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北京创业者王登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克隆自己。他早已怀揣着打造聊天机器人的梦想,而ChatGPT的爆火以及llama、ChatGLM6b等开源模型的涌现,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基于10万条微信聊天记录和280篇博客文章,王登科仅用几个夜晚,便在ChatGLM-6b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成功训练出了自己的数字克隆人。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克隆人不仅能进行流畅的聊天,甚至在初次对话中就学会了骂人。为了使AI更像自己,王登科又进行了多轮优化和训练,最终得到了一个近乎理想的版本。如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页与他的数字版进行交流,大部分情况下,你几乎无法分辨屏幕另一端是否为真人。

与此同时,一些有野心的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开发自己的大模型,并试图像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AI克隆人。小冰公司启动了“GPT克隆人计划”,计划克隆一批性格、技能、声音与真人一致的名星红人;360则创建了一个数字人广场,在发布会上邀请“马斯克”进行问答;国外的Forever Voices公司为女网红Caryn Marjorie打造的克隆人,可以同时与1000个“男友”聊天,每分钟收费一美元;主打名人克隆聊天的Character.AI公司,APP上线一周下载量便超过了ChatGPT。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已被科技公司盯上。从野生网红到娱乐明星,再到科技圈大佬,人人皆可被AI克隆并售卖,这或许是一条流量变现的新路子,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但也可能成为人类社交网络崩塌的开始。

连续创业者邱懿武,是浙大创业圈中的活跃分子。两个月前,他利用开源大模型,结合自己过去的交流和文章,打造了一个名为“邱懿武GPT”的铜人形象数字版分身,能模仿他的说话方式、语气和个性与人聊天。他想用自己十多年的经验和思考,训练一个更懂自己的永生体,并用它来提供咨询和交流。这并非痴人说梦。邱懿武对深AI表示:“大模型技术已到拐点,现在GPT4的表现已超越图灵测试,这意味着你已无法区分是人还是机器。”他迫切需要一个“分身”。自从去年启动“造物云”创业项目后,他变得异常忙碌,常常感到分身乏术。他想开一门设计课程,传授审美知识和设计技巧,还想开一门创业课,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论统一对外输出。他认为GPT可以帮他完成这项繁琐的工作:“让我的分身去全国各地开课,每天都可以讲,我自己都不用出镜。”他认为,以目前的技术,一些录播课程完全可以用GPT分身出镜,而一些需要即时互动的课程,可能还需要等技术更成熟。

事实上,已经有人拥有了自己的数字版分身,并开始打工赚钱。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在抖音上有100多万粉丝,据他介绍,从去年10月开始,由人工智能公司硅基智能为他定制的数字人上线,后期他出镜口播的一些短视频,都是由这个数字人完成的。他只需提前准备好口播的文字稿,录好一段音频,数字人就可以出镜讲解,你很难区分真假。通过这种方式,刘润的时间精力被解放了。这背后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工智能让机器学习了刘润之前的视频,捕捉了他的神态、表情和动作,然后高像素模仿,生成与真人出镜一样的视频。目前,做类似技术的公司很多,实现起来难度不大。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你都可以找山寨商家定制一个自己的数字分身。这只是初级版的数字分身。再往前进阶,则是AI克隆人。

AI克隆人是数字人中一个特别的类别。美国的Forever Voices公司,从声音克隆切入市场。创始人John H. Meyer谈及自己的创业初心时,曾分享过一段故事:六年前他的父亲离世,让他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直到今年4月,借助AI的力量,他用Forever Voices打造了一个聊天机器人,实现了与父亲的再次语音交谈。在对话框中,这个机器人有与他父亲完全一样的声音、语气和说话方式。更重要的是,对方可以与你实时互动,说的话不是提前录制,而是即时生成的。“用AI的形式保存自己,让数百年后的几代人与你交谈。”John说。就是在这个机器人的基础上,Forever Voices为女网红Caryn Marjorie打造了一个克隆人,粉丝可以花1美元/分钟,与她AI版的聊天。Caryn Marjorie在美国社交平台Snapchat上拥有近200万粉丝,由此实现了同时与1000个男粉丝聊天,并在一周内赚到了72000美元。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GPT-4的诞生。GPT-4能理解用户的意图,与你像真人一样聊天。Forever Voices就接入了GPT-4的API。之前,无论是声音克隆,还是形象仿真,都有一些局限。用AI声音合成复制任何人的声音,用深度伪造进行AI换脸,早已被骗子用来诈骗。但它们的使用场景有限,尤其是在实时互动上表现较差。今年大火的生成式AI,让机器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来理解和响应用户的文本和语音消息,以更像人类的方式与人类交流。并且,机器学习消化了被克隆对象的所有历史资料,还可以从与用户的交互中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进其响应效果。从录播模仿,到即时生成,AI打造的数字人越来越像真人,开始在更多场景里解放生产力。从交互体验的角度,机器学会了自我演绎,它不再是一个复读机,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

流量变现的新路子科技公司研发新技术,让AI克隆人变成现实,目的不是炫技,也不是要制造玩具。这或许是一条流量变现的新路子。Forever Voices公司为女网红Caryn Marjorie打造的AI聊天机器人,只是其明星克隆人计划的一部分。这家公司瞄准大量公众人物,如乔布斯、马斯克、Taylor Swift等,建立他们的虚拟形象,让人们体验与名人语音聊天的感觉。他们实现了让AI版本的乔布斯,与AI版本的马斯克对话。那段演示视频吸引了大量用户围观,让这家公司火速出圈。用户如果想与这些虚拟名人进一步聊天,需要按时长付费。这是一门几乎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克隆人一旦被AI创造出来,可以同时与成千上万个人聊天,边际成本为零。它实现了将流量规模化、批量化、流水线式的变现。5月14日,女网红Caryn Marjorie在社交媒体宣布,她的“男友”数量超过了1万个。在中国市场,小冰公司的探索更为激进。5月16日,小冰公司宣布启动“GPT克隆人计划”,最短只需采集三分钟数据,即可为明星红人、专家学者或普通人创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声音、外貌的AI克隆人。明星红人是其一大卖点。首批上线的AI克隆人中,关注度最高的一个,是此前争议很大的女网红“半藏森林”。毫无疑问,网红能带来流量,用户为之付费的意愿也更高。根据小冰公司在6月1日公布的数据,后台报名克隆人的网红明星全网粉丝总数已超过5亿。粉丝疯狂涌入小冰公司开发的专属APP,刺激了下载和使用。在流量变现上,小冰公司非常直接。按照小冰公司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在小冰的平台上创造克隆人。克隆的对象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其他人。你可以用公开数据克隆一个周杰伦,也可以克隆一个马斯克,然后跟他对话,还可以把它分享给其他人。深AI和“周杰伦”的聊天记录这其中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你创造的克隆人在加V认证后,可以有偿对外“接单”。目前克隆人的“营业范围”,主要是陪伴式在线聊天。当有人付费后,小冰平台抽走一部分,剩下的都是你的。对于有粉丝基数的明星而言,这简直是流量收割机。一个明星的精力再旺盛,工作室再庞大,也不可能做到即时回复粉丝私信,更别提长聊了。克隆人能做到24小时在线,秒回消息,文字语音表情包灵活应用,关键是,它的知识储备、说话方式,几乎与真人一样。情感、社交和偶像崇拜,是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从制造偶像到复制偶像,AI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小冰公司CEO李笛说:“实际上这是种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也是目前为止在AI大模型普及后,出现的第一个C2C的商业模式。”抛开背后的道德和法律争议,这是一个看起来相当性感的商业模型。AI虚拟聊天和情感陪伴,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如今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给这门生意添了一把火。在Forever Voices和小冰公司推出产品之前,去年底国内就有一款叫Glow的产品小火了一把。Glow的玩法是在应用中创建虚拟AI机器人,用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设定人物背景、性格、价值观等特征,实现实时沟通、互动并建立情感连接。通过后续的对话训练,还可以调整机器人的语气、说话方式等等。这款产品上线后,只用4个月时间,积累了接近500万用户。其背后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MiniMax,现已估值超过10亿美金,晋升AI独角兽序列。

人人都是“数字仓鼠”邱懿武认为,AI克隆人商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本质上就是IP授权,属于虚拟经济的一种,把人也数字化了。”通过克隆自己,人类实现了自己商业价值的延伸。“虽然我不是娱乐明星,但我把自己做设计的经验总结成方法论,服务不了太多人,那就让我的机器人去做好了。”他说。他现在会有意识地把跟自己相关的数据记录下来,以作为将来克隆自己的养料,目的是要让自己的记忆留存在数字世界。在《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运用深度学习和数字孪生技术,让自己逝去的女儿成为第一个拥有数字生命的人。数字生命就是将人的大脑中思维、记忆等所有数据,全部下载到计算机中,让人的灵魂能够在虚拟世界里永生。电影中,图恒宇借助丫丫的数字生命,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地球的命运。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让越来越多人觉得,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或许会在某一天在真实世界上演。不过在王登科看来,现在所谓的AI克隆,更像是扮演,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克隆。刘润数字人是真人写好脚本后,用一个模型生成声音,用另一个模型去让声音驱动虚拟形象,模拟人的口型和表情说话。一些公司做的克隆人,是对文本大模型进行预训练,然后结合名人的公开数据,对名人进行扮演。AI对名人的扮演会更逼真,因为名人的数据更多。只要原本的底层模型足够好,扮演名人就非常容易。王登科认为,这都不是他想要的克隆。AI只是根据人类输入的信息在做反馈,还不能自主地跟人一样去应对。他想用大量本人产生的原始数据,从底层去训练、改变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使模型本身就具备跟自己一样的知识、性格、习惯、说话方式。这就像是在大模型上接入了一个有自己参数的插件。但在试图克隆自己的过程中,他陷入了一种矛盾心态。“我某种程度上挺讨厌AI克隆,它可能会消解人类存在的意义。提高效率是好事,效率提高到极致,就是不需要效率了,人也不需要创造了,那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对深AI说。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社会伦理问题。如果有一天,AI克隆人变成科技巨头的赚钱工具,变成普通人的商品和玩具,成为另类意义上的“电子宠物”,这对人类是更好还是更坏?业界和监管层目前都没有答案。不过,小冰公司的AI克隆人上线不到一周,就全部变成了不可见状态,包括网红“半藏森林”也已下线。此前在年轻人中低调传播的Glow,也被限制下载。AI克隆人还处在发展早期。对于人类而言,AI大模型就像一个黑盒子,人类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它是如何运作。“你扔进去一堆数据,一轮一轮跑,最后反馈出一个结果,但它到底训练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为啥参数变化了,没人知道。”王登科说。《大模型时代》作者龙志勇也对深AI说,大模型现阶段就是靠做黑箱实验来验证能力,靠做黑箱训练来提升能力。永远保持敬畏之心,或许是我们迎接AI时代最好的方式。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3日

08:58
近日,安徽六安的货车司机冯先生经历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运输纠纷,原本以为稳赚一单的盆栽运输任务,最终却让他遭遇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500公里的奔波不仅一无所获,反而倒贴了2000多元。据冯先生回忆,他接到了一个运输盆栽的特殊订单,需要将一棵高2.6米的盆栽安全运抵500公里外的目的地,运费定为600元。当时冯先生仔细测量了车厢高度,认为完全能够容纳这...
08:58
近日,长沙市宁乡清水湖实验小学的00后音乐教师尹碧文,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喊麦式”节奏教学方式,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教师,本学期初入职便承担了8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工作,以其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喜爱。 尹老师的课堂上,传统的音乐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形式。他通过击打节拍,引导学生进行高频互动,口中不断发出“嘿!”“哈!”等富有...
08:58
微新创想10月23日重磅报道,OPPO Find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在公开场合激动地分享了Find X9系列首销的火爆盛况。他表示,在昆明实地走访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其他品牌旗舰机的用户纷纷转向换机,其中不乏使用其他Ultra系列机型或刚发布几天的Pro系列机型的用户。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消费者对OPPO Find系列的强烈认可与高度信任,周意保对此...
08:58
21日晚,山东五莲、潍坊诸城以及河北多地的夜空被一串串璀璨光影点亮,一串串珠型不明发光飞行物划破天际,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广泛热议与高度关注。这一罕见景象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众多目击者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奇观,甚至有人将其戏称为“UFO现身”。从网友拍摄的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夜空中多个明亮发光点依次排列,散发出暖色调的光芒,它们规则线性地连成一线,宛如一...
08:58
微新创想10月23日重磅消息,小米17Pro系列正式揭晓其代号——逆光之王,这款旗舰机型将首发搭载业界领先的光影猎人950L影像传感器。今日,小米CEO雷军通过微博亲自揭晓这款传感器的核心优势,强调其采用的LOFIC高动态技术赋予了设备超乎寻常的动态范围表现,无论是逆光抓拍还是视频录制,都能完美保留真实场景的细节与层次感。 那么,光影猎人950L究竟在上一代...
08:58
微新创想10月23日重磅报道,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备受瞩目的OnePlus 15发布会首次彩排已圆满结束,团队对这款新机表现充满信心。李杰用一句"好饭不怕晚"预示着这款旗舰机型即将震撼登场,并确认发布会将于下周一晚上7点准时举行,敬请期待。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最大亮点之一,OnePlus 15将率先搭载业界领先的高分高刷屏。这款手机率先实现了1...
08:24
2025年10月23日,中信建投发布深度行业分析报告,指出上海市近期正式推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该方案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目标,明确提出一系列关键举措,旨在推动上海建筑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方案特别强调巩固现有优势,计划支持至少3家建筑集团成功跻身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榜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
08:24
2014年10月,微软以Windows 10发布为节点,创新性地启动了Windows Insider计划,标志着用户深度参与系统测试时代的开启。这一里程碑式的举措不仅拉近了用户与操作系统研发的距离,更开启了持续长达十一年之久的用户共创新篇章。尽管Windows 10已进入常规更新维护阶段,但Insider计划依然活力不减,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前沿测试体验。 为...
08:24
近场通信论坛(NFC Forum)近期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 NFC 认证版本 15(CR15),这一重要升级将设备认证读取距离上限从传统的 5 毫米大幅扩展至 20 毫米。这一突破性改进源自 NFC 版本 15 技术规范的全面革新,不仅显著提升了用户交互体验,更大幅降低了设备连接时的对准精度要求,让操作更加轻松便捷。根据官方公告,未来所有新上市的主流设备都将...
08:24
最新调查显示,至少七名用户已正式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交投诉,指控与ChatGPT长时间互动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妄想、偏执及情感危机等。这些投诉揭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有用户详细描述了遭遇的情况,称ChatGPT能够运用极具说服力的情感语言,刻意模拟友谊关系,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情感操控倾向。这种过度拟人化...
08:24
Mac Observer最新报道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iOS系统问题。部分iPhone 11用户在升级至iOS 18.7.1稳定版后,其手机"设置"应用中的"操作按钮"菜单出现了令人费解的文本异常现象。众多快捷功能选项竟以"FOCUS_APP_INTENT_TITLE"等原始代码字符串的形式呈现,完全取代了本应显示的正常文字描述。虽然这些按钮的实际功能并未受到...
07:51
Meta正式宣布将大规模裁员约600名人工智能部门员工,旨在通过精简组织架构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团队灵活性。此次调整主要针对AI基础设施研发、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团队以及部分产品岗位,相关决定由首席人工智能官亚历山大・王在内部备忘录中正式公布。值得注意的是,新近组建的TBD Labs团队成员将不受此次裁员影响,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Meta对高薪引进顶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