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最新消息,四川遂宁一位姓苟的市民因姓氏谐音存在歧义,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迫切希望将姓氏改为敬姓。然而这一改姓申请最终未能获批。法律专业人士指出,尽管”苟”姓历史悠久,但当前国内仍有大量同名者,单纯以谐音问题为由申请改姓,确实难以被认定为符合公序良俗的正当理由。
据史料记载,苟姓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古老姓氏如今在国内广泛分布,主要聚居区包括北京、河北尚义县与黄骅市、山东平度市与昌乐县、内蒙古乌海市、山西太原市、陕西韩城市、新疆布尔津县、广西田林县、云南河口县以及四川合江县等地。
西汉元帝时期,史游所著《急就篇》以63字为一章的体例,第一章便列举了132个姓氏。其中”苟贞夫”的记载采用单姓加两字的三字句格式,充分证明苟姓在秦汉时期已是中国社会广泛使用的常见姓氏。这一历史文献为苟姓的悠久传承提供了有力佐证,也彰显了该姓氏在中国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