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享有盛誉的蒙特雷国际研究院(MIIS)正式宣布,将于2027年夏季终止其线下研究生项目的招生。这所被誉为“翻译界哈佛”的顶尖学府的这一决定,迅速在业界引发轩然大波,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学校方面解释称,招生人数的断崖式下跌以及日益严峻的财务压力是导致这一艰难抉择的主要原因。然而,许多师生代表和行业专家却指出,人工智能(AI)翻译技术的突飞猛进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AI技术的强力驱动下,翻译行业的工作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相关数据显示,AI翻译的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翻译提升了近九倍,同时成本也平均降低了高达90%。这一显著优势促使众多翻译公司纷纷转型,开始采用“大模型初译+人工保障”的创新模式,逐步摆脱了过去对人工翻译的过度依赖。随着AI技术的日益普及,翻译行业的招聘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一项针对中国翻译行业的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已有97.1%的翻译企业积极引入翻译技术,其中26.0%的项目实现了“全机器翻译交付”,而高达33.2%的项目则采用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混合模式。这种行业生态的深刻转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翻译工作的效率,也对传统翻译岗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趋势,许多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关闭决策感到极度失落和焦虑,甚至有学生在得知消息后连续两晚无法入眠,深切担忧未来的就业前景。
报告进一步指出,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译和编辑岗位的招聘数量明显减少,而岗位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步提高。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关停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翻译行业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AI技术的崛起,无疑给传统翻译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迫使他们必须积极拥抱变革,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一事件不仅是对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考验,更是对整个翻译行业的一次重要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