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链涌入汽车芯片

苹果还没造车,但富士康已经准备好了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远川研究所(ID:YuanChuanInstitution),作者:叶子凌,编辑:李墨天,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图虫创意

今年7月,富士康突然宣布退出与印度财团韦丹塔(Vedanta)的合资企业,这家晶圆厂曾是印度半导体雄心的关键一步棋,也是富士康造芯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拨回到2021年12月,印度政府宣布为申请财政支持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印度制造”的勃勃雄心指向了半导体领域。

45天申请期内,有三家企业前来报名,一家是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新加坡风投公司IGSS;一家是由芯片制造商高塔半导体技术入股的ISMC;还有一家就是韦丹塔-富士康。

从投资规模上来看,韦丹塔-富士康诚意十足。相比ISMC和IGSS各30亿美元的计划投资额,韦丹塔-富士康准备了足足195亿美元。

为了获得印度政府的补贴,韦丹塔-富士康还需要拥有28nm芯片的“生产级许可技术”,为此,他们还准备拉意法半导体入伙,以获得后者的技术授权。

在谈崩之前,韦丹塔-富士康已经为这个芯片项目筹备了快两年时间。不过,在印度的折戟并没有打乱富士康造芯的整体布局。近年来,富士康通过合资和收购等方式陆续切入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环节,大举进攻芯片行业。

富士康并不是唯一打算造芯的OEM企业,它的老同行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纬创等,都在芯片制造领域有所布局,而且大家都齐刷刷的瞄准了同一个方向:汽车芯片

图片

原因不难理解:对位于产业链底部的OEM企业来说,传统优势项目手机和PC常年需求不振,AR/VR难以打开销路。还在增长的新能源车,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停滞的增长神话

代工厂转型造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老本行消费电子的常年萎靡不振。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9亿部,跌倒了2014年的水平,最抗跌的苹果也只能勉强维持3%的增长。

甲方日子不好过,乙方只会过的更苦,尤其是话语权最低的OEM企业。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在2017年见顶后就持续下滑,在2021年稍微上扬后再次掉头向下,OEM企业的毛利水平也持续下滑。

最典型的就是立讯精密,毛利率从20%一路跌倒了12%。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品牌会不断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上游OEM企业,比如建设厂房,购买设备这类重资产苦活。最典型的是苹果,一般来说,苹果会与OEM企业共同承担资本开支,这也是没有工厂的苹果却拥有上百亿美元资本开支的原因。

但2019年后,苹果改变了策略,表示苦一苦郭台铭,骂名我来担,对OEM的投入越来越吝啬。反映到财务数字上,2018-2022年间,苹果的固定资产投入不断下滑。而这些建厂与设备购买的成本,自然就被富士康、歌尔、立讯这些OEM企业承担了。

放在往年,厂房、设备的巨额开支还可以被越来越高的订单量摊薄。但行业整体下滑,甲方频频砍单,富士康和立讯还能靠订单规模勉强维持,行业老三纬创一算账,干脆不玩了。目前转型造芯的代工厂里,纬创也是决心最坚定的。

在这之前,纬创把利润过低的印度工厂卖给了当地财团;在中国大陆的泰州、昆山工厂,也陆续转手给同行,几乎彻底退出了苹果产业链。

面对终端不再增长,代工厂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谋出路,大家不约而同的瞄准了汽车芯片。

2020年,全球陷入芯片荒,小到PS5大到新能源车集体出货困难。两年过去,消费级芯片的供给早已恢复,反倒是不需要先进制程的汽车芯片,依然持续短缺。

汽车芯片的制程集中在14-40nm之间,一些产品甚至还在用老旧的110nm产线。但是相较于CPU、GPU等在5nm以下的先进制程领域神仙打架,汽车芯片的门槛并不高,国产化也成果喜人。

2021年,兆易创新的MCU收入暴涨225%,第一条40nm车规级MCU提上日程[9];斯达半导则在IGBT模块收入增加75%[10],很重要的推动力就是供给不足。

而在车用MCU高度紧缺的日子里,本土厂商一度成为全村的希望。专做仪表盘、雨刷、照明等领域MCU的芯旺微,2021年车规级MCU收入暴涨70倍[4],四维图新(杰发科技母公司)2021年车规级MCU出货量同比实现十倍以上增幅[5]。

大家搞不好都在一个工业园区,你说隔壁做手机的组装厂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

供不应求的阳谋

汽车芯片的短缺,有一个短期因素和一个长期因素。

疫情之前,汽车生产商大多奉行零库存理念,即所有零部件只预留一个“安全库存”,以提高整体周转效率。

疫情爆发后,车企因为销量下滑减少了芯片订单,晶圆厂就把产线安排给了消费级芯片。但疫情缓解叠加新能源车市场爆发,消失的订单又回来了。

然而,车规芯片大多动辄一年的的认证周期,就算有产能也不能立刻排上;而长期缺货又让车企对零库存产生怀疑,开始疯狂备货,造成了产能的挤兑。

这就是供需错配造成的短期因素。2022年5月25日,小鹏汽车的老板何小鹏发布了一条微博,视频里的可达鸭一手举着“急求”,另一手举着“芯片”,向大众解释了为什么两年过去了,汽车芯片依然紧缺。

图片

长期因素则是新能源车本身芯片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

按何小鹏所说,一台智能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超过5000颗,但这些芯片又分散在包括主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在内的11个大类里,大约有1600个型号[3]。

也就是说,汽车芯片的需求总数很大,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部分尤其是专用芯片的需求量又相对较小,且参差不齐。

这就导致汽车芯片公司很难控制产量:生产多了增加库存,生产少了供给不足。这种特点,也恰恰是头部厂商绞杀小玩家的核心武器。

以车芯荒主角MCU为例,MCU俗称单片机,负责指挥实现各种设备的功能。一直以来,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及意法半导体六大巨头(原本是七大,但赛普拉斯被英飞凌收购了),在全球汽车MCU市场中长期占据九成份额[4]。

新能源车对MCU的需求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因此当产能紧张叠加新能源车需求井喷时,MCU火速成为重灾区。

由于汽车零部件繁多,头部厂商往往会依靠市场份额带来的成本优势,无限扩充自己的产品门类,并与MCU进行捆绑销售以稳定客户群体。而其他能做出同样MCU产品的厂商,却可能因为不能提供某个专用芯片,错失整个订单[11]。

另一方面,越是全行业缺货的时候,头部公司越是有意控制产量,人为加剧供应紧张[7]。

2021年缺芯严重时期,瑞萨位于茨城县的核心产线那珂工厂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迫停工。同一时期,美国西南部遭遇寒潮,恩智浦和英飞凌顺势宣布停工躺平,进一步加剧缺芯。

因而,前六大厂商长期垄断着市场,多年来格局稳定。

作为汽车芯片带头大哥,瑞萨电子在2012年后的复苏就得益于依靠频繁收购扩充产品线,从这个角度看,瑞萨能买,富士康当然也能买。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免不了OEM企业动了造芯的心思。

2021年5月,富士康与国巨成立合资企业国瀚半导体,专注于研发功率和模拟芯片;8月,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旺宏电子6英寸碳化硅晶圆代工厂;11月,富士康首座晶圆级封测厂于青岛投产。2022年,鸿海集团又在马来西亚合资兴建主攻28nm和40nm制程芯片的12英寸晶圆厂。

伴随着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富士康的造芯计划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上桌没那么容易

虽说以MCU为代表的汽车芯片技术门槛不高,那也只是相对于CPU这类消费级芯片。

实际上,不同功能的MCU,规格结构也不同。车规级MCU以8位,16位和32位为主,一般来说位数越高、性能越强,研发难度和单价也随之提升。

对于风扇、雨刷、天窗、座椅控制等基础功能来说,8位MCU就可以满足。而对于智能座舱、车身控制、辅助驾驶等高端功能来说,就需要32位MCU出马。目前国内的车用MCU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图片

由于MCU的核心不在于算力,而是需要平衡安全性、稳定性、能耗等多种因素,其设计与生产非常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壁垒的建立短则3-5年,长则10年以上。

到了2022年,低端MCU供应已经恢复,部分厂商甚至出现了供给过剩,高端MCU则成为2022年后缺芯潮核心中的核心[6]。这就导致了高端MCU依然吃紧,但本土芯片厂商的车用MCU价格已经从天堂掉进地狱。

2022年,瑞萨销售额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增长至2.1倍,突破历史新高。同年其他芯片厂,已经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另外,代工厂杀进车用芯片,还需要过一个车规级认证的关隘。

不同于消费级芯片可以马上投入市场,由于安全性要求高,车规级芯片通常需要2-3年时间完成车规认证,才能进入终端品牌供应链。而且一款车型所用芯片的寿命通常在10年以上,一旦选定,不会轻易更换。

因此,尽管这两年汽车需求井喷,但考虑到从研发、制造、封测、认证再到供货赚钱的长周期,代工厂现在的投资,本质上是押注的是10年以后的汽车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OEM企业为数不多的优势,可能就是有一批一起合作十多年的甲方爸爸。

小米造车计划离量产只差临门一脚,显然没有理由不拉上游的兄弟们一把。富士康在2021年连发三款电动汽车,与其说是发布会,不如说是给苹果办的大型验收汇报展示。

图片

2014年,苹果启动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却在随后的9年内先后换了4名研发负责人,研发目标从“全自动驾驶”降级到“追求性价比”,发布日期又从2025年延迟至2026年,市场传言中的Apple Car也迭代了好几版[8]。

作为革命战友,富士康恐怕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代工厂的困扰在于,无论规模多大,其命运都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消费电子转向汽车领域,既可以说是未雨绸缪的前瞻布局,也许也是身不由己的某种无奈。

苹果们的造车路线可能还在摇摆,但负责干脏活累活的代工厂已经先干为敬。

参考资料

[1]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市场整体下降 12%,Canalys

[2] 工业富联历年财报

[3] 汽车行业共议“缺芯、贵电”破局之道 推动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智能化竞争需开放共赢,每日经济新闻

[4] 芯旺微招股书

[5] 四维图新2021年财报

[6] 车用MCU芯片 还要“缺”多久?,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7] 无奈的复兴:日本半导体这十年,远川研究所

[8] 苹果造车,放弃幻想,C次元

[9] 兆易创新2021年财报

[10] 斯达半导2021年财报

[11] 德州仪器:销售革命背后,电子工程世界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21:00
2025年1月1日起,诺和诺德与礼来公司将正式面向企业客户供应备受瞩目的减肥药物Wegovy与Zepbound,这一合作将显著提升肥胖症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通过深度整合企业健康福利计划,两大药企旨在精准对接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符合条件的肥胖症患者提供更便捷的用药渠道。此次供应合作将全面覆盖美国境内达成合作的企业,具体配送方案将由三方共同商议并高效执行,确保药...
21:00
2025年11月21日,广州国际车展盛大启幕之际,上汽奥迪携AUDI E SUV概念车震撼登场,为全球观众献上一场豪华纯电SUV的视觉盛宴。作为AUDI品牌继E5 Sportback后的又一力作,这款概念车完美诠释了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创新精神与前瞻视野。其设计语言与E5 Sportback一脉相承,前脸部分延续标志性元素,同时融入更多未来感十足的细节。尤为引...
21:00
2025年11月21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重要公告,明确了普通股及美国存托股票(ADS)持有人选择合并对价形式的最终截止时间。公告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股东的选择提交期限:普通股持有人的选择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2月5日下午5:00,而ADS登记持有人的截止日期则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2月3日下午5:00。公司特别强调,若...
21:00
2025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常务会议,重点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产能综合调控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一重要决策,标志着我国生猪产业将进入一个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新阶段。会议指出,为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必须强化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机制。未来将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全国能繁母猪的正常保有量目标,确保生产与市场需求始终保持在...
21:00
2025年11月21日,中国建材科技集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半固态电池隔膜成功完成配方开发与上机验证,正式迈入电池循环测试的关键阶段。作为国内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及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领军企业,中材科技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通过提升生产设备效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以及大力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已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市场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此次半...
21:00
辽宁成大控股旗下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近期陷入长期停产困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家位于新疆地区的企业主要从事页岩油资源开发业务,作为辽宁成大的重要子公司,其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到集团整体业绩表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新疆宝明矿业突然宣布全面停工,目前尚未恢复生产。 尽管公司方面尚未公开披露具体的停产原因,但业内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近期新疆地区能源行业政策调整、资源开...
21:00
2025年11月21日,备受市场关注的超卓航科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李羿含、李光平、王春晓正积极筹划一项重大事项。据悉,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的潜在变更,引发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为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切实保障全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股票自当日开市起正式实施停牌措施。目前,相关方案的具体细节仍在深入商议与论证阶段,但超卓航科承诺...
21:00
2025年11月21日,中国医药创新领域迎来重要合作里程碑。百诚医药与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众神创新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就1类创新药BIOS-0629项目在大中华地区(涵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获得独家授权。双方同时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及关键补充协议,为该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协议条款,众神创新将依据明确的研发里程碑节点,分阶...
21:00
SpaceX在德克萨斯州进行的星舰V3版本“Booster 18”首级测试遭遇重大挫折,助推器在发射前发生灾难性事故。11月20日凌晨,当地时间4:04,也就是北京时间18:04,测试现场突然发生剧烈爆炸或结构坍塌,导致助推器下半部分完全损毁。根据现场流传的视频资料,事故核心区域——液氧储罐明显变形塌陷,火光冲天。此次测试原本旨在验证星舰V3版本重新设计的推...
21:00
2025年11月21日,酷比魔方携旗下旗舰二合一平板iWork GT Ultra震撼登陆海外市场,首发价格定为799.99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565元。这款平板不仅代表了酷比魔方在高端移动设备领域的最新成就,更以其强大的性能配置和丰富的功能特性,为全球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移动办公与创作体验。 iWork GT Ultra搭载了英特尔酷睿Ultra 5 125H处...
21:00
2025年11月21日,恒瑞医药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9款创新药喜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这些前沿药物即将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此次获批的产品线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注射用SHR-9839(sc)、注射用SHR-A2009、注射用SHR-1826、HRS-4...
21:00
安琪酵母正式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其俄罗斯子公司将启动一项重大产能扩张计划,拟投资人民币10.62亿元用于建设一条年产2.2万吨酵母生产线,同时计划同步增加注册资本。这一战略投资举措旨在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生产布局,有效提升对全球酵母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尚需经过公司股东会的最终审议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程序后方可正式实施。 此次投资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