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价于9月24日创下四年新高,单日涨幅超过9%,市值飙升至约3.32万亿港元,单日增值近3000亿港元。这一惊人表现的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年度云栖大会的震撼发布。在此次备受瞩目的技术盛宴上,阿里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释放了多条重磅消息,其演讲结束后更是直接引爆了股价的飙升。这场聚焦AI与云服务的盛会,不仅展示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实力,更揭示了其向超级人工智能ASI(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迈进的雄心壮志。

吴泳铭在大会上明确表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这仅仅是起点。阿里巴巴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出能够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为了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阿里云将持续加大投入,坚定地走在技术前沿。

自2023年阿里巴巴明确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以来,公司便持续聚焦于“电商、AI+云”两大核心业务,并坚定地投入资源。今年年初,阿里巴巴更是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通过持续高强度投入,已成功构建起包含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及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吴泳铭透露,行业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远超预期,阿里正在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规模的投入。阿里云的目标是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为此,对比2022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算力投入将实现指数级增长。这一清晰的战略布局,标志着阿里巴巴在通往ASI的道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

阿里市值暴涨3000亿港元 AI驱动超级智能战略曝光插图

云栖大会不仅是技术交流的盛会,更是AI和云计算领域的风向标。它见证了中国科技潮水的每一次转向,也为理解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线索。本届云栖大会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吴泳铭首次系统阐述了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第一阶段是“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第二阶段是“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

吴泳铭指出,实现第二阶段的跨越主要在于Tool Use(工具使用)和Coding(编程)能力的突破。未来,AI将作为强大的生产力工具,迅速渗透到制造、物流、金融、科研等所有行业。也许未来会有超过人类数量的Agent和机器人与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在通往ASI的最后关卡的第三阶段,AI不仅需要连接真实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还需要具备Self-learning(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与真实世界的持续交互获取反馈,并借助强化学习机制,AI将能够实现自我修正与智能升级,最终演化为超越人类智能的ASI。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阿里巴巴给出了明确的战略路径。吴泳铭介绍,阿里云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SI战略:第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其二,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从股价表现来看,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的AI畅想显然是高度认可的。嗅觉敏锐的投资人更早押注了这个互联网巨头,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西·伍德(Cathie Wood)就是其中一员。据木头姐管理的方舟投资每日交易报告,公司旗下两只ETF——ARKF和ARKW于9月22日抢购了阿里巴巴的美国存托凭证(ADR),合计约1630万美元。这是该公司自2021年以来首次重新建仓阿里巴巴,也是伍德近四年来首次持有该公司股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大空头”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旗下的Scion资产管理公司也卖出了阿里巴巴的看跌期权,并买入其看涨期权。今年7月,美国资管巨头景顺旗舰新兴市场基金Invseco Developing Markets也加仓了阿里巴巴。

阿里市值暴涨3000亿港元 AI驱动超级智能战略曝光插图1

围绕大模型和AI云这两个通向ASI的重要抓手,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上推出了十余款新品。在大语言模型领域,阿里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全新亮相,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4等,跻身全球前三。Qwen3-Max包括指令(Instruct)和推理(Thinking)两大版本,其预览版已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正式版性能可望再度实现突破。通义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也是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模型。截至目前,阿里通义开源300余个模型,覆盖不同大小的“全尺寸”及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全球衍生模型17万个,稳居全球第一。超100万家客户接入通义大模型,权威调研机构沙利文2025上半年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中,阿里通义占比第一。

在AI基础设施方面,阿里云围绕AI进行了软硬全栈的协同优化和系统创新,已初步形成以通义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和以AI云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机。过去一年,阿里云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多。此次云栖大会的计算馆中,也亮相了不少全面升级的阿里云AI基础设施,展示了阿里云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AI技术能力。另外,阿里云还首次展出单柜支持144个计算节点的高密度AI服务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HPN8.0。另一方面,阿里对于AI基建的投入早已取得直观的收入回报,迈向了高投入高增长的正循环。据阿里集团财报显示,2026财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集团AI+云业务表现强劲,阿里云收入增长继续加速至26%,创三年新高。在AI相关收入连续8个季度三位数增长的带动下,该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在市场份额上,阿里云也表现出了足够大的差异化优势。9月9日,国际调研机构英富曼(Omdia)发布了一篇《中国AI云市场,1H25》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223亿元,阿里云以35.8%的市场份额绝对领先,超过2到4名的市场份额总和。报告还预测,中国AI云市场在接下来几年还将迎来持续爆发式增长,销售规模在2025年全年预计达518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1930亿元规模。

“碳硅共生”的深度链接从前沿技术到真实场景,AI早已通过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真实生活的细节之中。在云栖大会的前沿应用馆中,最能感受到这种变化。数百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正在场馆内无声“呼吸”,它们不仅有能够稳稳托起工具箱,转身、抬臂的可靠,也有制作拉花咖啡的优雅,也能足够呆萌可爱为人类提供陪伴的情绪价值。“AI越强大,人类更强大。”对于“未来AI越来越强,甚至超越人类智能能力的ASI诞生后,人类和AI将如何相处?”阿里也给出了答案——“我们对未来充满乐观,超级人工智能到来之后,人类和AI是一个崭新的协同方式。”与此同时,阿里云也在云栖大会上宣布,将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所谓Physical AI,是AI技术向物理世界延伸的分支领域,旨在通过融合多模态感知、空间关系理解和物理规则认知,使AI能够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其典型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需要与物理环境交互的系统。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可以看出,此次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覆盖AI与物理世界交互全链路的深度绑定。而对于拥有庞大业务的阿里而言,AI技术与物理世界的进一步交互,影响的绝不止阿里云一个团队,或许也将为与人类生活更近的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带来更多变革。

阿里市值暴涨3000亿港元 AI驱动超级智能战略曝光插图2

从宏大的ASI蓝图,到继续升级AI基础设施,再到进一步探索AI技术如何深度链接物理世界,阿里巴巴在2025云栖大会上,展现了一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且已经开始兑现的AI之路。不过,正如吴泳铭所言,AI发展的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但现在也仅仅是AGI变革早期,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因此,“碳基共生”不应被视作一个遥远的终点,它恰恰是正在我们眼前铺开的、由技术驱动的现实进程。它的发生就体现在人类与AI协同决策的每一个瞬间,嵌入在智能系统优化现实世界的每一项操作中。随着ASI时代到来,作为中国云计算领域中唯一具有全栈AI能力的企业,阿里又将展现出什么样的乘数效应,值得期待。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6日

12:05
超频玩家Trashbench近日以创新散热方案,将技嘉RTX 5050显卡核心频率成功推至3468MHz,较默认频率提升23%,强势登顶3DMark基准测试排行榜。这一惊人成就不仅刷新了当前全球GB207核心GPU的最高性能记录,更彰显了玩家在极限超频领域的探索精神。 据科技媒体Tom’s Hardware深度报道,Trashbench通过分流器模组改造技术...
12:05
今年前十月,全国铁路客运量再创新高,累计发送旅客高达39.5亿人次,同比增长6.4%,创下历史同期最佳表现。特别是在国庆黄金周期间,10月1日单日客流量突破2313.2万人次,刷新了铁路单日客流的新纪录,充分展现了民众出行需求的强劲增长。 同期,旅游列车的开行数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比增长28.1%,达到2049列。各地铁路部门积极响应文旅市场需求,推出了"...
11:34
2025年11月16日,随着一声令下,我国西北地区首座大型储气库群——吐哈油田温吉桑储气库群正式拉开今冬供气序幕。这一能源基础设施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强劲动力。该储气库群坐落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这片能源富集区,巧妙利用4座已进入中后期的枯竭气藏进行改建,通过先进技术实现资源二次利用。这4座储气库分别...
11:34
2025年11月16日,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隆重召开,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剖析了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全生命周期成本高昂与极寒地区性能稳定性不足。他指出,当前动力电池成本在新能源汽车整体造价中占据显著比例,持续降低成本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刘金成强调,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才能有效推动电池成本下降,从...
11:34
英特尔正式官宣Arrow Lake桌面处理器家族的升级计划,全新系列以"Arrow Lake Refresh"命名,并统一采用"Plus"后缀进行标识,彰显其性能飞跃的定位。此次中期更新旨在全面提升桌面计算体验,多款核心型号均迎来关键性优化。 旗舰机型酷睿Ultra 9 290K Plus实现突破性性能提升,主频最高可达5.8GHz,相比前代版本提升100M...
11:34
2025年双11购物狂欢节期间,TikTok Shop在东南亚地区的跨境电商业务表现亮眼,总交易额(GMV)实现惊人增长,同比飙升2.3倍,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该区域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特别是在11月11日这一关键日,平台GMV同比增长高达60%,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彰显了消费者对TikTok Shop的高度认可。 在为期数周的促销活动中,平台上的商家与...
11:34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项颠覆性创新成果引发全球瞩目——全球首款具备“摄像”功能的磁共振设备uMR Ultra震撼亮相。这款由联影医疗完全自主研发的尖端设备已同时获得中国、美国和欧洲三地权威认证,使联影医疗成为全球唯一掌握此项革命性技术的企业。 长期以来,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始终受限于运动干扰问题,导致图像容易出现模糊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诊...
11:34
近日,知名YouTube硬件维修频道NorthridgeFix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例,揭示了高端显卡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毁灭性损伤。该事件的主角是一块价值高达7.1万元的英伟达RTX PRO 6000工作站显卡,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未进行必要的拆卸保护,导致其PCIe子板出现严重断裂,最终使整张显卡完全失效。令人费解的是,尽管GPU核心部分依然完好无损,但由...
11:34
麻省理工学院与韩国知名美妆集团爱茉莉太平洋强强联手,成功研发出一款革命性的可穿戴式电子皮肤产品——Skinsight。这款创新设备预计将在即将到来的CES 2026展会上首次亮相,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皮肤健康管理体验。Skinsight以柔韧的蓝牙传感贴片形式设计,能够舒适地贴合肌肤表面,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精准监测。 该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包括皮肤紧致度、...
11:34
2025年11月16日,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与泰国馆集团在郑州经开区隆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跨境电商新篇章。此次合作将聚焦华中地区市场,联合打造首个集跨境O2O自提、直播电商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创新项目——“泰国馆”,项目正式落地郑州经开区。该项目的核心由泰国馆集团董事长李文莉亲自操盘,她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将引领这一全新商业模式的发...
11:34
最新消息来自社交平台爆料者@TheGalox_,三星旗舰Galaxy S26系列充电规格已浮出水面。根据其披露内容,三款机型有线充电功率分别为标准版25W、S26+版45W以及S26 Ultra版60W,无线充电则对应支持20W、20W和25W。值得注意的是,S26标准版25W的充电功率虽不及传闻中iPhone 17的35W,但考虑到三星S25系列在充电优化...
11:34
最新消息来自YouTube频道Red Gaming Tech,英伟达已正式启动下一代GeForce RTX 60系列显卡的研发工作。据视频爆料显示,旗舰型号RTX 6090预计最早将于2027年第一季度正式推出。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显卡市场变革充满期待。 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在规划新一代显卡发布时间时,将严格遵循前代产品周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