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ID:qqtech),作者汪波,即《芯片简史》的作者、资深芯片研究专家,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华为Mate 60 Pro搭载的麒麟9000S处理器,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国产芯片制造这一领域。通过跑分软件读取的数据、第三方拆解报告等多重线索的交叉验证,麒麟9000S被证实采用7nm工艺制造,且产地明确标注为中国大陆。然而,用于生产7nm芯片的EUV光刻机早在2019年就被荷兰政府实施出口管制,中国芯片代工企业目前仅能获取到采用193nm光源的DUV光刻机,且该出口管制政策仍在持续收紧。近日,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正式宣布,自2024年起将停止向中国客户交付DUV光刻机。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的疑问:这颗7nm芯片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麒麟9000S的7nm工艺实现,大致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国产EUV光刻机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芯片制造商在DUV光刻机上运用特殊技术,实现了变相的7nm工艺生产。从客观情况分析,后一种推测的可能性远大于前者。正如我在《中国芯片,只缺光刻机?》一文中所强调的,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光刻机的短缺,还包括配套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突破需求。即便EUV光刻机成功研发,到实现商用芯片的大规模量产,仍需经历漫长的周期,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本文将重点解析采用28nm芯片DUV光刻机生产7nm芯片的原理,并探讨为何7nm、28nm等工艺节点名称实为一种文字游戏。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将首先梳理芯片制造相关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光刻原理与光刻流程。

01重识光刻
使用193nm的DUV(深紫外)光刻机,主要覆盖28nm及以上工艺节点,而用DUV制造7nm工艺芯片,表面上看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商用DUV光刻机的光源最短波长为193nm,与7nm存在28倍的差距,似乎难以逾越。然而,业界确实通过DUV成功制造出了7nm芯片,其原理究竟是什么?

光刻的基本原理与传统胶片电影放映相似:电影放映是将图案从胶片透射到银幕,而光刻则是将图案从掩膜版透射到晶圆表面,从而在晶圆上加工出特定的电路图案和线条。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制作光刻所需的掩膜版,这相当于电影胶片,通过将芯片版图用金属铬刻蚀到特殊玻璃上完成。随后,用紫外光透过掩膜版照射到下方涂有光刻胶的晶圆上。掩膜版上的图案(即镀铬部分)会遮挡部分光线,未被遮挡的部分则透光,使电路图案转移至晶圆表面。预先涂覆的光刻胶在曝光区域发生化学反应,随后被化学溶液腐蚀清洗,露出下方晶圆,便于后续刻蚀工序加工出对应的电路图案。通过逐层叠加,最终形成晶体管、金属互连线等芯片结构。

为了制造更小尺寸的晶体管,需要缩短紫外光的波长。早期紫外光波长为436nm的g线,可加工500nm以上的晶体管;随着晶体管尺寸持续缩小,紫外光源波长缩短至405nm的g线和365nm的i线。当晶体管工艺尺寸缩小至250nm以下,则需采用248nm和193nm的深紫外光(DUV)范围。

02“7nm”的文字游戏
芯片制造商提出的工艺节点概念,如7nm、14nm、28nm等,本质上是晶圆制造厂为标识芯片加工技术而设定的名称或规格。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艺节点主要指芯片厂能实现的晶体管栅极最小长度(线宽),简称栅长。然而,当前的7nm工艺节点并非数学意义上的7nm,芯片上每个晶体管的实际尺寸远大于7nm,7nm仅是一个标签。

7nm之所以成为标签,源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半导体制造商制定的命名规范。根据摩尔定律和登纳德缩小规则,每代栅长缩小为上一代的70%。若上一代晶体管栅长为1微米,则下一代为0.7微米,晶体管面积减半或元件数量翻倍。然而,2005年业界发现栅长无法持续按70%比例缩小,因为栅长越短,漏电流越大,芯片过热问题加剧。尽管如此,半导体制造商仍沿袭了每代乘以0.7的命名习惯,直接将上一代工艺节点乘以0.7作为新名称,由此诞生了32nm、22nm、14nm、10nm、7nm等工艺节点。

既然工艺节点无法真实反映晶体管尺寸,业界便采用工艺栅间距(CPP)和金属间距(MMP)两个尺寸来表示晶体管大小。它们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乘积决定晶体管面积。例如,台积电的7nm工艺中,CPP为57nm,MMP为40nm;三星的数据也类似,分别为54nm和36nm,均远大于标称的7nm。主要芯片制造商在不同节点上的晶体管密度差异显著: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10nm节点,每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分别为106万、53万和52万。

英特尔曾采用沟道长度定义节点,更贴近摩尔定律,但命名上不如竞争对手灵活。例如,英特尔的10nm晶体管密度高于台积电和三星的7nm,但从营销角度看,英特尔坚持10nm命名吃亏,故后来也改用intel 4、intel 3等新命名方式。可见,工艺节点命名实为一种文字游戏,7nm工艺对应的最小金属间距约为36nm-40nm。

03多重曝光搞定“最后一公里”
浸没式光刻机的出现,进一步缩小了与“7nm”工艺的差距,但行业仍无法直接用该光刻机加工出“7nm”芯片。若要制造传闻中的7nm麒麟9000S,双重曝光和多重曝光技术不可或缺。

以摄影为例解释双重曝光:假设需拍摄20人队列,间距2米,但想呈现40人的效果。解决方案是:先拍摄第一张,再让队列平移1米拍摄第二张,通过软件合成照片。双重曝光技术同理:使用一组掩膜版加工出间隔134nm的线条,再使用另一组平移一段距离的掩膜版加工另一组134nm线条,二者组合即可得到67nm线条,距离36nm目标更近。从22/20nm节点开始,业界开始应用双重曝光技术。

双重曝光技术需涂两次光刻胶、曝光两次。LELE法(光刻-刻蚀-光刻-刻蚀)需两次曝光,但成本高、耗时久。为提高效率,业界开发了自对准双重图形化法(SAPD),仅需一次涂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第一次涂胶周围形成氧化硅,自然形成对准加工位置。

有了这些技术,双重曝光可加工出67nm金属间距,但仍需进一步突破。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再做一次双重曝光,共四重曝光,可将67nm减半至34nm,刚好符合36nm的7nm金属间距要求。但这种方法代价巨大:曝光时间翻四倍,需更多掩膜版和配套工序,制造流程从几百道增至上千道,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大幅增加。此外,曝光时间延长导致镜头发热加剧,影响套刻精度,配套薄膜和刻蚀工艺难度也更高。

基于多重曝光技术,台积电于2016年6月开始用DUV生产7nm芯片(N7),三星则于2018年开始7nm芯片(7LPP)的量产。至此,DUV实现7nm工艺才成为现实。总结而言,虽然可通过多重曝光手段用193nm光源的DUV生产7nm芯片,但时间、材料、人力成本显著增加,且工序大幅增加导致良率受影响。

04DUV能突破5nm工艺吗?
用DUV加工7nm工艺还需多项技术配合,包括相位移模板(PSM)、离轴光照、光学临近校正(OPC)、优化光圈和光刻图形(SMO)等,这些技术催生了计算光刻这一新学科。计算光刻所需庞大数据甚至需英伟达GPU芯片加速,其推出的cuLitho软件库宣称可将计算光刻用时提速40倍。

当掩膜版线条变小时,紫外光通过时会产生偏差,导致光刻图形畸变。研究人员通过逆向光刻计算,预先计算掩膜版畸变,反向设计最佳形状以抵消这些畸变。这一过程需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支持,且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被应用于光刻工艺模型、掩模优化、SEM数据处理等环节,训练数据依赖庞大的GPU芯片组。此外,电路设计阶段也需考虑制造和光刻影响,即DTCO(设计与工艺技术协同优化),这要求EDA厂商升级算法和软件。

可以说,为让DUV制造7nm芯片,业界已竭尽所能。若继续用DUV生产5nm芯片,需6-8重曝光、更多掩膜版和更长时间,成本将难以承受。因此,5nm芯片出现时,EUV光刻机恰好成熟,才让业界摆脱繁琐的多重曝光。目前,7nm工艺已成为DUV能制造的最后一代工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5日

17:11
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卡思数据,作者禇澄,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未曾想,网红“蒙面”演唱会的争议演变,竟催生了两大华语歌手的公开对峙。在@旺仔小乔 过往争议言论持续发酵之际,7月25日,汪苏泷工作室正式发布声明,强调《年轮》双原唱身份的同时宣布收回歌曲授权,张碧晨方工作室则迅速回应,坚守“唯一原唱”立场,并正式与《年轮》切割。几番交锋后,花千骨制作人、海蝶...
17:10
8月5日最新消息 针对近期社交媒体上关于基孔肯雅热可能引发慢性后遗症的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感染后会出现"一感冒就要疼一辈子"的担忧,甚至有人惊呼"关节会被毁掉"。针对这些说法,权威医学专家给出了专业解读。 专家指出,基孔肯雅热确实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尤其是小关节如手指、脚趾等部位的持续性疼痛。但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少数病例的疼痛症状会持续2-3年,...
17:10
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顶尖人才已然成为各大科技巨头竞相争夺的核心战略资源。近日,OpenAI 的两位关键技术人员在一档名为《Before AGI》的播客节目中,无意间暴露了公司对内部人才信息的高度保密策略。这一幕既令人啼笑皆非,又深刻揭示了 AI 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 节目中,OpenAI 技术研究员 Szymon Sidor 强调了模型调试在人工...
17:10
8月5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正式宣布与美国新兴航空科技公司Joby Aviation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日本市场投资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专注于提供创新的空中出租车服务。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双方在航空运营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核心优势,共同开拓日本低空经济市场。 根据双方公布的合作方案,合资公司将首先以东京都市圈为核心运营区域...
17:10
2025年8月5日,双良节能正式发布重大投资计划,宣布将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对旗下两家核心孙公司——硅材料公司及恒利晶硅进行战略增资,总金额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根据公告内容,此次投资将重点支持硅材料公司,拟增资额不超过12亿元,而恒利晶硅则获得不超过8亿元的资金注入。随着此次增资的完成,硅材料公司的注册资本将迎来显著增长,达到45亿元人民币的新高点,而恒利晶硅...
17:10
2025年8月5日,四川长虹正式宣布其战略布局新动向,将重点投入灵巧操作与情感陪护两大核心机器人技术研发领域,目标市场明确聚焦于工业制造与家庭服务两大应用场景。长虹方面强调,此次技术布局的核心目标在于攻克机器人产业落地应用中的关键瓶颈,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在细分场景中具有领先优势的产品矩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战略规划宏伟,但该业务板块目前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整体...
17:10
8月5日,天府文旅(股票代码:000558)正式宣布与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宜宾市文化旅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资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签署了《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这一重要合作标志着影视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正式开启,为天府文旅开辟了全新的业务增长路径。 此次合作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影视创作与文旅资源的高效整合,...
17:10
8月5日,德龙激光通过官方互动平台发布重要信息,就其核心产品极片制痕绝缘设备的应用领域作出明确说明。该公司强调,该设备主要服务于固态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环节,通过精密的制痕技术确保电池内部结构的绝缘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德龙激光特别澄清,该设备并不涉及锂电池生产中常用的铝塑膜材料的切割加工业务。 在电池制造技术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德龙激光的极片制痕绝缘设备展...
17:10
2025年8月5日,纽威股份(股票代码603699)正式发布其2025年上半年度业绩快报,展现出公司稳健的财务表现和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4.0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9.96%,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公司产品与服务的持续认可。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6.3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0.47%,基本每股收益稳定...
17:10
8月5日,新华制药(000756)正式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新达制药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非那雄胺片《药品注册证书》。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达制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预防泌尿系统相关事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非那雄胺片作为一种关键药物,能够有效控制BPH发展,显著降低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的风险,对改善男性泌尿健康具...
17:10
2025年8月5日,备受瞩目的医药行业传来喜讯,金城医药正式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传来重大突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下发了《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正式批准乳糖酸红霉素原料药的上市申请。这一关键性进展不仅标志着金城医药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更意味着公司在该细分赛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未...
17:10
8月5日,瑞联新材正式宣布其光刻胶材料储备取得重大进展。公司目前已成功储备多款高性能光刻胶材料产品,其中部分单体材料已顺利实现量产,为半导体制造领域提供稳定供应保障。与此同时,另有部分创新产品正处于严格的客户验证阶段,旨在确保产品性能完全符合行业最高标准。 光刻胶材料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辅料,对金属离子含量、杂质控制及水含量等指标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这些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