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见实,作者:王欣,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QIMOO品牌在私域运营一年内实现了复购率从30%多跃升至46%的显著增长,私域直播销售额更是翻了三倍。作为深耕线下市场的高端童装设计师品牌,QIMOO过去十年间在北京SKP、万象城等核心商圈开设了超百家门店,几乎每店都能稳居童装销售额楼层TOP行列。但正如淇木私域运营总监于海婧所强调:”加大线上投入已成为童装行业的必然趋势。”在商场客流持续下滑的当下,单纯依靠线下已难以实现持续增长。尤其对于客单价高、决策周期长的中高端童装而言,如何将顾客从一次性购买转化为持续复购,让进店顾客不仅”逛一次”而是长期”留在品牌生态”中,成为QIMOO启动私域运营的核心出发点。这是基于见实与淇木私域运营总监于海婧的深度对话内容,在交流中我们不仅了解了高端童装品牌的线下门店运营精髓,更深入掌握了其开展异业换量合作的迫切需求。基于这些洞察,8月20日我们将组织会员实地探访QIMOO,共同探讨线下实体店与线上增长的融合创新路径,欢迎各位参与。以下是这场对话的精华回顾(第一人称视角),精彩呈现如下:
01商场TOP店也需要”流量再生能力”
QIMOO作为设计师品牌,用户画像非常清晰:主要面向3-12岁儿童家庭,核心客群为30-45岁母亲用户。她们既注重服装品质,又追求设计感和独特性,愿意为孩子的穿搭投入更高预算。为此我们坚持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场选址,打造设计路线,强化品牌调性。目前全国100多家门店都遵循这一原则。除了精准选址,我们始终坚守设计师基因,与知名画家联名推出系列款,并带着作品参加时装周走秀。我们希望传递给用户:QIMOO不仅是童装品牌,更兼具设计美学与文化内涵。针对对品质和设计有高要求的人群,我们会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精准推广,确保在用户需要童装时能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但现实是商场的自然流量正在明显减少,顾客进店意愿也愈发”目的性”强,冲动消费大幅下降。过去顾客即使当下不购买,也可能被橱窗陈列或新款吸引而留下;现在人流下降直观反映了强意愿用户的显著减少。更严峻的是线上流量获取难度加大,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管控严格,直播时提及微信可能被警告,引导用户跳转更是被全面禁止。目前唯一可行的引流方式只剩下包裹卡,其他渠道几乎被完全堵死。这促使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不能再等待顾客”走进来”,而要主动”留下来”,甚至”带回来”。于是我们开始构建私域系统——不仅是简单收集微信,而是建立从线上触点、内容传播、用户管理到运营动作的完整链路。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品牌换量合作,寻找用户画像匹配的30-45岁宝妈或25-45岁女性品牌,通过异业合作扩大触达范围,提升私域用户规模。
02从产品端开始”为私域而设计”
许多品牌从社群入手做私域,而QIMOO则是从产品端反向设计。过去我们以高客单价、高场景感的裙装为主,但在运营私域后意识到:如果仅靠这些产品,很难实现高频复购,尤其是在线上渠道。于是我们推出200元左右(仅为门店产品一半价位的”线上定制款”夏装),且仅在线上私域渠道销售。要知道门店夏装裙子、套装价格在七八百元,羽绒服要2000元,半袖也得三四百。很多顾客反馈”线上款性价比很高”,这正是抓住了不想逛商场但需要给孩子配置日常服饰的用户的心理。
这一策略带来多重好处:*形成线上线下差异化,避免”比价焦虑”;*提升性价比认知,促进线上转化;*为直播、社群活动提供更易成单的爆品。重要的是设计团队并未降低标准,依然保持QIMOO的设计水准,而是通过优化版型、简化工艺、提升批量生产效率等方式控制成本。从私域内上新运营来看,我们坚持”频次高、数量少、有节奏”的原则,半个月到一个月上新一次,但每次仅2-3件。关键在于依托不断完善的用户标签体系将”群发营销”升级为”定向服务”。每次活动前,我们会重新分析用户的消费金额、频次、购买折扣、会员等级,结合活动内容进行用户分层。例如推高客单价新品时,就筛选平时购买7折以上、近一周未消费的金卡以上会员;推引流款时,就针对性价比敏感用户进行精准推送。这也是我们在运营私域一年内将复购率从30%提升至46%的核心原因——复购的本质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呈现给合适的人群。
03在私域内搭建让用户”愿意留”的场景
1.直播+私域:将”短时成交”升级为”全天转化”
我们初期直播时单场GMV在2-3万左右,数据表现平平。但将直播嵌入社群后效果显著变化:*同样两小时直播,通过社群预热、提前种草、直播后导流,整体GMV能达到8-10万;*配合”限时福利+拉群+晒单有礼”组合拳,甚至能突破10万;*平均成交效率提升3倍多。其实直播在私域中更多是内容入口,真正成交往往发生在直播前的种草期和直播后的跟进期。关键在于如何借助直播这一入口,通过私域社群增加客户主动行为,让用户在群里看到其他人的购买行为,再配合晒单有礼等互动,带动更多人下单。
2.积分体系:激活更多”非交易关系”
除了销售转化,我们也构建非销售场景,如积分系统。过去我们一年只在固定时间开放积分兑换,导致很多用户因错过时机而流失。今年做了两项重要调整:*将积分兑换常态化,搭建小程序积分商城;*提高积分兑券价值,降低礼品兑换门槛,让用户更愿意”把积分当钱花”。效果非常显著——用户积分兑换率大幅提升,选择兑换优惠券的比例显著提高。这是我们的引导策略结果:提高了积分直接兑换优惠券的价值,降低了积分兑换礼品的门槛,用户自然更倾向于用积分换取”能省钱的券”。而且线上积分兑换更及时,客户能随时查看积分余额,这是线上私域相比商场更便利的一点。未来我们计划拓展更多积分玩法,如节日打卡得积分、晒娃穿搭得积分、到店互动送积分等,让积分不仅是消费赠品,更是用户与品牌互动的纽带。用户来购买衣服,但我们要提供更多”值得留下来”的理由。例如今年儿童节,我们举办到店寻宝活动,直接通知客户”到店就能领取礼品,无需购买”。客户只需带小朋友到店,找到藏好的礼品即可直接领取。如果客户正好有逛商场需求,可能会来参加活动,顺便看看新款——这种”不推销只送福利”的方式,反而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好感。
但坦白说,目前我们的私域用户中,线下门店仍是主要导流来源。一方面是因为顾客到店后添加客服或导购微信进行1V1服务非常自然,几乎所有到店客户都会添加;另一方面,我们设定了”不成交也要扫码参与抽奖”的标准流程,即使这次没购买,也能通过抽奖沉淀用户到私域。在用户不在线的时间里我们保持在线,在用户没购买意愿时激发其兴趣——这才是私域运营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