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Rishi Sunak在AI安全峰会召开前夕发表重要讲话,试图在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机遇之间寻求平衡。他坦言AI技术存在被恶意利用的潜在威胁,但同时也强调避免过度渲染恐慌。Sunak指出当前AI安全测试主要由开发者自行进行,而这些开发者往往难以完全预知其模型的最终能力。他明确表示,不能将AI安全评估的重任完全寄托在开发者身上,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AI从业者的认同。
Sunak反对仓促制定AI监管法规以扼杀创新。他反问如何为尚未完全理解的技术制定有效法律,并强调英国政府正在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AI安全评估体系。尽管英国对AI立法的严格程度不及欧盟,但在最新发布的白皮书中已明确AI发展要求,同时委托各监管机构制定区域性AI规则。不过英国AI部长在伦敦峰会上暗示,未来可能出台更多相关规定,这些法规将与技术标准和技术保障措施协同推进。
Sunak展现出开放合作的态度,希望将AI安全视为全球性议题而非国家竞争。他特别邀请中国参与峰会,认为与全球AI领先国家合作对规范AI至关重要。Sunak强调,任何严肃的AI发展战略都必须尝试与主要AI国家展开合作,尽管这面临诸多挑战,但这是正确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AI规范方面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要求AI企业在新模型公开发布前必须通过国家数据监管机构的安全审查。
峰会核心目标在于就AI规范达成国际共识。Sunak期待与会各方就AI风险性质形成首份国际联合声明,并提议建立由各国和组织推荐的”全球AI专家小组”,定期发布《AI科学状况》报告。他特别指出,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我们的风险认知必须同步更新。这一构想呼应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等高级政治家的呼吁,他们建议设立类似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球AI风险监督机构。
然而行业内部对此提议存在分歧。部分专家认为这种全球性监管机制如同”白日梦”。尽管Sunak致力于提升英国AI大国形象,但许多人质疑有效规范AI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相比之下,更务实的建议是AI企业应专注于使用可信赖的专有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从源头上确保AI系统的可靠性。这场关于AI治理的全球对话才刚刚开始,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考验各国领导者的智慧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