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上半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根据总装机容量,光伏装机已正式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装机,仅次于煤电。

作为新兴产业,光伏市场持续扩容总是伴随着技术创新,而在众多技术领域中,电池片是重中之重——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是光伏产业链中游的核心环节。

如今,光伏电池技术正处于快速迭代升级的阶段,从传统的P型PERC技术向N型新型电池技术转变,而N型新型电池技术又以TOPCon和HJT为主要路线。

那么,哪种光伏电池技术在当下更具优势?哪种技术又将弯道超车,成为长远未来的大赢家?

一、勇攀效率高峰,N型电池技术“两头开花”

光伏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为了降低度电成本、提高量产效率,各个光伏企业都在不断地投入研发,寻求新的技术突破。

尽管P型电池(PERC技术)仍然凭借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等优势保持行业主流地位,但是其困境也非常明显:当前PERC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已达到23%左右,而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4.5%。

也就是说,P型电池量产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提升空间较小。而且,P型PERC电池还存在着光致衰减(LID)的问题,即在初次曝光后会出现效率下降的现象,这是由于P型硅片中掺杂的硼元素与氧原子形成硼氧对导致的。

因此,行业主要玩家都将目光投向新技术。在此前的2023光伏展上,各光伏设备厂均向N型设备加码、提供解决方案,透露出N型新型电池技术的需求正在增长。

N型新型电池技术是指使用N型硅片作为衬底的电池技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技术路线是TOPCon和HJT。这两种技术路线都具有高效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高双面率等优点,理论效率极限分别为28.7%和27.5%。其中:

· 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是在N型硅片背面形成隧穿氧化层和多晶硅接触层,降低了金属接触复合速率,提升了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 HJT(本征薄膜异质结)电池是在N型硅片上增加一层非晶硅异质结,提高了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

目前,国内外各大光伏企业对于N型两种技术路线都有所布局,但是侧重方向各不相同,TOPCon技术和HJT技术对市场份额展开争夺是可以预见的。

TOPCon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有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而HJT组件的推动者包括通威股份、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不难看出有不少企业选择了两头下注。

目前来看,N型TOPCon技术在投产方面占据了先发优势,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加快了Topcon电池的扩产脚步。比如,7月22日,协鑫集成发布公告称,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为不超过 57.99亿元,资金用途包括总投资38.85亿元的芜湖协鑫20GW(二期10GW)高效电池片项目,主要生产TOPCon电池。

这也导致市场预期TopCon电池将率先实现商业化大规模量产,抢占下游市场,在未来获得更多份额。

N型光伏电池技术“两头开花”,谁是诗和远方?插图

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

那么,HJT电池还有反超的可能吗?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N型HJT技术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TOPCon技术其实并非一种完全创新的技术,而是在PERC原有的8-10道工序基础上增加2到3个工序即可实现的迭代技术。TOPCon技术投产快,也正是因为它在工艺上与P型PERC电池较为兼容,只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设备和材料,如隧穿氧化层设备、多晶硅设备、低温银浆等。但是,这些设备和材料都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影响良率和稳定性。

而HJT电池主流工序只有4道(细分6步),相比PERC和TOPCon大幅简化,因而具备更高的生产良率和提效潜力,比如钙钛矿与HJT叠加可明显增强HJT电池转换效率。因此,HJT技术才是光伏电池片的革命性技术。

当前的问题是,HJT电池弯道超车TOPCon电池,应该怎么做?

二、第一要素:打破成本桎梏

HJT电池能否弯道超车,首要因素是成本。

降本增效永远是光伏行业的主旋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光伏板块整体估值持续下滑,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近一年跌幅达到33%。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光伏企业纷纷扩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成本压力逐渐突出,投资者对光伏企业盈利前景并不看好。

N型光伏电池技术“两头开花”,谁是诗和远方?插图1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国内外光伏市场都可以选择更便宜的产品。这种局面下,成本更低,从而产品价格更低的企业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近日举行的“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指出:“今年上半年的热词之一就是降价。”

相比P型电池,量产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毫无疑问更能代表未来,但是,成本也正是目前制约N型电池技术量产的主要因素。

N型电池成本上高于P型,尤其是HJT电池当前设备成本、材料成本更高。根据东吴证券的测算,综合电池片的非硅成本来看HJT电池片的总成本,按照浆料0.13元/W(12BB&50%背副银包铜)、靶材0.04元/W、设备折旧0.08 元/W以及其他制造成本0.05元/W等非硅成本合计0.3元/W,则硅料价格100元/KG、硅片厚度120微米时——HJT电池片的总成本约为 0.67 元/W,而同样厚度的TOPCon 约0.64元/W,PERC 约0.61元/W。

能否降低成本、成本降低的速度决定了HJT技术的未来。

一方面,当然要看作为核心原材料的硅料成本——目前来看,这部分成本相对稳定。

供应过剩是硅料市场当前的趋势。硅料价格上半年整体呈现下跌现象,相较去年最高价降幅超过78%,且下半年新增规划产能较多,预期短时间内产业链价格不会大涨。

N型光伏电池技术“两头开花”,谁是诗和远方?插图2

资料来源: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吕锦标表示,今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会有一些回调,但幅度不会很大,整体将保持供应充足的局面,价格将稳定在合理低位。

N型HJT电池的高成本来自纯度更高的硅料,未来,随着硅片厚度验证持续下降,单瓦耗硅可以弥补高纯硅料价差。

另一方面,非硅料成本也是降本的关键,而HJT技术在这些环节的降本空间非常具有想象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银浆成本和设备成本。而随着电池片产业上游技术的进步,低温银浆国产化已基本实现。浙商证券研究所指出,随着银包铜、双面微晶、0BB 技术持续导入量产,单GW设备投资额的进一步降低,HJT在非硅方面降本潜力大。

未来,当成本不再是劣势,HJT电池产业化进度必将加速。

三、产业链协同创新,穿透红海入蓝海

解决成本问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突破工艺和设备供应的难关。

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是控制成本的最佳手段。比如,6月,罗博特科出货了首台单体GW铜电镀设备,将铜电镀设备单台产能从600MW提升到1GW,还减少了20%的占地面积,显然将优化光伏电池厂商生产成本。

同时,N型HJT电池想要大规模扩产,追赶N型TOPCon电池的脚步,还必须解决设备供应的问题。根据上海有色网SMM调研,目前,国内可量产HJT核心设备及整线设备的企业仅4家公司,HJT设备产能较为紧张。

产业链中游光伏设备企业扩大设备产能,提升设备技术是破局关键。国内已实现HJT整线设备供应能力的企业,比如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等,应该更重视对包括设备投资额中占比过半的PECVD在内的核心设备技术层面的突破。

无论如何,在当前行业激烈的竞争下,发展HJT电池“卷”出一条路是光伏企业的必然选择。目前,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开始加入HJT电池生产线的投建大军中。经上海有色网SMM近期调研,国内规划布局HJT电池生产线的公司有46家左右,项目基地达59个以上。国内HJT电池规划产能达到308GW以上,相较年初规划规模增长了163%。产能规划最大的公司为华晟,其次东方日升。未来预计多家龙头公司将进入HJT电池扩产大军。

N型光伏电池技术“两头开花”,谁是诗和远方?插图3

图源:上海有色网

而来自下游的需求增长也一定会推动上游企业技术迭代和创新,以争夺更多客户。SMM预计,2024年将为HJT电池产能扩张大年,预计此后在N型电池市场独具竞争优势。HJT有望在2025年之前量产单瓦成本低于PERC/Topcon电池成为市场主流,并在2027—2030年之间与钙钛矿优势结合大幅推动其市占率提升。

可以预见,以高效N型光伏产品为动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都将迎来新一轮强劲发展的机遇。

只不过,在这一轮浪潮里,光伏企业需要回归科技属性,笃定创新比扩产重要。越早突破新电池技术限制的企业,越有机会站在浪头。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21:00
2025年1月1日起,诺和诺德与礼来公司将正式面向企业客户供应备受瞩目的减肥药物Wegovy与Zepbound,这一合作将显著提升肥胖症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通过深度整合企业健康福利计划,两大药企旨在精准对接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符合条件的肥胖症患者提供更便捷的用药渠道。此次供应合作将全面覆盖美国境内达成合作的企业,具体配送方案将由三方共同商议并高效执行,确保药...
21:00
2025年11月21日,广州国际车展盛大启幕之际,上汽奥迪携AUDI E SUV概念车震撼登场,为全球观众献上一场豪华纯电SUV的视觉盛宴。作为AUDI品牌继E5 Sportback后的又一力作,这款概念车完美诠释了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创新精神与前瞻视野。其设计语言与E5 Sportback一脉相承,前脸部分延续标志性元素,同时融入更多未来感十足的细节。尤为引...
21:00
2025年11月21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重要公告,明确了普通股及美国存托股票(ADS)持有人选择合并对价形式的最终截止时间。公告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股东的选择提交期限:普通股持有人的选择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2月5日下午5:00,而ADS登记持有人的截止日期则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2月3日下午5:00。公司特别强调,若...
21:00
2025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常务会议,重点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产能综合调控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一重要决策,标志着我国生猪产业将进入一个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新阶段。会议指出,为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必须强化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机制。未来将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全国能繁母猪的正常保有量目标,确保生产与市场需求始终保持在...
21:00
2025年11月21日,中国建材科技集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半固态电池隔膜成功完成配方开发与上机验证,正式迈入电池循环测试的关键阶段。作为国内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及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领军企业,中材科技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通过提升生产设备效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以及大力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已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市场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此次半...
21:00
辽宁成大控股旗下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近期陷入长期停产困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家位于新疆地区的企业主要从事页岩油资源开发业务,作为辽宁成大的重要子公司,其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到集团整体业绩表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新疆宝明矿业突然宣布全面停工,目前尚未恢复生产。 尽管公司方面尚未公开披露具体的停产原因,但业内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近期新疆地区能源行业政策调整、资源开...
21:00
2025年11月21日,备受市场关注的超卓航科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李羿含、李光平、王春晓正积极筹划一项重大事项。据悉,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的潜在变更,引发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为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切实保障全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股票自当日开市起正式实施停牌措施。目前,相关方案的具体细节仍在深入商议与论证阶段,但超卓航科承诺...
21:00
2025年11月21日,中国医药创新领域迎来重要合作里程碑。百诚医药与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众神创新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就1类创新药BIOS-0629项目在大中华地区(涵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获得独家授权。双方同时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及关键补充协议,为该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协议条款,众神创新将依据明确的研发里程碑节点,分阶...
21:00
SpaceX在德克萨斯州进行的星舰V3版本“Booster 18”首级测试遭遇重大挫折,助推器在发射前发生灾难性事故。11月20日凌晨,当地时间4:04,也就是北京时间18:04,测试现场突然发生剧烈爆炸或结构坍塌,导致助推器下半部分完全损毁。根据现场流传的视频资料,事故核心区域——液氧储罐明显变形塌陷,火光冲天。此次测试原本旨在验证星舰V3版本重新设计的推...
21:00
2025年11月21日,酷比魔方携旗下旗舰二合一平板iWork GT Ultra震撼登陆海外市场,首发价格定为799.99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65元。这款平板不仅代表了酷比魔方在高端移动设备领域的最新成就,更以其强大的性能配置和丰富的功能特性,为全球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移动办公与创作体验。 iWork GT Ultra搭载了英特尔酷睿Ultra 5 125H处...
21:00
2025年11月21日,恒瑞医药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9款创新药喜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这些前沿药物即将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此次获批的产品线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注射用SHR-9839(sc)、注射用SHR-A2009、注射用SHR-1826、HRS-4...
21:00
安琪酵母正式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其俄罗斯子公司将启动一项重大产能扩张计划,拟投资人民币10.62亿元用于建设一条年产2.2万吨酵母生产线,同时计划同步增加注册资本。这一战略投资举措旨在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生产布局,有效提升对全球酵母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尚需经过公司股东会的最终审议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程序后方可正式实施。 此次投资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