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AI领域的竞争战火已蔓延至玩具行业,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AI玩具革命。OpenAI与美泰的强强联手,马斯克推出个人AI伴侣,京东公开进军AI玩具市场,这股浪潮势不可挡。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企业也早已暗中布局,展现出对这一新兴赛道的浓厚兴趣。一级市场更是活跃非凡,投资机构蜂拥而至,AI玩具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AI玩具的生态链主要由大型科技公司为玩具厂商提供AI技术构成。这种模式不仅是大模型变现的最佳路径之一,也是一场围绕用户心智的深层争夺战。然而,业内普遍认为,AI+玩具的故事并不好讲,单纯用技术覆盖模糊的需求,显然是内核错位。但当下的AI玩具与早期不被看好的泡泡玛特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面临市场质疑,同样需要突破传统认知。大厂们的涌入,或许将带来新的变局,随着AI玩具市场规模的扩张,或许能诞生下一个LABUBU。

大厂AI玩具战:阿里或造下一个LABUBU爆款插图

大厂争做AI时代的LABUBU

7月30日,京东召开首届AI玩具大会,宣布JoyInside率先落子AI玩具产业。京东的JoyInside是在具身智能的基础上提出的附身智能理念。商汤元萝卜、火火兔、文曲星、Folotoy等数十个知名机器人与早教玩具品牌,正陆续接入京东JoyInside。在AI玩具热潮中,IP与技术缺一不可。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虽然拥有强大技术,但缺乏IP资源,因此选择与IP方合作,用自身长板补短板。例如,实丰文化与百度智能云合作推出新一代AI玩具“AI魔法星”;奥飞娱乐的喜羊羊和懒羊羊接入阿里通义模型;字节跳动则计划围绕AIoT终端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大厂的AI玩具生态圈正在进一步扩大,例如今年3月,阿里举行火花大会,招募AI玩具孵化计划生态伙伴。

大厂AI玩具战:阿里或造下一个LABUBU爆款插图1

AI叠加玩具,本质上是技术下沉加上场景扩张的战略组合。在这种组合下,玩具行业将经历从“功能型”、“智能型”到“情感型”的转变。正如泡泡玛特的LABUBU等潮玩能给消费者带来情感寄托,AI玩具也试图朝这个方向转变。从深层战略价值来看,这显然是与下一代建立情感连接、认知绑定的入口。正如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汤姆猫董秘欧阳梅竹的内容所示,如今正是“抢占用户心智、获取数据训练模型”的窗口期。“谁先掌握用户,谁的数据越多,模型调得越好,内容就越精准。”也就是说,谁能在AI玩具赛道做出下一个LABUBU,谁就能迅速抢占用户心智,实现估值和业绩的跃升。

除此之外,想用AI+玩具的模式讲出好故事,还有一些来自大厂的高管们。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市面上已有数十家颇具规模的AI玩具公司,BubblePal、友爱兔、爱小伴等品牌相继在市场崭露头角。梳理这些品牌背后的人物图谱发现,一批来自阿里巴巴、美团、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前高管正涌入这一新兴赛道。一级市场也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据IT桔子数据,AI玩具赛道已经吸引了96家投资机构的参与,包括字节跳动、联想创投、京东科技、可口可乐、赛福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等头部投资方。尤其2024年以来,融资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玩具市场的原住民们也表现出极高的活跃度。实丰文化和奥飞娱乐之外,汤姆猫也基于自身的IP推出了陪伴型机器人汤姆猫。

大厂AI玩具战:阿里或造下一个LABUBU爆款插图2

大模型变现的最佳路径

玩具厂商的情感渗透和大模型玩家的技术渗透,背后的逻辑、优势和路径虽各有侧重,但最终指向的是对“认知权”的争夺。在这个过程中,大厂们对玩具赛道的横插一脚,也是基于大模型变现的需求。今年的百度Create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称,没有应用,芯片和模型都无法发挥价值。这背后透露出的逻辑是,近两年大模型的热度有目共睹。不过,一方面持续的技术迭代需要高昂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难以实现的商业化闭环,让大模型从技术突破到变现的“最后一公里”显得尤为艰难。大厂们因其固有的实力,比如资金、流量等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探索,这就像一张大网,纵向深耕技术根基,同时在横向上嵌入现有业务,二者相互支撑,共同织就了AI业务的扩张网络。比如阿里,根据最新的消息高德地图已上线地图AI应用,而在高德之前阿里的多个业务都已经AI化或是推出AI应用。可以说,这已经成为拉动大厂们营收的重要力量。不过,大模型的这点回报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显然有点不够看了。毕竟,研发投入和营销支出在百亿之上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即便如此,由于大模型是资本市场估值逻辑的重要锚点,再加上时代趋势,AI已成为一种必要战略。对当下的大厂而言,既要用大模型维持战略叙事、巩固估值优势,更要把“故事”变成“现金流”。基于此,作为最佳变现路径之一的AI玩具便成了心照不宣的选择。毕竟,LABUBU等潮玩的火爆仍令市场心潮澎湃。在AI浪潮中,造出下一个LABUBU也成为不少人目标。而已经先行一步的朱啸虎也证明了AI玩具的价值。在今年的6月17日,珞博智能完成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从资方来看,上影新视野基金、金沙江创投联合领投,零一创投跟投。珞博智能旗下的AI潮玩芙崽在618的首轮开售中,10分钟内破千单,最终销量在京东潮玩品类排行榜上仅次于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旗下单品。

大厂AI玩具战:阿里或造下一个LABUBU爆款插图3

从毛利率方面来看,AI玩具显然要高于传统玩具。2024年抖音电商数据显示,传统玩具中0~30元商品贡献主要销量,10~300元贡献主要GMV(商品交易总额),10元以下竞争尤为激烈。而AI玩具的售价则普遍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喜羊羊与灰太狼普通款售价69.9元,AI智能款售价399元,是普通款的5.7倍,汤姆猫普通故事机售价69元,AI陪伴机器人则高达1799元,为普通版的26倍。超1600亿元的市场规模也让AI玩具“钱景”可观。据华安证券研报,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达7731亿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9937亿元。其中,中国市场2023年规模1049亿元,占全球14%,预计2028年增至16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5%。去年年末,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AI玩具付费周期长、市场增速高,是当前大模型最佳落地场景之一。AI玩具为用户提供语言和动作交互体验,强化玩具的陪伴功能。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大模型还存在一定的幻觉问题,但AI玩具场景的容错率较高,与大模型的技术现状相匹配。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AI玩具不是一锤子买卖,通常可以采取硬件一次性收费+软件订阅收费的商业模式,用户生命周期更长,客单价也更高。

AI玩具的故事不好讲

大厂AI玩具战:阿里或造下一个LABUBU爆款插图4

给玩具嵌个AI大脑就能讲好故事吗?答案或许不是百分百肯定的。AI玩具的陪伴型功能就是个伪命题。即便是再流畅的AI玩具,也是数据训练后的最优解,缺乏真实互动中一些不算完美的生命力。过度的依赖或许就像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所述:“倘若AI彻底消除了孤独带来的痛感,人们可能会失去自我反思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动力,真实关系的价值也可能随之被削弱。”事实上,市场上有一部分声音并不看好AI玩具。援引钛媒体与业内投资人士的交流,后者认为“市场是很热闹,但蹭热度也不在少数。而且,和硬件创业一样,差不多八成的创业公司会在明年死掉,包括那些认真做产品的公司,市场就是这样。”

AI玩具有着硬成本需求,这就注定了其过高的定价,这也超过大众对玩具的心理预期。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梳理,截至今年1月份,知名度比较高的AI玩具包括FoloToy、跃然创新的BubblePal、字节跳动的显眼包等,官方定价200元已经算是比较便宜的价位。出圈产品售价在二手平台可能被炒到更高。去年11月,由卡西欧和Vanguard Industries共同打造的AI宠物Moflin,原价2800元仍销售火爆,官网断货后一度炒至上万元;字节跳动的AI陪伴玩偶“显眼包”由FoloToy打造,这个玩具本来是非对外售卖的礼品,却在二手平台上的转手价炒到500元。

很可能,一旦这波热潮过去,市场可能不会再买账了。且,大部分定价过高的厂商都有技术支撑。就当前来看,大厂+IP公司的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大厂们似乎更安全,但是实际上双方的利益深度绑定,形成“风险共振”。这种分工下,一旦AI玩具销量不及预期,上市公司的营收、利润会首先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大厂的变现路径。对于一些实力并不算强的厂商来说,想做AI但技术支撑又不够。而缺乏技术支撑的AI玩具就是套了层技术的壳,牺牲了用户体验感,从而陷入“成本 – 体验 – 溢价”的死循环。这也意味着,当收割完第一波用户后,这些企业的生命力也就到头了。财联社在报道中指出,市场观点认为当前国内市场的AI陪伴玩具主要聚焦于幼儿向,本质仍是智能音箱+毛绒外衣+通用大模型+IP角色的排列组合,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成人向的产品虽情感互动体验更强烈,但也存在定价较高的问题,如LOVOT定价在人民币3万元以上。

可以说,无论是大厂还是玩具原住民们,都在试图复刻LABUBU的神话,但其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实用性,鲜活的人设才是击中现代人情感缺口的关键。低成本更是这类潮玩走得远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玩家们来说,想做出“下一个LABUBU”,AI玩具需要先跳出“AI”的执念,如何在“技术必要”与“情感冗余”之间找到平衡是关键。毕竟,labubu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它能做什么”,而是“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8日

18:19
2025年11月18日,国内领先的粘结剂喷射3D打印技术企业德亿纬正式宣布成功完成A轮融资。据悉,此次融资规模显著,将重点投向批量化生产导向的3D打印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两大核心领域。德亿纬作为制造业3D打印解决方案的优质服务商,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设备到服务的全栈式成套解决方案。此次资本注入将为其技术迭代和产业化落地注入强劲动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
18:19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迎来历史性突破,实现7亿元经营收益,标志着其首次单季盈利。这一里程碑不仅彰显了小米造车战略的稳步推进,更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期,汽车业务总收入高达283亿元,创新业务总收入达到290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为小米的多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交付量方面,小米汽车在本季度共交付新车108,796辆,同比增长显...
18:19
2025年11月18日,行业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ICY DOCK艾西达克正式发布全新ToughArmor MB699V5P-B硬盘抽取盒,为专业用户和数据中心带来卓越的存储扩展性能。这款产品完美适配标准5.25英寸光驱位,支持安装四块厚度不超过15mm的企业级U.2/U.3 NVMe固态硬盘,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扩展空间。 该设备采用创新的双PCB...
18:19
2025年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企业家马云低调现身蚂蚁集团园区,引发广泛关注。据现场照片核实,他佩戴工牌,在蚂蚁集团CEO井贤栋、执行董事韩歆毅的陪同下,深入园区参观考察。这一罕见露面,不仅让外界看到了马云对蚂蚁集团发展的持续关注,更引发了关于其与阿里及蚂蚁近期AI战略布局的深度联想。 同日,蚂蚁集团正式发布重磅产品——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标志着其...
18:19
2025年11月18日,国际知名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与国内顶尖会计学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强强联手,联合金蝶集团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推出重磅研究成果——《CFO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基于对制造业、金融业、能源业等十一大关键行业的深入调研,收集了290名财会领域资深从业者的宝贵意见,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报...
18:19
2025年11月,汽车界迎来重磅消息——保时捷正式宣布对其电动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从原先激进的纯电路线转向燃油与电动车型并行的双轨并行策略。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保时捷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企业理念。据保时捷澳大利亚负责人丹尼尔·施莫林格公开表示,公司将持续提供多样化的动力解决方案,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座驾。 在产品布局方面,保...
18:19
2025年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腾讯金融科技旗下国际支付品牌TenPay Global与亚洲领先银行之一星展银行(DBS Bank)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签署官方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官方银行合作关系。此次合作是双方在数字化支付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旨在通过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微信生态在新加坡的创新应用场景,加速推动星展银行平台接入...
18:19
2025年11月18日,中伟股份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宣布成功获得钠离子电池千吨级订单并正式实现产品出货。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彰显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更标志着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再获关键突破。公司高层表示,此次订单的达成得益于中伟股份在镍系、钠系、磷系材料领域的全面布局,通过多元化材料体系的协同发展,公司正稳步拓展储能市场,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重要力量。 钠...
17:48
2025年11月18日,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在上市委会议审议中全票通过。作为国内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振石新材此次成功过会,不仅意味着公司迈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更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与发展潜力。 该公司长期致力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
17:48
2025年11月18日,全球特种化学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润英联(Infineum)正式宣布推出焕然一新的品牌标识,标志着公司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品牌升级的核心亮点包括一款设计更为现代的标志以及全新的品牌标语“共谱明日新章”,二者共同传递出润英联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与前瞻视野。这一战略性举措与全球总部及各区域市场的同步品牌升级计划紧密相连,不仅进一步巩...
17:48
2025年11月18日,国际知名会计师公会ACCA携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蝶集团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CFO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权威报告。这份深度调研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机遇,为行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显示,开拓海外市场已跃升至中国企业出海的首要动因,成为推动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核心驱动力。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三年...
17:48
2025年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教育科技公司LingoAce正式宣布与国内顶尖学术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专为海外华裔及中外混血儿童量身打造的《卓越中文》系列教材。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线上中文教育品牌首次正式出版系统化中文课程,为全球中文学习者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该系列教材专为5-12岁海外儿童精心设计,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融合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