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霍晓川近日强调,虽然熬夜并非直接导致猝死的唯一因素,但长期或频繁熬夜会显著提升猝死风险。他特别警示,当身体出现以下四种危险信号时,必须立即停止当前活动,尽快进入休息状态。
连续三天以上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将使心脏承受难以承受的压力。这相当于让心脏在高速运转模式下连续工作72小时,心肌细胞在不断的收缩与舒张中加速磨损。正常情况下,睡眠时心肌细胞能够完成40%的修复工作,但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修复过程几乎完全停滞。研究数据显示,在这种状态下,心肌耗氧量会激增3倍,血管痉挛的概率也会提升至平时的5倍。即使只是通宵24小时不进行补觉,同样存在极大的健康隐患。实验记录显示,健康成年人通宵后血压会急剧升高15~20毫米汞柱,血液黏稠度增加20%。此时,即便只是进行爬楼梯等日常活动,心脏负荷也可能瞬间突破安全极限。
长期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猝死风险会进一步加剧。这些慢性疾病本身就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而熬夜会进一步增加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如果再伴有肥胖、抽烟、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斑块将变得更加脆弱,随时可能破裂并引发血管堵塞。
熬夜后若白天继续进行高强度工作或剧烈运动,同样会埋下严重隐患。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处于亢奋状态,如果再受到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或剧烈运动等刺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瞬间飙升,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霍晓川特别提醒,如果熬夜后出现以下典型症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即使休息12小时后仍感觉极度疲惫,难以正常起身活动;伴随胸口闷痛,疼痛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巴;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冷汗、手脚冰凉;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走几步路就明显气喘吁吁。这些症状都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前兆。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保持安静休息,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许能争取到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