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鲜有人能准确回答。一辆白色汽车,其学名可能是”彗星白””极地白”或”富士山白”;一辆红色汽车,学名或许为”天椒红””纁霞红”或”马尔贝克红”。2022年,刺猬公社曾研究在售手机的颜色,撰写了《手机厂商,忙着发明颜色》一文。如今,汽车厂商在创造新颜色的热情上更胜一筹,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竞相发力,导致新车展示页上的颜色数量大幅增加。
刺猬公社决定推出”汽车版”颜色专题,选取15大国内主流汽车品牌,统计全部在售车型的颜色,最终得到451种不同配色。统计规则与上次类似:同一品牌相同颜色名不重复计入,不同品牌相同颜色名重复计数,所有数据均通过人工统计计算,仅供参考。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汽车厂商在创造新颜色方面确实领先。除了为汽车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高科技配置,他们还在不断发明更多独特的颜色。”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几乎每款车型的经典配色都是白色和黑色,统计15个汽车品牌的全部在售车型后,我们发现了68种不同的白和41种不同的黑。
纵观这451种不同颜色,我忽然理解了为何古代评论家喜欢给文学家划分派别,并忍不住为汽车颜色命名规律划分出以下几派。
### 1. 带我浪迹天涯派
城市与颜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汽车厂商给出了答案。一些品牌别出心裁地用城市为颜色命名,足迹遍布全球,从亚洲走向世界。先带你去希腊看看”雅典云白”,再赴德国感受”柏林银灰”,接着去法国品鉴”巴黎玄米”。稍作休整后,驾驶”威尼斯蓝”南下亚平宁半岛,抵达意大利时,需赶紧换上”翡冷翠”赶往佛罗伦萨。
然而,对于佛罗伦萨的代表色,两家汽车品牌产生了分歧。一家认为”翡冷翠”应为绿色,灵感源自”翠”字;另一家则创造了”翡冷翠紫”,显然是从弗洛伦萨市花紫百合中汲取灵感。游历完欧罗巴大陆,还有”悉尼湾蓝””加州云粉””格陵兰白”等待品鉴。若常规旅行地已无法满足你的好奇心,不妨跟随汽车品牌飞至离地8至50千米的高空,欣赏”同温层蓝”;再往上,鉴定”银河紫”究竟为何种紫色;最后以光速飞行280年抵达南极,看看是否真的有”南极星蓝”。
### 2. 元素周期表派
整理汽车品牌配色,让我想起高中时代背诵元素周期表的日子。钛是最受欢迎的金属之一,在统计范围内出现5次,分别修饰金色、银色、灰色和银灰色。钛因其轻质、高强度和金属光泽,常用于制造飞机和轮船,听起来极具科技感。铂紧随其后,出现4次,包括”铂光金””铂金白””铂金珍珠白”和”昊铂橙”。被”购买铂金请认准pt标志”广告洗脑的一代人,或许能理解铂作为贵金属常用于首饰的特性。汽车品牌用铂命名颜色,也在情理之中。而一款”锰石黑”的车型,则让我瞬间回到10年前的化学课堂,条件反射般在脑海中配平了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 脱口秀演员再就业派
在一个昏昏欲睡的午后,我将一些匪夷所思的颜色名字录入汽车颜色大全表格,合上电脑感叹:每个神奇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位被取名逼到”发疯”的汽车产品策划。接下来,迈入场内接受检阅的是谐音梗汽车方阵。它们启动引擎,打开远光灯,照亮了再就业脱口秀演员的路,口号是”质疑建国、理解建国、成为建国”。
开在前头的”爷青灰””小确杏””龙舌蓝”和”不焦绿”(两辆)是谐音梗最正统的传人,带着灵光一现的自信。随后入场的是隐藏派谐音梗传人:”不怕黑””超想红”和”开场白”。它们的出场展示了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堪称工科与文科的前沿交叉产品。方阵最后头的是本门派的集大成之作——”天选之银”和”永远年青”。在录入这两个名字时,电脑前的我思绪万千。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门店现场,我面露难色地跟销售说:”那个,我不喜欢永远年青,我想要一辆天选之银。”
### 4. 100个人眼里有100个月亮派
如果作家夏目漱石进入汽车品牌工作,当他说出”今晚的月色真美啊”时,或许不会有人理解他想表达的是”我爱你”,只会有人问他月色到底是什么颜色。统计范围内,9个品牌有在售车型以”月”为颜色命名,但大家的月亮显然不是同一种颜色。其中,某品牌同一系列车型的6种颜色(灰、白、银、蓝、青、红)全部以”月”为名。宝宝取名常用字,汽车版对451个汽车外饰颜色名进行字频统计后,刺猬公社选出了10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
排名第一的”星”字共出现48次,占比高达10.6%,换言之,每制造出10种新的汽车颜色名,就有一种带有”星”。以”星”为名的颜色,足以组成一个调色盘,涵盖黑、灰、白、蓝、红、绿、紫、银等色彩。”星”字夺冠在意料之中,毕竟星星神秘而富有想象空间,星空、星云、星河、星际、星辰等词汇深入人心,既能展现品牌”星辰大海”的辽远追求,写出5页概念PPT,又能朗朗上口,在一众难以记住的名字中相对简单易懂。
不过就像人名一样,使用高频词取名也会遇到重名的尴尬。例如有3个不同品牌选择了星辰为颜色命名,分别制造出”星辰白””星辰绿”和”星辰银”三种不同的颜色。”星河”则被描述成银色、灰色和紫色。
“光”和”极”字紧随其后,分别以40次和28次在排行榜中分列第二、三名。”极光”组合起来后,同样是高频词汇,总计出现7次,汽车厂商们就极光是蓝色还是绿色的问题意见不一,甚至有个品牌认为极光是白色的。
新颜色不断被”发明”,固然能让展厅和马路更加斑斓,但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扰。常年打车通勤的王扬卜称,他因网约车颜色问题闹过好几次乌龙。”有一次页面显示我打到了一辆灰色的车,结果等半天也没看到。后来司机给我打电话催我,原来他已经到半天了,但那辆车其实看起来是绿绿灰灰的,我根本没意识到那是我打的车。”王扬卜上车后询问司机才知道,因平台登记车辆时可选颜色有限,没有他的车色,司机就登记成了灰色。
类似的颜色乌龙今年还出现过一次,自此之后,王扬卜选择不看平台提示的网约车颜色,只关注车牌尾号。刺猬公社下载某网约车平台司机端后,在司机注册页发现,可供选择的颜色共13种。
对汽车外观配色感到迷茫的并不只有车主和乘客,就连汽车厂商的销售,都很难记住自家品牌那些拗口而天马行空的名字。当我在北京某品牌汽车门店,指着展厅中某款车型,向工作人员询问它的颜色时,他犹豫了片刻,有些结巴地回答:”这款就是那个,那个,普通的灰色嘛。”而后我在品牌官网找到答案,原来这种普通的灰色,名叫”星灰”。至于星星为什么是灰色的,灰色的星星长什么样,似乎也没人在意。买的人不在意,卖的人也不在意,品牌方为色彩包装出一个概念,就像我吃鸡蛋灌饼一样简单。取名,制造不出流行色
每年,汽车厂商都能制造出成百种新颜色。汽车门店进驻商场后,为了吸引人流,展厅里用来展示的样车,往往会使用更亮眼的色彩。但在真正的销售端,乘用车的流行色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黑色和白色始终是购车者的首选。消费者们被缤纷的色彩吸引进展厅,开着玫金粉或是星际蓝的展车试驾,最后在订购单上勾选黑色或者白色。当然,他们每个人勾选的颜色也不能算一模一样。
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但汽车界黑色和白色各自有一百个名字。汽车涂料头部企业艾仕得,在去年年底发布了2022年全球汽车颜色流行度报告。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白色汽车的流行度依然一骑绝尘,独自占据34%的市场份额。白色、黑色、灰色,三种最流行的颜色以压倒性优势占据74%的市场,其余颜色共同瓜分26%的份额。
颜色的流行度存在区域性特征。报告列出的地区中,中国消费者是最喜欢白色的群体,白色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43%,远高于全球其他区域。在中国市场,白色、黑色和灰色总计占据85%的市场份额,是头部三色统治力最强的地区。几乎所有地区的汽车消费者都更偏爱白色,除了欧洲。在欧洲,灰色才是汽车界的流行度之王,以微弱优势领先黑色和白色。
汽车用户对色彩的审美,并非一成不变。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北美市场的长期流行色是绿色、蓝色和红色,黑白灰等颜色的市场份额不高;上世纪80年代,欧洲消费者则钟情红色和黑色的汽车,同一时期,白色已经在亚洲市场大杀四方。千禧年后,全球汽车市场的审美才趋向统一,黑白灰三色统治流行色榜单,白色在绝大部分地区长期稳居TOP 1。
黑色和白色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统治力,又远高于新车市场,在这里,没有任何新制造出的颜色可以对它们造成威胁。漫步在北京某二手车交易市场,无论室外停车场,还是室内展厅,放眼望去,停满了黑白色的车,和色彩斑斓的新车展厅形成鲜明的反差。销售人员向刺猬公社介绍,黑色和白色始终是卖得最好的两种颜色。”品牌为了标新立异嘛,会有各种各样新的颜色,放在那里展示,有些还有自己的品牌色,但二手车肯定就卖黑色和白色的多,(展示的)就也都是这两种颜色。”
此刻它们已不分彼此,无论是珍珠白、月光白、极昼白、日光白、胡椒白、开场白还是瑞思白(没错,真的有开场白和瑞思白这两种颜色),都曝晒在阳光下,成为二手车销售口中那个”适合家庭用车的白色”。而在它们隔壁,无论曾经是玄武黑、曜石黑、极夜黑、墨玉黑、玄黑、银砂黑还是暗夜机甲黑,此刻都已失去名字,变成销售口中”比较商务的黑色”。
这些消耗了产品策划人员不少脑细胞的名字,就像是商品的标签、新书的腰封、奶茶的杯垫(非联名款),只短暂地活在官网和产品手册里,商品启用的那天,就是它们的终点。从销售到用户,没有人真的在意这些颜色的名字,但它们被源源不断地被发明出来,穷尽世间的词汇。
某大型二手车平台的工作人员称,尽管黑白是最好卖的颜色,但他们收车时,颜色对价格的影响度有限,”主要还是要看车况”。但一家小型二手车商告诉刺猬公社,他们只收黑色和白色的车,因为流动资金有限,他们只敢押注流通量大、市场需求大的二手车款式。黑白以外的颜色,对他们来说太冒险了。
one more thing汽车涂料,是汽车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品牌”发明”什么颜色,最终都需要通过涂料完成实际生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但在汽车涂料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始终是海外老牌涂料制造商。根据华创证券相关研报数据,2020年,排名前三的老牌涂料品牌吃下过半市场份额,其中PPG成立于1883年,巴斯夫成立于1865年,艾仕德成立于1866年。前10名中仅有湘江关西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由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日本关西涂料株式会社、日本朝阳贸易株式会社按50%、45%、5%的比例出资组建而成。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华创证券。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必然会是全方位的。当中国企业在汽车研发、汽车制造领域占据越来越高的话语权时,国产涂料的自主技术研制和规模化生产,相信也会进入快车道。
本文中,王杨卜为化名。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