作者们既兴奋又迷茫。

作为“AI+影视”赛道的长期观察者,我们测试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主流AI视频模型。可以确定的是,AI视频生成已经走过了技术验证阶段,有越来越多创作者用AI产出在质感、运镜和叙事上都接近专业水准的视频作品。这并非少数先锋的探索,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创作革命。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以头部的AI视频工具可灵AI为例,仅用3个月全球用户翻番,现已超过4500万。而在过去的13个月里,可灵AI累计生成了超2亿条视频、4亿张图片。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究竟是谁在创作?在创作什么?当一个工具可以催生出如此体量的创作,会蕴藏着什么生态级的变量?

为了帮助身处其中的创作者和机构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对“AI+影视”行业进行了一次全景式观察。从好莱坞巨头到新生代导演,AI影像时代的“众生相”在这一波AI影像浪潮中,上至全球顶级的内容生产方,下至导演、自媒体创作者,对于AI的态度都时移势易。拥抱AIGC早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场关乎效率和创新的必修课。目前,AIGC已经渗透进了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影视制作全流程,包括剧本创作、虚拟场景、视觉特效、后期剪辑等。

无论是中国还是好莱坞,影视巨头们投身AI的首要驱动力,都是对“降本增效”这一核心命题的追求。双方都在积极地将AI技术融入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以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这并非空谈,而是已经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实践。今年7月,Netflix公开披露,采用生成式AI制作阿根廷剧集《永航员》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筑倒塌镜头,制作效率是传统特效工具的10倍,成本大幅降低。Netflix还在其恋爱真人秀《情场深伪术》中,使用了DeepFake技术,为参与者创建AI数字分身,探索真人秀与虚拟形象结合的新玩法。其游戏工作室也在开发使用生成式AI来辅助叙事的游戏产品。

在光线传媒CEO王长田看来,AI可以将电影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30%,把生产成本降低25%。这将有力缓解电影制作发行领域的全行业亏损问题,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派拉蒙对此也毫不讳言,其首席财务官称,将AI用于影视内容的本地化工作(如翻译、配音等),带来了“非常非常引人注目的经济效益”。为了系统性地推进AI战略,成立专门的AIGC研发部门已经成为共识。华策影视自2023年起便已成立了自己的AIGC研究院,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迪士尼成立了人工智能特别工作组。

AI影视革命:全民造梦工具重塑行业格局插图

华策影视制片人赵劼在可灵AI生成式AI应用元年生态论坛上表示:华策影视在2024年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AI生成的场景来辅助完成短剧的制作,并发现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在2025年下半年的重点短剧项目中,公司已明确提出将“大量使用AI生成视频”的概念,并已进入实际工作阶段。这股自上而下的效率驱动,正推动AI在影视工业的各个环节加速渗透。

为了系统性地探索AIGC在专业影视领域的应用边界,AI视频生成工具的平台方开始邀请创作者进行深度合作。“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该计划联合九位业内知名导演——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让他们依托可灵AI视频大模型,群体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推出了九部AI电影短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对于薛晓路而言,尽管执导过《北京遇上西雅图》《吹哨人》等多部成功的商业大片,但在AI面前,她坦言自己是个“小白”。去年,在自身档期和精力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她忐忑地接下了可灵AI短片《喵心归处》的创作任务。然而,这次与可灵AI的共创却成了她“有史以来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一次创作经历”。薛晓路希望借助AI,尝试解决两个影视工业中长期存在的痛点。一是对现实主义题材的还原,她想测试AI在多大程度上能真切地还原自然环境与人物;二是“动物演员拍摄”这一行业公认的难题,她以自己监制的另一部电影举例,为了拍摄狗狗,仅训练就花费了三个多月,难度极大。

在《喵心归处》的创作中,薛晓路团队将真实猫咪“飞飞”的大量影像资料“喂”给当时的可灵1.6版本,进行猫咪的数字形象复刻。当时,薛晓路希望猫咪能有更复杂的奔跑动态,但可灵1.6版本未能完全实现。但短短数月后,迭代后的可灵2.0便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次实践让薛晓路开始思考,AI对整个影视工业链条的重构。过往的电影拍摄,无论是前期为了一个造型耗费十多天,还是拍摄动作场面时需要反复预演并承担巨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都是传统创作中耗时、耗力、高成本的痛点。而如今,这些环节在通过AI赋能后得到极大改善。

AI还促成了很多传统影视公司和导演的转型。在好莱坞影视、广告行业历练了15年的资深创意人PJ Ace,如今已经转型成为了一名AI艺术家。在短短6个月里,他创作的AI影像,吸引了超8000万次观看。其中最出圈的作品,莫过于这支用可灵AI制作的吉卜力风格的《指环王》预告片,其背后的制作成本仅为250美元,耗时9小时。在他看来,AI带来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变革,就是创作民主化。AI视频技术的快速迭代,正在抹平过去因设备、资金、团队规模而产生的巨大鸿沟。“传统的好莱坞模式已经没落,讲故事的权力不应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今,借助AI,小团队乃至个体创作者也能完成过去需要庞大工业体系才能支撑的项目。

AI影视革命:全民造梦工具重塑行业格局插图1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的罗翀,在移动互联网最鼎盛的十年,进入头部大厂负责宣传工作,拍出过豆瓣8.3分的传记式宣传片。在AI影视浪潮的召唤下,一种“未来已来”的直觉催促着他离开大厂,在今年正式成为一名AI导演。从传统影视行业转型而来的他,用可灵AI等工具为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机构制作了《瓷韵》《诗韵》等一系列高规格的主题宣传片。他以AI非遗文化主题片《瓷韵》为例,做了一个新旧工作流的鲜明对比——在传统电视台时代,要制作一个类似的实拍主题片,需要十几号人的团队,租用昂贵的设备“上山下海”,从策划、改脚本到后期制作,前后耗时数月,成本动辄数十万。那时候,(预算)低于30万的片子基本就没必要做了。市场的反馈印证了这一判断。罗翀观察到,一些经营效益不错的电视台也纷纷成立了AIGC工作室。因为对于追求降本增效的政企客户而言,这笔账非常好算,“以前的预算只够拍一条片子,现在能做三个挺好的片子,还能在地铁或公交上轮播。”

AI影视公司“异类Outliers”的创始人陈翔宇回忆,异类在2021年还是一家以传统影视制作为主的公司,在疫情的冲击下,曾在生死边缘挣扎,最终凭着一股韧劲顽强地存活了下来。2024年开始,随着可灵AI等新一代视频生成工具的成熟,AI真正全面融入了异类的创作流程。随着人物一致性、动态逻辑、表演细腻度等关键问题得到极大提升,团队可以稳定地产出商用级的AI影像内容,也因此得以持续稳定经营下去。今年6月,异类团队和快手星芒短剧、可灵AI联合出品的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上线,7个风格迥异的短片,涵盖科幻、历史、奇幻、荒诞喜剧等多种题材,画风多元,被称为AI版“爱死机”(《爱,死亡与机器人》)。截至8月4日收官,《新世界加载中》全网曝光量达13.7亿,全球总播放量超1.97亿。其中《马丁症》单集的播放量超1亿,并且斩获了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单元的最佳技术应用奖。

除了专业的影视人用AI降本增效、突破创意边界外,在AI影像浪潮下的创作者群像中,卡兹克的故事,是最具代表性的“普通人借助AI逆袭”样本之一。介绍卡兹克,几乎绕不开那支让他一战成名的AI版《流浪地球3》“预告片”。2023年的夏天,AI视频生成技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其惊人潜力。卡兹克花了五个晚上,用AI生成了近700张图和近200个视频片段,最终剪辑出了一支《流浪地球3》的“预告片”。尽管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那支“预告片”的影像呈现略显稚嫩,更像一个动态的PPT。但在当时,它精准地踩中了整个社会对AI视频生成最初的兴奋点,甚至获得了《流浪地球》原片导演郭帆的转发认可。此后,他与郭帆导演数次碰面,探讨AI技术对影视工业的赋能。不久,央视电影频道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为荆楚文化创作一支AI短片,最终成功入围央视电影频道首度推出的“AI影像人才优选计划”。在颁奖典礼上,坐在卡兹克前面的,是乌尔善、张艺谋、成龙……这或许是AI时代关于“创作民主化”的最好注解。

可灵AI如何为影视行业提出新解法?在这场AI改变影像时代的浪潮中,可灵AI的存在感不容小觑。据Similarweb,截至今年6月,可灵AI的全球访问量超1500万,相当于同类生成式AI产品Runway和Luma的2~5倍。这意味着,可灵AI的辐射面极广。无论是刚接触AI的普通用户,还是新生代导演,亦或是传统影视公司,可灵AI都能够成为他们在AI浪潮中前进的船桨。随着可灵AI的影像生成能力持续提升,影视行业也因此有了新解法。

首先,是影视制作的成本精简和效率提升,让“小成本大制作”得以同框出现。相比传统制作,AIGC的效率与成本优势是颠覆性的,独立创作者用万元甚至千元级预算就能完成院线级短片,传统影视工业体系正被“创意+算力”的新逻辑改写。例如,在《新世界加载中》,有一个富商身穿宇航服站在月球上的场面。导演陈翔宇告诉新榜编辑部,按照传统流程,仅是宇航服、月球场景等核心场景的搭建,可能就需要3周到1个月。但借助AI,从场景搭建到分镜制作,全程用了不到十天。在这背后,可灵AI帮助创作者省去了前期勘景、实地搭建、演员聘请等现场执行工作的开销,让创作者得以突破物理和预算的限制。

AI影视革命:全民造梦工具重塑行业格局插图2

其次,是可灵AI一以贯之的创作者培养计划,为影视行业持续不断地输送人才资源。从联合快手星芒短剧的创作者孵化计划,到“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再到携手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将AIGC影像推向主流评价体系……可灵AI始终活跃在创作者一线,致力于挖掘培养新一代影视创作者,扩充影视行业人才库。与此同时,可灵AI的易上手性,降低了用户的畏难心理,让外行也能成为内行。薛晓路提到,可灵AI所提供的创作者训练,能够让影视行业的新人,逐渐成为一位专业的影视制作人,“门槛的拉低,肯定对于人才储备非常有效”。她认为,AI正在颠覆传统影视人才的成长周期。过去,一个专业的影视制作人才需要十年以上的产业沉淀,才能真正具备执导大银幕作品的能力。现在,依托可灵AI在内的视频生成平台,这个周期缩短为三年以内。这对于行业的人才储备和迭代,无疑是革命性的。

再次,是可灵AI的迭代效率,能够快速响应影视创作中的复杂需求。一直以来,AI视频生成技术在影视行业的落地应用,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痛点:如何让角色与镜头运动,及其对应的光影变化,遵循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以可灵AI与“成龙电影A计划”合作的《超级猎奇事件》为例,其主创早期使用可灵1.6时,发现其运镜和背景明暗变化难以做到高度统一,导致画面失真。但随着模型的迅速迭代,可灵2.0已经能够呈现出更稳定、更真实的视觉效果。对创作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新的创作空间,更是一个与AI共同成长的过程:AI的每一次进化,都在刷新他们对技术“能力边界”的认知,迫使他们不断探索新的叙事可能,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度的跃升。

过去,创作者往往受限于专业技能、时间成本与资金预算,创意的施展空间极为有限。而现在,可灵AI拆除了这堵墙,不仅让中小创作者也有机会做出高质量内容,也让内容竞争回归创意本身。可灵AI的背后,则是创作者用真金白银的投票支持。6月6日,可灵AI在推出10个月之后(即今年3月)的年化收入运行率已突破1亿美金,其今年4月和5月的月度付费金额均超过1亿元,其商业化逻辑清晰分层:P端(Prosumer),即专业创作者与广告营销从业者贡献70%营收,他们兼具C端用户的传播属性和B端用户的付费能力,是目前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核心受众群体。这代表着,可灵AI触达的不只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普通创作者,也包括具备行业视角的机构公司。

不过,影视行业有了新解法的同时,也有着新的变动挑战。比如传统影视制作岗位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影视从业者如何适应转型、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等,这些都是行业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但潮水的方向已经形成,以可灵AI为首的生成式AI推动影视行业向工业化、标准化迈进几乎已是大势所趋,广告营销、游戏制作等多个行业也都有所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生成式AI应用元年”,可灵AI已经做好了加速奔跑的准备。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7日

15:27
消费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分化。一方面,平替经济与白牌商品强势崛起,质价比成为消费者核心关注点;另一方面,泡泡玛特断货、黄金门店排长龙等现象揭示出另一种消费逻辑——人们不再满足于商品的基本功能,而是更注重与个人兴趣、生活理念乃至文化内涵的契合。从宠物用品、家装设计到潮玩服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设计师品牌因此迎来爆发期。作为服饰行业的创新引擎,设计...
15:27
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迎来历史性突破。一款名为FlowSpeech的AI文本转语音工具正式问世,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将书面文字转化为自然流畅的口语表达,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真实对话式语音合成体验。FlowSpeech的研发灵感源于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美国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因长期病痛导致失语,却通过AI工具ListenHub继续向世界分享他的人生智慧。这个真...
15:27
微软正式宣布Bing Image Creator现已全面免费开放OpenAI最新研发的GPT-4o图像生成模型,为全球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AI图像创作体验。这一重大升级将彻底改变用户对智能图像生成技术的认知,带来革命性的创作变革 新模型性能突破显著自今年早些时候起,OpenAI已将先进的图像生成功能直接整合进GPT-4o模型中,成功摆脱了对DALL-E等传统独...
15:27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企业和研究者长期面临着处理海量复杂文档资料的难题。为应对这一挑战,腾讯近日开源了一款创新性文档理解与检索工具——WeKnora,该工具基于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致力于帮助用户高效地从PDF、Word、图片等多种格式的文档中精准提取和整合信息,构建统一的语义视图。WeKnora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卓越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它不仅能智能...
15:27
近期网络上关于OpenAI最新一代语言模型GPT-5的泄露信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据AIbase深度整理与解析,GPT-5作为OpenAI迄今打造的尖端AI系统,将在推理能力、代码生成质量及用户交互体验上实现革命性突破。这一全新模型及其四大变体将如何重塑AI应用格局,成为业界焦点。 突破性能力提升 智能助手再进化 GPT-5在核心性能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展现出...
15:27
小红书旗下实验室 Hi Lab 近期重磅发布并正式开源了其自主研发的首款多模态大模型 dots.vlm1。这款模型基于12亿参数的 NaViT 视觉编码器与 DeepSeek V3 大语言模型构建,通过从零开始的完整训练,在多模态视觉理解与推理能力上已达到与当前顶尖闭源模型如 Gemini2.5Pro 和 Seed-VL1.5 相当的性能水平,标志着开源多模...
15:27
中科创达近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面向工厂和仓库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及无人叉车产品已在多个行业取得显著应用成果。这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成功落地于汽车汽配、橡胶制造、食品饮料、第三方物流(3PL)以及白电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这些先进产品主要应用于产线物流和仓储物流场景,通过自动化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与流通环节的智能化升级。中科创...
15:27
2025年8月,中国银行业迎来新一轮高管人事调整,多家知名银行出现重要职位变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招商银行副行长王小青因个人工作安排辞去现有职务,外界普遍猜测其或将接任招商金控总经理一职,进一步拓展其在金融领域的领导力。王小青出生于1971年,拥有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曾先后在中国人保资管、招商银行等多个核心部门担任要职,其专业能力和行业...
15:27
8月7日午间收盘,恒生指数强势上扬,最终报收于25041.03点,涨幅达0.52%;恒生科技指数同样表现不俗,收报5562.32点,涨幅为0.54%。从板块表现来看,半导体、工用支援以及地产板块成为当日市场亮点,涨幅居前,而信息科技器材、药品及生物科技、软件服务板块则表现疲软,录得下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市场整体呈现明显的板块分化态势,不同行业板块走势迥异,...
15:26
2025年8月7日,最新研究机构报告揭示,在全球生成式AI热潮的强劲推动下,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年度资本支出预计将实现7%的显著增长,总额高达1350亿美元,标志着自三年前以来的首次年度增长。这一积极趋势的背后,是行业对AI技术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十大半导体公司中,台积电、SK海力士、美光科技和中芯国际等六家企业均计划在2025财年大幅提高资本支出。其中,...
15:26
2025年8月6日,华数传媒正式宣布其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注册申请已成功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批准,标志着公司在短期融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注册额度设定为2年有效期,期间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分期发行,兴业银行将作为本次融资的主承销商,提供全方位的发行支持。华数传媒方面表示,将密切关注资金需求变化和市场动态,择机进行发行,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此...
14:30
大模型正深刻重塑人工智能的产业格局,但尚未彻底颠覆人类的生产模式。这一现象并非源于技术瓶颈,而是当前应用仍停留在"工具赋能"的初级阶段,大模型潜力被局限在碎片化场景中,未能转化为重构生产逻辑的核心动力。正如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所言,大模型已具备超越多数人的强大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挖掘其价值。而专业AI智能体(AI Agent)正是解锁这一潜能的关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