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通过激光辐照激发等离激元效应,成功制备出仅1.8纳米的五金属高熵合金这一世界级突破。该技术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实现每秒千亿度的急速降温,这一前所未有的急速冷却过程突破了传统合成方法的物理极限,为高熵合金的制备开辟了全新路径。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未来有望扩展至十种金属元素的合金制备,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
实验结果表明,由金、铂、钌、铑、铱组成的五金属高熵合金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展现出卓越性能。该合金以2安培/平方厘米的电流密度持续工作1200小时,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市面上现有的商业催化剂。这一性能突破不仅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更为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型高效催化材料,有望推动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
该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在高熵合金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推广,有望在新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