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浅黑科技(ID:qianheikeji),作者:史中,授权微新创想转载发布。

(一)ChatGPT和宋丹丹,谁陪你聊天更贵?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儿。”2000年,作为一个小屁孩在电视前看春晚时,我决计想不到,有生之年世界上真能出现一个陪人唠嗑的机器人,还能唠得和小品《钟点工》里宋丹丹演的“大妹子”一样好。。。二十三年以后,我等到了 ChatGPT。先问你个问题:ChatGPT 和宋丹丹,你觉得谁陪你聊天会更贵一些?看上去有点儿无厘头,其实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你先在心里盲猜一个答案,然后我给你求解:先来看钟点工的价格。小品里宋丹丹说了,唠一小时40块。再来看 ChatGPT。它唠嗑的价格,一般人不知道,但中哥我知道。这是浚源告诉我的。给你介绍一下,浚源有三个身份:一、人工智能老师傅;二、字节跳动火山引擎旗下“方舟平台”的研发负责人;三、不仅关心AI马儿跑,更关心马儿吃多少草的“现实主义者”。话说,2022年底,ChatGPT 刚横空出世那阵儿,作为人工智能界的“老炮儿”,浚源简单跟它对话了几句,就得出了两个了不得的结论:一、这种大模型加持的AI,掌握了理解上下文的能力,可以像人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连续对话”。就凭这一样,已经华丽丽地实现了几代人工智能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梦想。二、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掌握了 AI 大模型的“涌现机制”。从专业角度看,这个进步不是“骗炮”,它很可能让人工智能摆脱如中世纪般漫长的“人工智障阶段”,得以在各行各业迅速普及!一想到“普及”两个字,他不困了,按捺不住想要算算这大模型运转的成本是多少。话说,ChatGPT 的“工资”也是明码标价的——它是按照 Token 来计算的。啥是 Token?咱们人类理解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字词,但是大模型理解语言的方法稍有不同,它的基本单位就是 Token。一个 Token 有时候对应半个词,有时候对应多个词,大部分时候对应一个词。为了方便,咱们就简单理解为一个 Token 对应一个词吧。这张图直观展示了啥是“Token”。ChatGPT 跟你聊天,分为两步:1)先理解你说的话;2)再生成它说的话。这“一听”+“一说”,里头总共有多少Token,它就收你多少钱。现在 ChatGPT 有两个版本,普通版的 ChatGPT3.5,还有史诗级的 ChatGPT4.0。调用 ChatGPT3.5的价格是“每1000个 Token0.002美金”;调用 ChatGPT4.0的成本大概是“每1000个 Token0.06美金”。咱们就按一问一答500个Token算:ChatGPT3.5回答一个问题大概是不到1分钱人民币,ChatGPT4.0回答一个问题大概是不到5毛钱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你打字飞快,把 ChatGPT4.0壁咚到墙角一顿唠,一小时能问出去几十个问题,极限状态也能耗费掉30-40块钱。说到这儿,我们的问题大概就有答案了:目前人类最先进的 AI 大模型——ChatGPT4.0——竟然和宋丹丹老师陪聊的价格差不多。。。它聊一小时也相当于黄宏老师的1小锤,0.5大锤。。。相当于赵丽蓉老师的0.22杯宫廷玉液酒。。。好,不开玩笑了。其实刚才这些计算都是非常粗略的,不足作为商业参考,我讲这些只是为了让你能直观地感受到:人工智能不是省油的灯——“大模型”干起活来,其实成本并不低。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所有故事,皆与此相关。话说,大模型干活的成本高低,本来和浚源也没太大关系。因为他当时还在忙另一个项目,测试大模型只是满足一下自己该死的求知欲。可是,2023年3月底的一天,他的命运轨迹突然如秋名山的赛道,来了一个急转弯。当时火山引擎智能算法负责人吴迪找到他,开门见山:眼看大模型的浪头已经开始翻涌,火山引擎准备跳进这个历史大潮里,你要不要来?“来!”浚源回答很干脆。浚源(二)一帮人工智能老师傅,发现了啥惊天大幂幂?老规矩,在讲“老师傅搞事情”之前,为了让浅友们都能上车,咱们还是先把时间暂停,强势科普一点儿基本姿势。问:到底啥是大模型?答:就像飞机是用钢铁模仿鸟儿翅膀一样,大模型是用计算机模仿人类的大脑。咱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做决策,是因为它把过的学知识、见过的人、想过的事情都做成了“缩略图”存在了脑细胞里——遇到啥问题,去“缩略图”上查一下,就能得出答案。你老板之所以给你发工资,不就是因为你有这个技能点么?大模型也是一样——你只要把全世界的知识都拿来,然后像虎妈一样督促它“好好学习”,也能在它“大脑”里生成缩略图。和你一样,大模型也能用这个能力打工赚钱!问:那一个大模型从“啥也不是”到能“打工赚钱”,中间拢共分几步?答:分五步。1、找一座“贵族学校”。众所周知,训练“AI 模型”需要用 GPU 卡。训练 AI 大模型,更是得用成千上万个 GPU 卡。GPU 卡堪比黄金,每张都得一万美元起步,堆在一起妥妥就是盖了一座贵族学校嘛!这也没办法,大模型的本质就是氪金魔法,没有金刚钻,别练大模型。2、找来一堆“课本”。所谓课本,就是数据,成吨的数据。(训练一个靠谱的大模型,怎么也得几千亿 Token 吧。。。)课本里的知识越多、越纯、越高级,最终学出来的大模型就越厉害。3、找一群“老师”来上课。所谓老师,就是“机器学习平台”。把一个小孩纸丢进学校里,他是没办法自学成才的,得有老师来讲课。同样,AI 也需要“灵魂的工程师”。机器学习平台负责“安排课表”,然后对照“课本”上的知识一堂一堂地给大模型“上课”。所有知识都学完,大模型就毕业了。4、找一群“师傅”来带徒弟。你懂的,很多毕业生虽然满脑袋都是知识,但啥也干不好,因为没有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嘛!大模型也一样,得根据它将要承担的具体工作,找个“师傅”来继续做“职业培训”。这个过程就叫对模型的“精调”。至此,大模型的“训练”阶段终于结束,可以出徒了。5、大模型开始“搬砖”。大模型搬砖的姿势,学名叫做“推理”。比如,我给大模型提一个请求,它在“大脑”里过一下,输出一个结果,就完成了一次推理。当然,每次推理都会耗费一些计算力。注意,有趣的事情来了:推理的计算力成本和“模型大小”有关系。说到一个模型的大小,其实就在说它包含多少个参数。就拿 ChatGPT3.5来说,它的模型大概有几千亿个参数(具体数量没有公布),而 ChatGPT4.0大概有上万亿个参数(具体数量也没公布)。你可以把参数类比为人的“脑细胞”。思考同样的问题,脑细胞多的“大脑袋”比脑细胞少“小脑袋”更耗费能源。当然,“大脑袋”能解决的问题也更复杂。很公平,对吧?诶,就在这里,老师傅们发现了一个惊天大幂幂。啥秘密呢?AI大模型的复杂度并不是随着任务复杂度“同步增加”。任务复杂,模型必须指数级增大。这也意味着推理成本会随之提升。人脑则不同:随着思考问题难度的增加,推理成本几乎不会上升。(当然人脑存在一个思考极限。)大幂幂来了:假如要处理的问题难到一定程度,“AI 大模型解题的成本”就会超过“人脑解题的成本”。那 AI 大模型大到啥程度,就会比(同等聪明的)人更贵了呢?拿2023年的科技水平来说,至少在 ChatGPT4.0能处理的任务复杂度这个级别,人和 AI 的成本已经大致相当了。(这下你明白为啥我在文章开头要算那个账了吧?)当然,浚源强调这样简单比较并不准确。但一个总体趋势是:特别难的任务推理成本还太高,目前不太实用。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到吴迪和浚源他们身边,你就能跟上这群“AI 老炮儿”当时的思考逻辑了:像 GPT4.0那样超大的模型,更靠近通才——靠一个模型就能胜任多种工作。虽然研发一劳永逸,适配各行各业相对简单,但是它的推理成本会很高,甚至超过真人!明显用人来干更便宜的情况下,谁会用 AI 去干呢?像 GPT3.5那样或者更小一点的大模型,更靠近专才——必须针对各个工作单独调整模型,才能完美胜任。(或者说它也是通才,但比真正的通才更专一些。)虽然适配工作很麻烦,但是,它的推理成本低啊!大家用得起,才有商业化的动力。话说,就在我们故事开始的2023年3月,眼看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已经开始研发大模型,堪称“百模大战”。当时很多看客觉得,中国大模型要想追上 ChatGPT3.5的水平,起码得2-3年。但浚源掐指一算,不用那么久——预计到2023年底,大家就能追上 ChatGPT3.5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小而专”的大模型在中国的商用已经箭在弦上。有了这些共识,老师傅们再盘腿坐在一起,商量火山引擎要搞点儿啥事情。他们得出结论:既然这么多小而专的大模型想进入各行各业,必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种类进行定向精调、各种适配。那作为云计算服务商,能不能把各家大模型都放在一起,火山引擎提供统一的平台和工具,帮这些大模型在各行各业落地呢?这不就是那个经典逻辑么?在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赚大钱的不是那些亲自淘金的,而是在一旁卖铲子的。。。但我转念一想:不对啊!帮大模型在各行各业落地,这是你说帮就帮的么?这些大模型愿意么?各行各业的客户愿意么?其实,2023年春天吴迪忽悠浚源“入伙”时,浚源就提出了这个疑问:“咱们家里到底有啥矿,让人家非得和我们火山引擎合作不可嘞??”吴迪呵呵一笑:你有所不知,就在此时此刻,智谱、MiniMax、出门问问、澜舟科技、百川智能这些明星公司的大模型已经跑在咱们火山引擎上了!吴迪(三)火山引擎的“朋友圈”来之不易实话实说,第一次听到吴迪说“中国很多明星大模型都跑在火山引擎上”,我也觉得他在吹牛。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嘛?!但是仔细了解了“火山简史”之后我发现,如果我是大模型创业公司,可能也会把大模型放在火山引擎上来训练。听我来讲讲这段故事。火山引擎跟人工智能的关系,怎么说呢。。。就主打一个“家传”。话说,字节跳动的两大天王——抖音和今日头条——它们火爆的原因有千万条,但如果只能说一条,那肯定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05日

07:31
2025年11月5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传来突破性消息,成功研发出沙粒大小的可注射无线天线技术。这项创新成果为心脏起搏器、神经调节器等深部医疗植入设备开辟了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微纳米制造工艺,该天线被设计成与沙粒大小相当,能够安全地植入人体内部,为植入式医疗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无线电力支持。 该技术核心在于革命性的电磁波传输优化方案。研发团队通过精密的...
07:31
微软近期向Canary频道用户发布了备受期待的Windows 11 Build 27982预览版,此次更新以系统界面与交互体验优化为核心目标,为用户带来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新功能与改进。 新版锁屏界面迎来重大突破,用户现在可以自由添加天气、股票、体育赛事等多种小组件,打造个性化的桌面布局。这一功能不仅提升了视觉美感,更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关键信息。同步更新...
07:31
近日,奥迪旗舰SUV Q9霍希版的谍照在海外媒体Carscoops率先曝光,引发业界高度关注。这款备受期待的车型将延续奥迪A8 L Horch的奢华基因,以顶级SUV的姿态直接挑战梅赛德斯-迈巴赫GLS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奥迪在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从曝光的谍照来看,Q9霍希版在外观设计上展现出显著的运动与豪华融合风格。新车预计将采用全新设计的竖条格栅...
06:57
11月4日,俄罗斯两大科研机构——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与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联合发布重要天文观测结果。当日监测到一次强度高达X1.8级的剧烈太阳耀斑爆发,其能量释放之强,在近五个月内前所未见。值得注意的是,这标志着自6月19日记录到X1.9级超强耀斑以来,太阳活动首次出现如此高能量的爆发事件。 科研团队通过精密观测指出,此次耀斑是由太阳磁活动区突然释...
06:26
2025年11月5日,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公司正式向人工智能企业Perplexity发出数据使用禁令,要求其立即停止在数据分析平台Comet中处理和展示任何亚马逊相关数据。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行业关注,成为亚马逊与Perplexity之间数据安全与商业利益的激烈博弈。据悉,此次行动是亚马逊为保护自身核心数据资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旨在防止敏感商业机密被不当利用或泄露...
05:55
2025年11月5日,超微电脑正式发布其2025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净销售额为50.2亿美元,较市场分析师预期的60.9亿美元存在明显差距。尽管业绩未达预期,超微电脑却展现出强劲的信心,宣布将全年销售预期上调至至少360亿美元,较此前的330亿美元目标提升了36%。这一积极调整进一步传递出公司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乐观态度。 在业绩指引方面,超微电脑对第...
04:21
2025年11月5日,备受瞩目的美国电动飞机制造商“独角兽”企业Beta Technologies(BETA)成功敲钟,正式开启其首次公开募股(IPO)之旅。开盘当日,公司股价以34美元的平价开盘,展现出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Beta Technologies总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佛蒙特州,作为全球领先的eVTOL(全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研发商,该公司始终...
04:21
2025年11月5日,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在商界悄然流传:维多利亚的秘密正积极考虑将澳大利亚知名亿万富翁Brett Blundy邀入公司董事会。据悉,这一潜在任命的核心目的在于充分利用Blundy在零售业和投资领域的深厚积淀,为品牌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助力其完成关键的转型战略,并加速全球业务的拓展步伐。尽管这一重要人事调整尚未最终敲定,相关细节仍在企业高层之间进...
04:21
2025年11月5日,亚马逊公司发布重要声明,指出其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多家数据中心正面临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这一突发状况直接影响了亚马逊云服务(AWS)在该地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根本原因在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俄勒冈州公用事业公司未能满足持续增长的电力负荷需求。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亚马逊此次遭遇的电力波动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考验着其基础设施的韧性...
04:21
2025年第四季度,IBM将启动大规模组织调整,计划裁员至少数千名员工。此次调整将主要集中在美国总部及全球部分分支机构,受影响的员工将陆续收到正式通知。作为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举措,IBM此举旨在通过优化成本结构,进一步巩固其在高增长软件与服务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标志着IBM持续深化业务模式重塑的又一重要步骤,旨在全面提升公司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混合平台等前...
03:50
2025年11月5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一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上正式揭晓了公司下一代AI芯片的宏伟蓝图。据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全新的AI5芯片样品预计将于2026年完成研发并对外展示,而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节点则定在2027年。这款备受期待的AI芯片的核心目标在于革命性提升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为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突破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撑。 马...
02:46
苹果公司今日正式向全球iPhone和iPad用户发布了iOS/iPadOS 26.2开发者预览版Beta更新,内部版本号为23C5027f。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更新距离上一个测试版本仅时隔7天,显示出苹果在操作系统迭代方面的惊人效率。对于渴望抢先体验新功能的用户,可以通过两种便捷途径进行升级:首先,已参与Apple Beta版软件计划的用户可以在设备设置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