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公司于7月28日发布了截至今年7月1日的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整体业绩呈现复杂态势。尽管营收同比下降15%至129亿美元,但仍超出市场预期的120.2亿美元。毛利率方面,二季度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至35.8%,调整后毛利率则达到39.8%。每股收益为0.35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则大幅下降54%至0.13美元。
从业务板块来看,英特尔客户计算业务营收下滑12%至67.8亿美元,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61.0亿美元;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业务营收下降15%至40亿美元,略超预期值38.2亿美元;网络及创新业务表现疲软,营收大幅下跌38%至14亿美元;MobilEye业务营收微降1%至4.5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Foundry服务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比激增307%至2.32亿美元。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2023年第二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上对人工智能领域表达了强烈信心。他明确表示,英特尔计划将AI技术全面融入其产品体系,实现”在每一款产品中都加入AI”的战略目标。今年晚些时候,英特尔将推出Meteor Lake系列消费级芯片,这是其首款内置神经处理器的产品,专为机器学习任务设计。这一举措紧随AMD、苹果和高通等企业的步伐,标志着AI技术向终端产品的深度渗透。
Gelsinger在电话会议中详细阐述了其对AI发展的看法。他经常提及技术公司的”四个超能力”或”五个超能力”理论,最初将AI和云列为核心要素。但近期他提出,AI和云不一定需要强耦合。他指出:”虽然人们会去云中测试ChatGPT、撰写研究论文,但AI功能的实现必须在客户端完成。你不能往返于云端,否则将面临延迟、带宽和成本等多重挑战。”他列举了多项将在客户端和边缘设备上实现的AI功能,包括实时语言翻译、自动推理、内容生成等,强调这些功能将以客户为中心部署。
展望未来,Gelsinger表示:”AI将出现在每个助听器中,包括我的助听器。”他预测AI将广泛应用于客户端设备、边缘平台和企业数据中心,并强调不会建立专门的10兆瓦数据中心来支持AI计算。尽管作为英特尔CEO的表态带有一定主观性,但这一战略方向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AI云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英伟达凭借其在AI云领域的领先地位,市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倾向于完全依赖云端服务。微软作为云服务提供商,仍通过Windows PC许可证销售获得可观收入。今年1月,微软Windows主管Panos Panay在AMD神经处理器发布会上表示:”AI将重新定义Windows上的所有操作”,这一观点并非空谈。微软计划于今年3月推出的AI助手Copilot将永久改变Office文档处理方式,并整合进Windows系统。
但Copilot目前仍依赖云端服务,且用户需每月支付30美元订阅费。未来Windows版本的演进值得关注。据泄露消息显示,英特尔的Meteor Lake芯片及其内置神经引擎将特别针对Windows 12系统进行优化。这一动向预示着AI技术将在客户端操作系统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和个人用户带来革命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