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价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作者唐凡,编辑刘景丰,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近日,比亚迪正式上线了一款名为方程豹汽车的独立APP,旨在为车主提供购车、出行等全方位服务。据悉,方程豹汽车作为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专属APP目前已覆盖试驾预约、新车购买、个性化定制以及车主社区交流等核心功能,与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APP在服务维度上展现出高度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宣布将原有的汽车APP/小程序升级为王朝系列与海洋系列两大独立运营平台,不到一周时间内,比亚迪已推出包括方程豹在内的3款细分APP,再加上更早前推出的比亚迪卡车APP,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那么,作为整车制造商,比亚迪为何要打造如此多的APP?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系列举措的核心目标是为不同系列车型的车主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体验。
不到一周时间内推出3款独立APP,比亚迪的举动在行业内引发了热议。有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比亚迪车主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如果所有用户都集中在一个APP平台上,将给运营维护带来巨大压力。通过车系和品牌分拆成独立的APP,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后台压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助力各子品牌实现更稳健的发展。
01比亚迪的”全家桶”战略
目前,比亚迪的主营业务涵盖汽车业务及相关产品、手机部件及组装以及其他业务三大板块。其中,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支柱,在2023年上半年贡献了高达80.28%的营收。自2022年3月全面停产燃油车以来,比亚迪已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官网信息显示,比亚迪目前销售车型主要分为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两大体系,其中王朝系列包括汉、唐、秦、宋、元等经典车型,海洋系列则涵盖海鸥、海豹、海豚、护卫舰等全新设计车型。此外,比亚迪还拥有腾势和仰望两个高端子品牌。今年4月举办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携旗下所有品牌集体亮相,发布了多款重磅新品,被媒体称为”全家桶”参展。在海外市场,比亚迪同样步伐坚定。近期,比亚迪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海豚、腾势D9等车型亮相慕尼黑车展,进一步强化欧洲市场布局,并正式宣布海豹车型在欧洲上市。截至目前,比亚迪的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市场销量位居前列。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也在泰国奠基。这些举措有力支撑了比亚迪销量的持续攀升。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增长95.8%;Q2单车毛利为3.72万元,同比增长10%;单车归母净利润为0.97万元。中邮证券预测,2023年比亚迪全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50万辆。研报还指出,年内比亚迪还将推出海鸥、海狮、护卫舰05、驱逐舰07、仰望U8、F品牌首款车型等多款新品,为业绩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02直销体系催生的APP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耕”硬件”制造多年并形成垂直一体化生产优势后,比亚迪开始逐步拓展”软件”能力圈,将目光瞄准用户运营。如今,通过自有APP进行用户运营已成为行业共识。无论是传统品牌如宝马的”My BMW”、奥迪的”一汽奥迪”、上汽大众的”上汽大众”、吉利的”吉利汽车”,还是新能源车企”蔚小理”以及埃安、问界、极氪等,都纷纷推出了以自身品牌命名的APP。从用户规模来看,比亚迪APP以432.6万的活跃用户量位居行业首位(2022年12月数据),而”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则排名靠后。这一现象背后,与汽车交付量密切相关。仅以新能源车数据为例,截至2022年底,蔚来累计交付289556辆车,而比亚迪2022年底累计交付新能源车337万辆。进一步分析各APP渗透率可以发现,比亚迪以1.22的渗透率领先全行业。
之所以各家车企都热衷于开发自有APP,主要源于新能源车销售体系与传统燃油车的显著差异。新能源车普遍采用直销体系,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均采用全面直营模式,而传统燃油车主要依赖代理人电销、网销和4S店销售模式。这种差异使得新能源车需要专属平台来宣传车型、解答消费者咨询,同时收集用户反馈并提供售后服务。对于车主而言,一款专属APP不仅能满足交流互动、问题解答和互助需求,还能实现挪车提醒、预约保养、紧急救援等应急功能,以及保险购买、理赔等一站式服务,极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以海外Tesla为例,其APP已成为”一条龙”式服务软件,车主可以实时查看车辆状态、预约服务、购买软件升级配件,并提供投保、续保、理赔等全方位保险服务。一位新能源车行业从业者表示,由于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早期许多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承保意愿较低。Tesla通过整合车险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车主投保和理赔难题。未来,将保险服务整合入自有新能源车APP和车辆生态,构建闭环服务体系,将成为行业新趋势,甚至可能重塑新能源车盈利模式。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随着车险自主定价进一步放开、渠道费用压降,代理人让利空间缩小,APP和网络直销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为车企在后市场服务创造更大价值。
03盈利模式的创新探索
随着新能源车产业链日益透明化,加之”降价大战”频发,新能源车企正积极探索更多盈利可能性。部分车企开始聚焦软件服务领域。据Electrek报道,截至2019年,特斯拉通过FSD(完全自动驾驶选装包)获得的收入已超过10亿美元。无独有偶,2023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以Xpilot为代表的”服务与其他”营收达11.6亿元,同比增长21.4%,显著提升了公司毛利率。另一部分车企则从汽车后市场入手。传统燃油车存在多样化的美容和维修需求,而我国汽车后市场相对分散,利润占比仅为30%,远低于成熟市场70%的水平。随着新能源车生态日益成熟,其销售和维修网络优势将转化为更强的盈利能力。根据巨量算数预测,2022至2025年期间,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维保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7%,远超其他项目增速。其中,新能源车险已成为众多车企重点布局方向。Tesla很早就在美国成立保险公司,通过自营保险业务实现增值收入。2016年起,Tesla先后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及美国加州推出InsureMyTesla计划,提供专属车险服务。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上海注册特斯拉保险经纪公司,标志着其在中国保险业务的正式起步。国内主机厂商由于难以获得保险经营牌照,多采用”主机厂商+险企”合作模式。东风集团早在2004年就成立武汉东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广汽、一汽、上汽等传统车企也通过合资形式布局保险经纪。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2018年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蔚来、比亚迪、理想汽车2022年相继成立保险经纪公司(理想汽车通过收购实现),标志着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已完成保险布局。
对于主机厂商而言,携手保险公司发展新能源车险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获取更多收入。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131亿元,按15%销售渠道费率计算,潜在业务市场体量达770亿元。二是完善生态闭环,提升用户体验。将保险纳入新能源生态圈,实现与后续保修、理赔等业务的深度衔接,将极大提升用户满意度。此外,新能源车主群体更年轻(30岁以下占比超35%),对线上化操作接受度更高;车载系统与配套APP的深度融合,也将推动新能源车险线上化成为大势所趋。美国数据显示49%人群更倾向线上购买车险,中国目前不到3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长安汽车北京新兴快马4S店店员表示,现在通过”长安汽车APP”预约保养维修的客户越来越多,直接在线上续保的客户占比已超50%。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保险销售收入和服务费有望成为主机厂商重要收入来源,同时将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生态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