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多线布局破局:供应链赋能新场景增长

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作者张琳,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仅需4.99万元即可购入一辆全新汽车,历经近一个月的预热造势,备受瞩目的“京东第一辆车”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上市首日便吸引超过10万人次预约试驾。自今年2月京东宣布进军外卖领域以来,这已是京东布局的第9项全新业务。从外卖到打造七鲜小厨、售卖咖啡,再到发力酒旅、完善评价体系,开设折扣超市、拓展医美领域,甚至收购海外电商平台,京东似乎正以雷霆之势将所有行业重新定义。在字母榜看来,京东的四处出击,既是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也是蓝海市场“场景涌现”现象的必然结果。如同AI领域常说的“智能涌现”,当巨头企业进入新领域,不仅会催生新的能力,更会激发新的需求与场景。这些外溢的能力与技术,正将新场景转化为强大的增长动力。这一趋势已从京东的财报中得到有力印证。2023年第三季度,京东集团总收入达2,991亿元人民币(约合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外卖等新业务收入同比激增超两倍,达到155.9亿元,同时投入环比收窄。与此同时,新业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持续为京东注入源源不断的流量活水。截至今年10月,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7亿,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这些新业务能否真正打破京东增长的天花板,仍需时间检验。

过去几年,“低价”与“仅退款”成为行业主旋律,平台与商家在近乎零和博弈的价格战中不断内卷,增长空间日益狭窄。“存量已死,增量当立”已成为电商行业的新共识。当横向市场份额争夺陷入僵局,纵向深化便成为新的出路。即时零售,既贴近用户最后一公里,又与主营电商业务紧密相连,正成为电商巨头亟待深耕的新蓝海。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新市场的开拓往往伴随着“场景涌现”。正如“智能涌现”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主突破,“场景涌现”同样诞生于拥有庞大用户基础、技术储备与基础设施的巨头企业之中。二者都是现有能力溢出催生的必然结果。美团从外卖延伸至“无限战争”,阿里生态持续横向扩张,都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京东,正是这一轮“场景涌现”中的典型代表。对于京东而言,拥抱这些新场景,既是挖掘增长蓝海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用户心智的必经之路。“七鲜小厨”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年2月初,京东正式入局外卖市场。初期通过招募骑手增强履约能力,再以“0佣金”策略吸引商家资源。随着新业务落地,京东沉淀多年的供应链、品控和线下运营能力持续外溢,“幽灵厨房”、食材不透明等行业顽疾成为京东能力外溢的切入点。7月底,京东推出七鲜小厨,招募餐饮商家和品牌参与菜品开发,门店的原材料、租金、人力、运营等经营环节均由京东负责,双方共享销售成果。七鲜小厨不仅为京东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更强化了其“品质外卖”的用户心智,对带动京东外卖业务可谓如虎添翼。除此之外,“场景涌现”正驱动京东从外卖领域向酒旅、线下折扣超市、医美等用户核心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领域扩张。拥抱新场景带来的战略价值,甚至超越了新业务本身的财务贡献,更体现在对京东整体业务的协同拉动上。新业务直接推动了平台服务收入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三季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0.8%,创下近两年新高,收入占比提升至24.4%的历史高点。更重要的是,新业务与核心零售业务形成良性协同。据京东高管在业绩会上透露,外卖带来的新用户转化率逐月提升,最早一批外卖用户向其他业务的转化率已接近50%。

京东多线布局破局:供应链赋能新场景增长插图1

“场景涌现”看似偶然,实则是企业核心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爆发。这与智能涌现的逻辑高度一致,后者同样离不开海量数据积累与算法的持续迭代。对于企业而言,这套核心能力既要稳固主业基本盘,更需具备可迁移、可复用的特性,才能快速适配新场景,助力新业务从0到1站稳脚跟。而支撑京东四处出击的,正是其强大的超级供应链体系。京东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所积累的核心资产远不止前端APP,更包括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直达厂商的采购渠道,以及关键的供应链数字化能力。以往,这些资源主要应用于家电、数码、日用品等主营品类配送,价值释放尚不充分。如今,核心能力跨界复用,不仅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摊薄了运营成本,更因规模效应,使新业务快速落地。从外卖业务来看,京东没有陷入“零元购”的补贴混战,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重”的路径——开设七鲜小厨。尽管模式变重,但定价并未水涨船高,单份餐食仍保持在10–20元区间。背后正是其供应链能力在发挥作用:上游直连金龙鱼、正大等品牌渠道,省去中间环节以压缩成本;中端依托京东物流的冷链系统,高效直达门店;末端则由自有骑手网络完成履约。在这一闭环中,京东实现了自营、自配、自销,在保障品质与效率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低价优质”的用户心智。而供应链复用带来的规模效应,让七鲜小厨在快速起量的同时,还能反哺周边业态。财报数据显示,七鲜小厨单量持续增长,直接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过12%,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如果说七鲜小厨是供应链资源的横向复用,京东汽车业务则实现了供应链能力的纵向穿透,以供应链撬动产业话语权。京东并未亲自造车,却能以渠道能力、用户洞察与供应链资源,深度参与从营销、交易、上牌、保险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研发周期长、渠道成本高、用户触达难是普遍痛点。京东依托平台积累的近7亿用户消费数据,精准捕捉下沉市场“高性价比代步”需求,以需定产,推动车企定制开发。对车企而言,京东不仅带来流量与品牌背书,更通过供应链整合显著降低渠道与履约成本。这也让“不造车”的京东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从外卖到汽车,供应链能力正是京东四处出击的底气。

新业务已然为京东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2023年第三季度,京东新业务收入同比暴涨214%,达到155.9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12.6%,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收入增长之外,新业务在各自赛道快速建立起“桥头堡”。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外卖入驻的品质餐厅已超过200万家,在刚过去的双11,其合作的TOP300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激增13倍。酒旅业务也在双11期间迎来爆发,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8倍、机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然而,高增长必然伴随着高投入,这也是京东必须直面的平衡难题。第三季度,京东营销开支同比上涨110.5%至211亿元,主要用于新业务推广。显然,开拓蓝海需要真金白银,市场的热烈反响背后是高昂的获客与培育成本。京东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第三季度京东外卖实现了环比投入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其单均损益表现的改善。这意味着,京东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优化财务模型,探索可持续的盈利路径。蓝海之中,用户需求的边界无限延伸,新场景不断涌现,但企业的资源始终有限。京东必须在“四处出击”中建立筛选机制,哪些能成长为与核心零售并驾齐驱的支柱业务?哪些仅是战略试水?并作出取舍。这也是“场景涌现”中的正常现象,对于大公司而言,新业务的试错成本本就包含在战略布局之中。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关闭非核心业务的决策效率与开拓新业务同样高效,这既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从战略层面来看,即便某些新业务未来因商业回报未达预期而调整,其积累的用户心智与能力沉淀仍具长期价值。京东通过“七鲜小厨”树立的“品质外卖”心智,和在汽车领域引发的广泛关注,都已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强化了京东多线叙事的能力。更关键的是,新业务作为流量活水与用户入口的价值已经显现,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每一次新场景触达,都是一次对用户池的扩容和加固,其带来的终身用户价值,可能远大于单一业务的短期财务贡献。拥抱新场景,已然为京东带来了宝贵的用户活跃度与增长新叙事。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7日

21:43
2025年11月17日,天际股份通过官方互动平台正式宣布其六氟磷酸锂产能扩张计划。根据披露信息,公司当前六氟磷酸锂生产线总产能已达到3.7万吨/年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募投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阶段,厂房主体结构及配套公用设施均已按计划完成建设。随着后续设备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的推进,预计项目将全面投产,届时公司六氟磷酸锂总产能将成功提升至5.2万吨/年,...
21:43
2025年11月17日,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在美国市场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定价策略调整,针对肥胖症治疗药物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方案。此举不仅彰显了诺和诺德在糖尿病与肥胖症治疗领域的领导力,更体现了其致力于改善患者用药可及性的坚定承诺。根据新政策规定,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Wegovy)和注射液(Ozempic)的月度自费价格统一调整为349美元,...
21:43
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合并进程再获关键进展。据中证金牛座权威报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在近期召开的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完成合并的法律障碍已全部清除。目前双方正严格按照既定流程稳步推进,预计整个交割过程将在今年年底前顺利收官。 回顾今年5月,吉利汽车曾正式宣布实施收购极氪全部股份的战略计划,旨在通过完全合并...
21:43
2025年11月17日,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核聚变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项目总金额高达20亿元人民币以上,标志着我国核聚变能源技术研发迈入新阶段。该项目将在安徽省内实施,重点采购三大类关键设备,包括高性能BEST离子回旋波源系统、低温系统核心部件,以及用于屏蔽包层系统的不锈钢和高硼钢屏蔽块等先进材料。BEST项目作为EAST(东方超环)装置的后续升级...
21:43
2025年11月17日,立昂微正式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其控股子公司金瑞泓微电子将斥资22.62亿元,在衢州现有生产基地内启动建设年产180万片12英寸重掺衬底片项目。这一战略举措旨在精准响应高端功率器件市场的强劲需求,通过扩大产能规模和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项目规划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整体建设周期预计约为60个月,每年将投入约3.5亿...
21:43
2025年11月17日,创业慧康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杭州更好公司通过受让股份及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成功合计持有公司12.64%的表决权,正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一股权结构的重大调整,标志着创业慧康的控股权可能即将发生转移。 此次权益变动主要源于杭州更好在11月12日与葛航达成股份受让协议,成功受让6.23%的股份,并获得了葛航所持10.06%股份的表决权委托。...
21:43
2025年11月17日,大疆创新正式向界面新闻确认,已成功投资一家专注于3D打印技术的创新企业。这一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大疆对消费级3D打印技术巨大发展潜力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其广阔行业增长前景的高度认可。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和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大疆此举不仅彰显了其在创新科技领域的持续布局,更彰显了其引领行业变革的雄心壮志。 当前,3D打印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
21:13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成功提交北交所IPO申请,正式迈入资本市场发展新篇章,这一里程碑事件彰显了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强劲实力与广阔前景。公司长期致力于制冷系统定制化管件及阀门的专业研发与制造,其产品凭借卓越性能广泛应用于空调、冷链物流等关键领域,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本次IPO计划由中泰证券担任保荐机构,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权威审计服务,为项目...
21:13
随着2026甲午马年的脚步日益临近,生肖概念的热度持续升温,福龙马(SH603686)股价也因此迎来强势上涨。在2025年10月9日至11月14日期间,该股累计涨幅高达51.42%,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截至11月14日收盘,福龙马股价报收33.1元,总市值已攀升至137.51亿元,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股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控股股东兼董事长张桂...
21:13
消息人士Reece "Kiwi Talkz" Reilly近日深入剖析了R星新作选择在主机平台独占一年后才登陆PC的背后原因,指出这主要源于硬件优化方面的严峻挑战。由于游戏需要同时适配PS5、PS5 Pro以及Xbox Series S/X等多平台,再加上开放世界规模的持续扩大,测试成千上万种PC配置将导致工作量呈指数级增长。业内人士以任天堂为例,曾花费整整...
21:13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请,并已获得受理,中泰证券将作为其保荐机构。作为一家专注于制冷系统配件领域的领先企业,恒基金属在空调及冷链物流行业展现出强大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其核心产品涵盖铜铝管件、截止阀等关键部件,为市场提供高品质解决方案。 自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分别为9....
21:13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成功提交北交所IPO申请,正式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中泰证券作为核心保荐机构全程护航。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恒基金属深耕制冷系统定制化管件、阀门及配件领域,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与生产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空调、冷链物流、智能家居等高端制造场景,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从财务数据来看,恒基金属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2022年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