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北的广袤土地上,活跃着一支让野猪闻风丧胆的猎人团队——“西北刀客-公益护农”。他们以猎犬为伴,以守护农田为己任,每当”放狗!放狗!放狗!”的口号响彻山谷,便能看到他们带着”汪汪队”追击破坏庄稼的野猪的身影。这支队伍用四年的坚持,从荒芜之地走向了护农典范之路,更在快手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成为西北护农的标杆。吴志强作为团队核心,见证了从自卑敏感到自信昂扬的蜕变:”过去那个自卑敏感的我,没想到今天能成为一个拥有127万粉丝的快手创作者,还开起了公司养活了几十名员工。”
10月30日,快手在贵州举办的2025年度三农生态大会上,汇聚了上百位杰出的三农创作者。既有像西北刀客这样内容独特的头部创作者,也不乏成功打通产业链的商业化案例。最新发布的《2025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快手三农万粉月活作者同比增长3%,三农万粉创作者的视频播放量突破7200亿,月入过万的创作者同比增长17.9%。快手三农社区内容中心负责人乌日娜表示:”对许多新农人来讲,快手成为他们第二个家,在这里连接社交、传承知识、创造生意,而今年我们这个家更大、更热闹。”大会还颁发了”2025快手三农金麦奖”,评选出”十佳区域影响力达人”、”十佳活力新锐创作者”与”十佳幸福乡村带头人”,共有30位创作者获奖。

从田园生活到村口小舞台,快手三农赛道正在不断突破边界。传统上,快手三农垂类创作者主要聚焦三大方向:田园生活、农技科普、三农资讯。而今年,在传统内容持续深耕的同时,新内容形态不断涌现,让乡村故事的呈现更加立体多元。田园生活类内容始终是快手老铁的”心头好”,”农村刘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位山东农村的宝妈,用镜头记录下与丈夫住在娘家的生活点滴,从改造旧屋到摆摊创业,卖油条、肉夹馍,真实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她从家庭主妇到创作者的蜕变,积累了近60万粉丝。
如果说刘娟的视频是乡村生活的温情切片,那么”生菜杨姐”的内容就是实打实的种地指南。这位种了16年地的杨姐,擅长用简洁明了的”大白话”讲解田间地头的种菜技巧,堪称种菜届的”行走的百科全书”。她经常利用不同作物的特性进行交叉种植,比如今年6月发布的玉米田套种豆角视频,通过玉米杆作为豆角的爬架,实现一举两得,该视频获赞4.1万。这些接地气的种菜干货,让她收获了72万”电子老乡”,填补了基层农技科普的需求缺口。

除了田园生活和农技类视频外,今年快手三农赛道还涌现出一批以”乡镇娱乐”为核心的新内容。《报告》显示,2025年快手乡镇娱乐创作者同比增长3.1%,万粉创作者同比增长11.2%。这些创作者联动线上线下,让乡村再次焕发生机。山东平阴人”山东祥哥”举办的村口小舞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注意到村里老人精神生活匮乏,便在2024年底选中村口300平米的小树林举办”小舞台”,带着乡亲们上台表演,并同步在快手直播。现场最多有近两千人参与,线上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次达457万。”红娘小妞妞”每晚7点准时直播,帮单身老铁们牵线搭桥,一年来促成100多对良缘,举办30多场线下相亲会,成为老铁们口中的”电子月老”。
从真实人设圈粉的田园创作者,到干货满满的农技达人,再到搭舞台、做红娘的乡镇娱乐创作者,这些”新农人”用多元内容构筑起快手三农的内容护城河,也让乡村的多面性被更多人看见。短直一体,正在成为快手三农创作者的流量密码。做好内容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内容优势转化为持续流量,是所有三农创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短直一体”的运营模式,正成为打通这一环节的关键引擎。西北刀客分享道,老铁们不仅爱看惊险刺激的狩猎视频,更关心猎犬们的安危,于是他在发视频之余,还会经常直播养狗、喂狗、训狗的日常,”网友们看得都可起劲了,每只狗的脾气性格他们比我们还了解。”快手官方数据显示,短视频带动”西北刀客-公益护农”快手直播看播总时长同比增长3.3倍。

“短直一体”能让创作者零距离和粉丝沟通,尤其贴合农技类创作者的需求。短视频是”农技入门课”,直播则是”定制答疑间”,二者结合恰好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报告》显示,2025年快手农技直播日均场次超3.6万,观看人次同比增长17.6%,创作者年均连麦次数超940万。像”大虫儿””农业小燕子”等农技创作者,都在用”短视频科普+直播连麦”的模式服务农户。”农业小燕子”利用短视频讲解育种知识、粮食增产的知识,到了晚上,她便在直播间对农户们种地时遇到的疑难杂题一对一连麦解答,有些问题涉及到知识盲区,她还会在下播后反复查资料研究。这种视频科普、连麦答疑的形式,既高效解决了农户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能让农技创作者的专业形象更加立体,打造个人IP。
更值得一提的是,”短直一体”的经营方式还能强化粉丝信任,为后续的变现铺路。这一点在田园生活类创作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快手拥有170万粉丝的”明明姐”。她用短视频记录一家人在东北的生活,粉丝们渐渐成为了她的”线上家人”。当她直播带货时,这种基于长期陪伴建立起的信任得以转化为购买力:”我的粉丝粘性和独占性很高,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我的直播间、因为我带货,首次在快手消费。”这种”短直联动”带来的强信任关系,让变现变得更自然、更可持续。

多元内容生态叠加快手独特的私域属性,让三农创作者的变现路径越来越宽。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直播带货,越来越多创作者开始扎根产业链,从”内容生产者”转型为”乡村创业者”。《报告》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过去一年,快手三农创作者全年创造3.5亿订单,日均视频种草购买用户数增长16.5%,月收入万元户同比增长17.9%。来自沂蒙山的”鑫鑫爱生活”,就在快手凭借百万的粉丝的体量撬动千万GMV。鑫鑫最初在快手分享农村春种秋收的生活,渐渐的,老铁们爱上了鑫鑫家饭桌上出现的瓜果蔬菜,更喜欢这份现采现摘的原生态。于是,鑫鑫抓住机会,开始直播带货,产品自然就是家里的农货。为了让粉丝们买到品质最好的农产品,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鑫家村”,专门卖炒鸡、粉条、小米等家乡特产,坚持从农户手中高价收购,自己亲自分拣、把控售后,选品时还要去产地溯源,确保粉丝拿到的都是好货。
直播带货,只是快手三农创作者变现的第一步,他们还有人借此打开思路,成立品牌、办工厂,探索更多元的变现方式。比如”村花老赵婆子”赵敏,以前是娱乐主播,将搞笑又爱占便宜的”老赵婆子”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圈粉无数。转型电商后,她帮本地企业带货时发现:卖别人的货,品质隔着一层,心里总是觉得不够踏实。从这时开始,赵敏萌生了自己创业、办工厂的想法。去年,她创立了”村花老赵婆子食品有限公司”,自己生产米面粮油,既能让粉丝买得放心,也能带动地方农副产品产业的发展。现如今,赵敏的米面粮油店已经开了200多家,80%的店长都是种植户、养殖户出身,他们每天也会在店内直播,介绍产品。

农技类创作者则凭借专业优势,切入了更垂直的农资服务赛道。”大虫儿”就是其中之一。本名刘辉的”大虫儿”是黑龙江的一位”农三代”,经常在快手分享种植技术、分析农业政策、市场变化等。基于对当地农业市场的了解,他为农户提供”全托管”服务,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到耕种、防治、收割等农事操作,农户全程无需动手,只需等待收成。更重要的是,他采用”先服务、后收费”的模式,收获后按实际产量结算,彻底打消了农户的顾虑,也让他的服务在当地快速铺开。以前,刘辉的客源主要靠线下的口口相传,而现在大量客户通过快手的短视频找到他:”现在我干不过来,主要是太多了,通过这个短视频,通过快手。”
回望本届快手三农生态大会,不同类型的创作者都能发挥一技之长,用”接地气”、”有温度”的内容收获关注,同时不断探索乡村内容与产业结合的新可能。正如快手官方所倡导的:”我们希望长期鼓励新赛道新品类的成长,无论是年轻的新农人、村支书,还是农技专家、村里的红娘、护农的猎手,都能在快手上得到发展。”从内容创作者到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快手三农赛道正在为”新农人”们提供广阔的舞台,无论是记录生活、传递知识还是带动产业,每一位创作者都有机会在乡野间挖出”金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