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索尼松口。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角财经(ID:F-Jinjiao),作者:林石,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纷扰一年半后,游戏行业史上最大规模收购案即将迎来终局。7月26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财报会议上信心满满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监管审批,有信心完成交易。”这番话背后,是美国加州法院7月11日驳回FTC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禁制令,微软与动视暴雪随后请求FTC撤案,FTC未予反对。据悉,FTC已计划搁置反垄断诉讼。与此同时,英国CMA在否决后同意微软上诉,表示“将考虑任何调整方案”。这意味着,在欧盟、中国等数十国陆续放行后,这场持续一年半的监管拉锯战即将落幕。
01反垄断之战
2022年1月,微软以每股95美元现金收购动视暴雪,交易额约687亿美元(约合4900亿人民币)。动视暴雪作为游戏界巨头,旗下拥有《使命召唤》《魔兽世界》《守望先锋》等数十个知名IP。2021年,其净收入88.03亿美元(约合560亿元),同比增长8.87%,净利润26.99亿美元(约193亿元)。作为游戏史上最大收购案,消息一出便引发全球关注,监管机构迅速介入。
美国FTC率先发难。美国反垄断历史悠久,FTC作为两大执法机构之一,近年审查脸书、苹果等巨头。FTC主席莉娜·汗曾明确表示,将打击行业垄断行为。此次诉讼认为,微软作为Xbox平台拥有者,可能通过操纵定价、限制竞争对手等方式危害竞争,担心玩家被迫使用微软平台。英国CMA立场相似,担忧消费者面临高价、少选择和创新减少,尤其云游戏领域可能形成微软独大局面。欧盟、中国等39国已批准收购,但FTC和CMA仍持反对态度。
02同行背刺
收购案初期,索尼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率先发难。2022年1月,索尼声明称“希望微软遵守协议,保持多平台运营”。当时PS5产能不足,若微软独占动视暴雪游戏,将直接冲击销量。索尼CEO吉姆·瑞安甚至飞赴布鲁塞尔向欧盟表达担忧,核心是《使命召唤》系列开放性问题。《使命召唤》年收益达300亿美元,最新作《现代战争2》上市10天收入超10亿美元。索尼作为主要分销渠道,在《现代战争2》10亿美元收入中至少占30%。若收购完成,《使命召唤》可能成为Xbox独占,索尼不仅损失巨额收入,更面临用户流失。吉姆·瑞安不惜泄露商业谈判细节,曝光微软仅愿延长PS平台合作三年,并指责微软未考虑玩家影响,试图倒逼玩家向微软施压。
云游戏领域同样引发同行警惕。谷歌、英伟达等竞争对手向监管机构提供证词,指控微软可能通过云计算、用户订阅和移动游戏市场获得不公平优势。英伟达旗下GeForce Now与微软Xcloud竞争激烈;谷歌作为云计算巨头,上月还向FTC控诉微软反竞争行为。这些证词成为FTC和CMA调查的重要依据。
03微软的妥协
微软为促成交易不断释放开放信号。收购争议初期,微软表示将继续为PlayStation提供动视暴雪游戏,Xbox负责人Phil Spencer强调“无意让社区远离该平台”。总裁布拉德·史密斯也承诺动视暴雪未来游戏将在PlayStation和Switch平台发行。但此前收购ZeniMax母公司时承诺“不限制竞争对手平台”,最终却使《星空》《红霞岛》等游戏成为独占,令同行和监管机构产生疑虑。
索尼的立场转变成为关键转折。吉姆·瑞安在FTC调查中称“独占非反竞争”,但索尼并未赶尽杀绝,因自身同样热衷并购建立独占生态。见索尼松口,微软也放低姿态,签署多项协议以消除顾虑。收购协议中,微软面临30亿美元分手费压力,若7月18日前未获批准需支付该笔费用。为避免损失,微软与动视暴雪7月20日达成新协议,将完成收购期限延长至2023年10月18日,并设定多笔递增补偿金。
为解决CMA云游戏担忧,微软与NVIDIA、Boosteroid、Ubitus等欧洲云游戏平台签署十年合同,承诺免费授权动视暴雪IP。关于《使命召唤》,微软先是与任天堂达成10年协议,将游戏移植Switch,并呼吁索尼效仿。7月16日,微软终于宣布与索尼达成协议,收购完成后《使命召唤》将继续在PS平台发行10年。
加州法院裁决明确支持微软承诺,认为消费者将获得更多动视内容选择。一个月内,收购案有望终局。但这场收购对消费者的影响,仍需时间检验。
参考资料:第一财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交易已获38个国家批准》FT中文网《关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案,英国在反对什么?》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