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一名在校女生小李,为满足旧衣回收平台10公斤的起始重量要求,于10月9日将自己和奶奶的旧衣物混合打包。她将奶奶房间里的两件旧保暖内衣和破毛巾,与自己的旧衣一起放入回收袋中。次日,平台工作人员上门称重时,确认重量为10.8公斤,并支付了5.4元的回收款。
然而一周后的10月17日,小李的奶奶在整理保暖内衣时,意外发现夹层中藏有1个金手镯、1条金项链和3枚金戒指,总重超过100克,估算价值约13万元。奶奶立即向警方报案,称金饰在回收过程中不翼而飞。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通过物流信息追踪发现,该批衣物于10月10日从江西宜春中转站发往江苏常州某私人回收站,15日抵达后当日完成分拣,随即发往全国各地的再生资源加工厂。当办案人员赶赴常州回收站时,却遭遇调查困境:该站点未安装监控设备,7名分拣工人均为临时雇佣人员,负责人明确表示”分拣时仅做粗略检查,未发现任何金属物品”。
“每天处理7吨旧衣,根本不可能逐件开拆检查。”回收站负责人指着堆积如山的衣物包解释道。据其提供的分拣记录显示,10月15日当天共有327单旧衣进入处理流程,均已按材质分类发往山东、广东等地的再生资源加工厂。
回收平台”爱裹回收”客服回应称,根据服务条款,若用户在包裹发出5天内联系且包裹未拆封,平台可协助拦截追回。但小李直至10月21日才反馈金饰丢失,此时货物已完成三级流转。客服人员强调,”我们已在APP首页用红色字体标注’请勿放入贵重物品’的提示”。
这起事件引发社会对旧衣回收行业的深思。一方面,回收平台通过规范化操作和流程管理,努力保障用户权益;另一方面,用户在回收前仍需提高安全意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回收行业的监管,确保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