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最新消息,一起罕见的钩端螺旋体病病例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深度报道,一名年仅13岁的男孩在骑自行车时不慎导致皮肤擦伤,次日又到野外溪流嬉水玩耍。令人担忧的是,男孩在玩水后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甚至声称白天看到奇异的小人跳舞。经过紧急就医和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也就是俗称的钩体病。
钩体病这种凶险的传染病,其致病元凶——钩端螺旋体,主要潜藏在被污染的水体环境中。医生特别指出,正是男孩之前未愈合的皮肤伤口,为这种病菌打开了入侵人体的通道。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且治疗得当,男孩最终成功转危为安,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发的典型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种病菌的宿主动物种类极为丰富,分布范围极广,从农田中的老鼠到野外的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菌。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带菌动物,或者间接接触被带菌动物尿液污染的疫水、土壤等环境介质。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在7-14天之间,但根据个体差异,最短可能仅2-3天,最长可达30天。
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症患者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等;而重症患者则可能面临更为凶险的状况,如肺出血、黄疸、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小腿肌肉触痛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的体征,眼结膜充血更是该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此特别提醒广大读者,尤其是在疫病高发区域的青壮年及儿童群体,务必远离疫水,严禁在不明水域游泳、涉水或捕鱼等危险活动。对于需要与疫水接触的农民、渔民等职业人群,建议穿戴长统靴和胶皮手套等防护装备,并时刻注意保护皮肤完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预防钩体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警惕,科学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