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链涌入汽车芯片

苹果还没造车,但富士康已经准备好了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远川研究所(ID:YuanChuanInstitution),作者:叶子凌,编辑:李墨天,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图虫创意

今年7月,富士康突然宣布退出与印度财团韦丹塔(Vedanta)的合资企业,这家晶圆厂曾是印度半导体雄心的关键一步棋,也是富士康造芯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拨回到2021年12月,印度政府宣布为申请财政支持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印度制造”的勃勃雄心指向了半导体领域。

45天申请期内,有三家企业前来报名,一家是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新加坡风投公司IGSS;一家是由芯片制造商高塔半导体技术入股的ISMC;还有一家就是韦丹塔-富士康。

从投资规模上来看,韦丹塔-富士康诚意十足。相比ISMC和IGSS各30亿美元的计划投资额,韦丹塔-富士康准备了足足195亿美元。

为了获得印度政府的补贴,韦丹塔-富士康还需要拥有28nm芯片的“生产级许可技术”,为此,他们还准备拉意法半导体入伙,以获得后者的技术授权。

在谈崩之前,韦丹塔-富士康已经为这个芯片项目筹备了快两年时间。不过,在印度的折戟并没有打乱富士康造芯的整体布局。近年来,富士康通过合资和收购等方式陆续切入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环节,大举进攻芯片行业。

富士康并不是唯一打算造芯的OEM企业,它的老同行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纬创等,都在芯片制造领域有所布局,而且大家都齐刷刷的瞄准了同一个方向:汽车芯片

图片

原因不难理解:对位于产业链底部的OEM企业来说,传统优势项目手机和PC常年需求不振,AR/VR难以打开销路。还在增长的新能源车,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停滞的增长神话

代工厂转型造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老本行消费电子的常年萎靡不振。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9亿部,跌倒了2014年的水平,最抗跌的苹果也只能勉强维持3%的增长。

甲方日子不好过,乙方只会过的更苦,尤其是话语权最低的OEM企业。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在2017年见顶后就持续下滑,在2021年稍微上扬后再次掉头向下,OEM企业的毛利水平也持续下滑。

最典型的就是立讯精密,毛利率从20%一路跌倒了12%。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品牌会不断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上游OEM企业,比如建设厂房,购买设备这类重资产苦活。最典型的是苹果,一般来说,苹果会与OEM企业共同承担资本开支,这也是没有工厂的苹果却拥有上百亿美元资本开支的原因。

但2019年后,苹果改变了策略,表示苦一苦郭台铭,骂名我来担,对OEM的投入越来越吝啬。反映到财务数字上,2018-2022年间,苹果的固定资产投入不断下滑。而这些建厂与设备购买的成本,自然就被富士康、歌尔、立讯这些OEM企业承担了。

放在往年,厂房、设备的巨额开支还可以被越来越高的订单量摊薄。但行业整体下滑,甲方频频砍单,富士康和立讯还能靠订单规模勉强维持,行业老三纬创一算账,干脆不玩了。目前转型造芯的代工厂里,纬创也是决心最坚定的。

在这之前,纬创把利润过低的印度工厂卖给了当地财团;在中国大陆的泰州、昆山工厂,也陆续转手给同行,几乎彻底退出了苹果产业链。

面对终端不再增长,代工厂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谋出路,大家不约而同的瞄准了汽车芯片。

2020年,全球陷入芯片荒,小到PS5大到新能源车集体出货困难。两年过去,消费级芯片的供给早已恢复,反倒是不需要先进制程的汽车芯片,依然持续短缺。

汽车芯片的制程集中在14-40nm之间,一些产品甚至还在用老旧的110nm产线。但是相较于CPU、GPU等在5nm以下的先进制程领域神仙打架,汽车芯片的门槛并不高,国产化也成果喜人。

2021年,兆易创新的MCU收入暴涨225%,第一条40nm车规级MCU提上日程[9];斯达半导则在IGBT模块收入增加75%[10],很重要的推动力就是供给不足。

而在车用MCU高度紧缺的日子里,本土厂商一度成为全村的希望。专做仪表盘、雨刷、照明等领域MCU的芯旺微,2021年车规级MCU收入暴涨70倍[4],四维图新(杰发科技母公司)2021年车规级MCU出货量同比实现十倍以上增幅[5]。

大家搞不好都在一个工业园区,你说隔壁做手机的组装厂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供不应求的阳谋

汽车芯片的短缺,有一个短期因素和一个长期因素。

疫情之前,汽车生产商大多奉行零库存理念,即所有零部件只预留一个“安全库存”,以提高整体周转效率。

疫情爆发后,车企因为销量下滑减少了芯片订单,晶圆厂就把产线安排给了消费级芯片。但疫情缓解叠加新能源车市场爆发,消失的订单又回来了。

然而,车规芯片大多动辄一年的的认证周期,就算有产能也不能立刻排上;而长期缺货又让车企对零库存产生怀疑,开始疯狂备货,造成了产能的挤兑。

这就是供需错配造成的短期因素。2022年5月25日,小鹏汽车的老板何小鹏发布了一条微博,视频里的可达鸭一手举着“急求”,另一手举着“芯片”,向大众解释了为什么两年过去了,汽车芯片依然紧缺。

图片

长期因素则是新能源车本身芯片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

按何小鹏所说,一台智能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超过5000颗,但这些芯片又分散在包括主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在内的11个大类里,大约有1600个型号[3]。

也就是说,汽车芯片的需求总数很大,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部分尤其是专用芯片的需求量又相对较小,且参差不齐。

这就导致汽车芯片公司很难控制产量:生产多了增加库存,生产少了供给不足。这种特点,也恰恰是头部厂商绞杀小玩家的核心武器。

以车芯荒主角MCU为例,MCU俗称单片机,负责指挥实现各种设备的功能。一直以来,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及意法半导体六大巨头(原本是七大,但赛普拉斯被英飞凌收购了),在全球汽车MCU市场中长期占据九成份额[4]。

新能源车对MCU的需求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因此当产能紧张叠加新能源车需求井喷时,MCU火速成为重灾区。

由于汽车零部件繁多,头部厂商往往会依靠市场份额带来的成本优势,无限扩充自己的产品门类,并与MCU进行捆绑销售以稳定客户群体。而其他能做出同样MCU产品的厂商,却可能因为不能提供某个专用芯片,错失整个订单[11]。

另一方面,越是全行业缺货的时候,头部公司越是有意控制产量,人为加剧供应紧张[7]。

2021年缺芯严重时期,瑞萨位于茨城县的核心产线那珂工厂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迫停工。同一时期,美国西南部遭遇寒潮,恩智浦和英飞凌顺势宣布停工躺平,进一步加剧缺芯。

因而,前六大厂商长期垄断着市场,多年来格局稳定。

作为汽车芯片带头大哥,瑞萨电子在2012年后的复苏就得益于依靠频繁收购扩充产品线,从这个角度看,瑞萨能买,富士康当然也能买。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免不了OEM企业动了造芯的心思。

2021年5月,富士康与国巨成立合资企业国瀚半导体,专注于研发功率和模拟芯片;8月,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旺宏电子6英寸碳化硅晶圆代工厂;11月,富士康首座晶圆级封测厂于青岛投产。2022年,鸿海集团又在马来西亚合资兴建主攻28nm和40nm制程芯片的12英寸晶圆厂。

伴随着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富士康的造芯计划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上桌没那么容易

虽说以MCU为代表的汽车芯片技术门槛不高,那也只是相对于CPU这类消费级芯片。

实际上,不同功能的MCU,规格结构也不同。车规级MCU以8位,16位和32位为主,一般来说位数越高、性能越强,研发难度和单价也随之提升。

对于风扇、雨刷、天窗、座椅控制等基础功能来说,8位MCU就可以满足。而对于智能座舱、车身控制、辅助驾驶等高端功能来说,就需要32位MCU出马。目前国内的车用MCU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图片

由于MCU的核心不在于算力,而是需要平衡安全性、稳定性、能耗等多种因素,其设计与生产非常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壁垒的建立短则3-5年,长则10年以上。

到了2022年,低端MCU供应已经恢复,部分厂商甚至出现了供给过剩,高端MCU则成为2022年后缺芯潮核心中的核心[6]。这就导致了高端MCU依然吃紧,但本土芯片厂商的车用MCU价格已经从天堂掉进地狱。

2022年,瑞萨销售额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增长至2.1倍,突破历史新高。同年其他芯片厂,已经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另外,代工厂杀进车用芯片,还需要过一个车规级认证的关隘。

不同于消费级芯片可以马上投入市场,由于安全性要求高,车规级芯片通常需要2-3年时间完成车规认证,才能进入终端品牌供应链。而且一款车型所用芯片的寿命通常在10年以上,一旦选定,不会轻易更换。

因此,尽管这两年汽车需求井喷,但考虑到从研发、制造、封测、认证再到供货赚钱的长周期,代工厂现在的投资,本质上是押注的是10年以后的汽车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OEM企业为数不多的优势,可能就是有一批一起合作十多年的甲方爸爸。

小米造车计划离量产只差临门一脚,显然没有理由不拉上游的兄弟们一把。富士康在2021年连发三款电动汽车,与其说是发布会,不如说是给苹果办的大型验收汇报展示。

图片

2014年,苹果启动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却在随后的9年内先后换了4名研发负责人,研发目标从“全自动驾驶”降级到“追求性价比”,发布日期又从2025年延迟至2026年,市场传言中的Apple Car也迭代了好几版[8]。

作为革命战友,富士康恐怕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代工厂的困扰在于,无论规模多大,其命运都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消费电子转向汽车领域,既可以说是未雨绸缪的前瞻布局,也许也是身不由己的某种无奈。

苹果们的造车路线可能还在摇摆,但负责干脏活累活的代工厂已经先干为敬。

参考资料

[1]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市场整体下降 12%,Canalys

[2] 工业富联历年财报

[3] 汽车行业共议“缺芯、贵电”破局之道 推动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智能化竞争需开放共赢,每日经济新闻

[4] 芯旺微招股书

[5] 四维图新2021年财报

[6] 车用MCU芯片 还要“缺”多久?,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7] 无奈的复兴:日本半导体这十年,远川研究所

[8] 苹果造车,放弃幻想,C次元

[9] 兆易创新2021年财报

[10] 斯达半导2021年财报

[11] 德州仪器:销售革命背后,电子工程世界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4日

22:47
微新创想8月4日深度报道,一则以AI技术生成的寻人启事近日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迅速吸引了大量公众目光。这则寻人启事内容详尽,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写道"寻找我最爱的宝贝:王喵喵。亲爱的朋友们,此刻我们全家怀着万分焦急的心情,恳请您帮忙留意一位走失的小女孩",并附上了女孩的照片以及所谓的父亲和母亲的联系电话,整体呈现出极高的可信度。 然而,这则看似真实的寻人启事背...
22:47
微新创想8月4日重磅消息,小米在双摄摄像头的成功基础上,再次推出升级版产品——小米智能室外摄像机4 Pro三摄变焦版。这款摄像机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设计,预计将在8月6日10点正式开售,售价仅为449元,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室外监控解决方案。 在外观设计上,小米智能室外摄像机4 Pro三摄变焦版与双摄版本保持高度一致,整体造型简约而时尚。然而,其核心配置...
22:47
8月4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正式发布通知,宣布启动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等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的信息填报工作。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的正式启动,更被业界视为集采实质性推进的重要信号。尽管目前仍处于信息采集阶段,但该行动已引发广泛关注,预示着生物药领域的价格改革将进入新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信息填报工作是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的先行步骤...
22:47
香港天文台今日正式发布红色暴雨警告,预示着未来数小时内香港将迎来强降雨天气。此次暴雨威力强劲,预计将对城市交通系统及市民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相关部门已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并强烈呼吁市民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确保人身安全。交通部门特别提醒,暴雨可能导致道路积水、公共交通延误或停运,建议提前规划行程并关注最新路况信息。此外,低洼地区居民需特别留意水浸风险,必...
22:47
2025年8月4日,中钢天源通过官方互动平台发布重要运营数据,宣布公司目前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年产能已达到3.5万吨,且产品订单持续饱满。这一消息凸显了中钢天源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强劲市场表现和稳定的生产能力。公司负责人强调,面对当前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企业正积极采取多维度措施,全力保障四氧化三锰产品的稳定供应。从产能规划到供应链管理,中钢天源已构建起高效协同的...
22:47
8月4日,韩国气象部门紧急发布预警,韩国南部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已导致1人不幸遇难,8人受伤,数千名居民被迫撤离家园。据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3日至4日凌晨7时,多地降雨量激增至50至200毫米,其中全罗南道部分沿海地区更是突破250毫米大关,务安郡局部地区降雨量惊人地达到289.6毫米,这一降雨强度被评估为“200年一遇”的极端天气事件。此次强降雨不仅...
22:47
8月4日,时尚零售巨头太平鸟发布最新公告,披露一则引人关注的资本动作。宁波泛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成功增持太平鸟公司股份121.37万股,此次增持规模占总股本的0.26%,但交易金额高达1805.99万元,显示出该机构投资者的雄厚实力。 此次增持操作后,宁波泛美对太平鸟的持股比例已从之前的9.01%提升至9.2...
22:47
8月4日,资深分析师张果彤发布最新市场研判,指出黄金价格在中线趋势上呈现偏空态势,下方关键支撑位分别指向3140美元和2960美元。近期金价虽在3274美元处遭遇下跌,但随后出现反弹,周线图最终收阳,然而日线级别仍维持高位震荡格局。基于当前市场动态,张果彤建议投资者采取逢高做空策略,重点留意3400美元的阻力位变化。若金价跌破3311美元整数关口,则可能进一...
22:47
8月4日,锦龙股份突然发布一则重要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其控股股东东莞市新世纪科教拓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3500万股股份,将于8月25日至26日进行第二次司法拍卖。这一消息迅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投资者纷纷聚焦于锦龙股份的未来走向。 此次被拍卖的股份数量高达3500万股,占新世纪公司所持股份总额的16.59%,同时占锦龙股份总股本的3.91%。值...
22:47
2025年8月4日清晨,美国股市开盘即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主要行业ETF中,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相关ETF悉数录得超过1%的显著涨幅。其中,科技行业ETF、全球科技股指数ETF以及网络股指数ETF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全球航空业ETF也紧随其后,涨幅同样突破1%大关。这一系列积极的信号共同指向市场情绪的显著回暖,科技与航空板...
22:47
8月4日,胜利股份正式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股东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减持计划。根据公告内容,阳光人寿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两种方式,减持胜利股份不超过440万股股票,此次减持比例将严格控制在公司总股本的0.5%以内。这一减持行动主要基于阳光人寿自身的战略调整需求以及投资资金回收的考虑。目前,关于具体的减持方式和实施时间,阳光人寿尚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和...
22:47
2025年7月,深圳二手房市场交投活跃,录得量达到5669套,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5.4%,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尽管7月下旬市场出现小幅回调,但整月成交量依然突破5000套大关,稳居行业“荣枯线”之上。这一成绩反映出深圳二手房市场在淡季中依然保持良好表现,整体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淡季成交数据表现亮眼,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基本面依然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