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 Connect大会是全球科技从业者的年度盛事,而Meta此次的发布会更是备受瞩目。扎克伯格携前沿技术产品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新款AI眼镜更是成为焦点。AI眼镜这一消费电子产品在过去一年迅速从”小众科技”走向大众视野,但市场热潮背后,行业发展却遭遇明显瓶颈。国内市场曾因中小厂商精准营销和头部品牌低价策略掀起”百镜大战”,却因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产品体验短板等问题陷入”低价低质”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行业早期探索者的Meta被寄予厚望,期待其能实现技术突破,打开销量新局面。
Meta一口气推出三款AI眼镜:Ray-Ban Meta Gen2、Oakley Meta Vanguard和Meta Ray-Ban Display,形成AI眼镜全家桶。Ray-Ban Meta Gen2是迭代升级款,Oakley Meta Vanguard针对运动人群,Meta Ray-Ban Display瞄准AR显示市场。三款产品在像素、防抖和电池性能上均有提升:拍摄效果升级至3K视频,防抖功能加强,续航大幅提高,新一代Ray-Ban Meta配合充电盒可达30小时续航。定价方面,Gen2和Oakley Meta Vanguard起价分别为379美元、499美元,而Meta Ray-Ban Display高达799美元,但与国内同类产品雷鸟X3Pro(8999元)相比仍具价格优势。
Meta Ray-Ban Display作为高端型号,核心亮点在于显示功能和交互方式。其600×600分辨率显示屏、20度视场角、90Hz刷新率等技术参数处于行业主流水平,右眼全彩单目显示设计在信息获取与现实观察间取得平衡。配备的Meta Neural Band神经腕带通过手部动作控制眼镜,灵敏度极高,但市场对此设计存在争议。然而,发布会上多次翻车现象暴露了产品弊端:实时AI功能出现Bug,扎克伯格通过腕带发送视频通话请求多次失败。Meta平台公司首席技术官解释称,问题源于资源管理失误和程序漏洞。

尽管Meta新品在性能参数和场景定位上有所优化,但整体未超市场预期,部分观点认为其产品体验仍处于”半成品”阶段。国内厂商虽受Meta影响,但已形成两大主流形态(AI+摄像头、AI+摄像头+AR显示)和三大核心维度(重量、价格、智能化)的竞争格局。市场普遍认为,舒适佩戴和外观设计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而”重量、续航、算力”的平衡仍是行业难题。重量排名显示:带显示AI眼镜>无显示AI眼镜(魅族StarV Snap最轻39g)>全彩显示AI眼镜(约70g)>单色显示AI眼镜(50g以下)。价格方面,国产无显示AI眼镜更轻更便宜,但Meta全彩路线产品性价比受质疑。
智能化水平取决于软硬件构成。国内外主流中高端AI眼镜多采用骁龙AR1芯片,软件层面各家多基于自研或开源大模型。从业者和用户反馈显示,AI眼镜在佩戴舒适度、功能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上存在明显不足,高退货率反映出行业共性挑战。从供应链看,通用芯片高成本(占整机成本约30%)制约了产品优化空间。渠道售后局限和隐私问题也增加了用户顾虑。
当前AI眼镜市场热度高涨:2025上半年京东成交量同比暴涨超10倍,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54.9%,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45.5%。但高销量光环下是”高退货率”尴尬,用户反映产品功能单一,不如手机或专用设备方便。从科技发烧友”尝鲜工具”到大众消费产品,AI眼镜仍需突破功能成熟度、供应链成本和用户体验等瓶颈。隐私保护问题也需重视,摄像头和麦克风持续采集数据可能引发滥用风险。这场新兴品类的爆发尚未到来,但作为潜力巨大的领域,其未来仍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