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笔记侠(ID:Notesman),由笔记侠团队创作,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在《圆桌派》节目中,梁文道被问及职场中最关键的社交能力是什么时,他沉思片刻后给出了一个简洁而深刻的答案——靠谱。能言善辩、八面玲珑或许能赢得短暂赞誉,但唯有脚踏实地、善始善终者才能赢得长久信任。真正的靠谱,本质上是赋予他人信任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答案藏在这三个关键词中:事前有规划、事中有反馈、事后有复盘。
一、事前有规划:用80%的精力聚焦价值创造
不靠谱的人往往陷入”拖延式忙碌”的怪圈——整天忙于应付琐事,却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敷衍了事。他们缺乏规划意识,不愿拆解任务,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才手忙脚乱。而靠谱的人接到任务后,尤其是面对陌生领域时,会立即启动规划流程。因为他们深知:没有规划,别人便无从判断其行动路径,自然无法放心托付。
如何做好规划?关键在于三个步骤:
首先,明确关键任务。正如《思考力的快慢》中提到的加州小镇小说家案例,许多人陷入”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的误区。我们每天忙于重复性工作,却忽略了真正创造价值的核心任务。要问自己:哪些工作能产生最大价值?没有清晰判断,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徒劳无功。
其次,进行任务预演。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贺涵对罗子君的职场教育发人深省:”实战前必须预演,没人会为你的特殊情况买单。”靠谱的人会系统性地预演任务细节,预留检查时间,预见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方案。他们通过专业能力与素质,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让交付过程滴水不漏。
最后,寻找行动动机。拖延的本质是缺乏明确动机。不妨自问两个问题:①若不完成任务,最坏结果是什么?大学挂科可能影响毕业,职场失误可能影响绩效奖金与晋升。②若成功完成,将获得什么?每一次成果都是职业资产,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用恐惧与欲望双重驱动,才能战胜拖延本性。
二、事中有反馈:打破沟通黑洞,建立信任机制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有效的沟通可以弥补这一差距。职场中存在一种”反馈黑洞”现象——任务布置后杳无音信,团队协作时问题暗藏却无人告知。这种沟通缺失会让领导焦虑,影响团队效率。
1. 建立定时汇报机制。罗振宇在《奇葩说》中强调,职场最没前途的人是”反馈黑洞”。例会是重要沟通场景,员工不仅要接受任务,更要主动反馈目标合理性、进展情况、难点卡点及所需支持。不要等领导追问,主动沟通才能及时纠偏。
2. 把握请示原则。领导最关心的是失控风险。重要事项需保持知情权与决策权,但非所有突发情况都需要请示。关键在于判断:该事项是否偏离原定目标?预订酒店是礼遇还是工作需求?若不确定,请示是安全选择。新人常因位阶较低而想当然,殊不知这种认知偏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 保持情绪稳定。产品人梁宁曾言:”情绪是操作系统,能力只是App。”当问题突发时,情绪崩溃会直接导致能力失效。张一鸣提出高效工作状态是”轻度喜悦与沮丧之间”,用平常心应对工作,才能持续获得他人信任。
三、事后有复盘:从经验中提炼能力,形成闭环
靠谱的人具备主人翁意识,主动进行自我复盘,甚至组织团队复盘。因为唯有复盘才能找到问题根源,实现持续改进。以下是专业复盘流程:
第一步,梳理事实过程。避免各执一词,确保讨论基于客观事实。制造型企业竞标失败的案例显示,多次失败后,销售与研发团队通过事实梳理,发现根本问题在于客户需求分析不足。
第二步,明确复盘主题。许多复盘会因目标模糊而流于形式。该企业明确将主题定为”竞标为何总是落选”,使讨论聚焦核心问题。
第三步,科学归因分析。避免主观指责,采用”事-人-为”三维分析框架:是目标制定失误?人才匹配问题?还是执行打法缺陷?或使用”5个为什么”法层层追问,直至找到根本原因。例如:竞标失败→对手方案更优→对手需求把握更准→对手重视客户需求→未研究老客户需求→假设需求不变→复制旧经验。
第四步,提炼可复用经验。复盘的真正目的不是追责,而是将经验转化为能力。该企业总结出两条经验:①老客户更换对接人后需重新经营;②方案制作需模块化处理。
第五步,经验行为化。将经验转化为具体行动:①销售人员需主动挖掘深层需求、关注竞品;②研发需立足未来需求;③销售部与研发部加强沟通;④停止贿赂客户行为。形成PDCA循环,将复盘成果写入工作手册。
四、结语:靠谱是职场生存的硬通货
靠谱不是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的能力。它要求我们:事前聚焦价值创造,事中建立有效沟通,事后持续改进迭代。靠谱的人无论面对大事小事都能认真对待,让人安心托付。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坦荡做事,踏实做人,在职场中赢得长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