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8月4日重磅报道,微博CEO王高飞近日在个人动态中分享了一段惊险的健康经历,引发广泛关注。他透露,自己曾因突发头晕症状,险些因轻信网络传言而耽误治疗,最终借助AI工具成功自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AI医疗价值的深度讨论。
王高飞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当天的紧急情况:”真没想到隔夜的VC水不能喝,差点过去”。他回忆道,昨晚睡前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行走困难,血压计显示收缩压仅为90mmHg,已无法站立。面对母亲焦急的”打车去医院”建议,他选择先咨询AI获取专业意见。通过输入症状和饮食信息,AI分析指出隔夜VC泡腾水可能导致35%的反射性低血压风险,这一专业判断让他迅速调整了应对方案。
在AI的指导下,王高飞采取了科学自救措施:饮用可乐快速升糖,服用蒙脱石散并补充液体盐。经过约1小时的精心调理,他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这一真实案例生动展现了AI在突发健康问题中的辅助决策价值。
此事迅速在网友中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AI医疗具有显著优势:相比传统问诊,AI能够实现多轮对话,更擅长处理复杂健康问题。有用户分享:”用AI看过病的,都知道AI有多全能”,并指出国外已有医疗机构将AI作为辅助诊断工具,甚至出现医生与AI在界面上问答互动的典型案例。这种智能医疗模式在提供全面上下文分析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单轮对话的医生问诊。
然而,也有声音提出理性警示。部分网友质疑:”还是别宣扬这种有问题不去医院先问AI的事儿吧,人家真有什么疾病都要耽误了”。针对这一担忧,王高飞在回应中强调:”主要我觉得撑不到去医院啊”,表明其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合理自救措施。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AI在健康领域的巨大潜力,也引发了关于智能医疗边界和适用场景的深入思考。在传统医疗资源与新兴技术之间寻找平衡点,或许将成为未来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