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摩根·豪斯(Morgan Housel)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这位备受瞩目的投资者行为作家,曾因祖父母赠予的1000美元开启了他的投资之旅。第二天,当他惊讶地发现账户里多出3美分的利息时,便对金融世界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豪斯已成为投资界的领军人物,他的畅销书《金钱心理学: 关于财富、贪婪和幸福的永恒课程》已售出近400万册,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作为”合作基金”的合伙人及Markel集团董事会成员,豪斯在投资领域的见解独到而深刻。
《巴伦周刊》在7月下旬专访了这位投资大师,探讨了他对投资者常见错误的看法、风险管理的智慧,以及新书《一如既往: 永不改变的指南》的精彩内容。以下是他们的深度对话。
豪斯认为,自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或记者,而是一个对金融充满好奇的观察者。他强调自己没有内部消息来源,也不受编辑束缚,这种独特的立场让他能够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金融市场。”我就像坐在门廊上的人,试图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超然的态度,使他能更清晰地洞察投资背后的心理因素。
在谈及投资者最常见的错误时,豪斯指出:”很多人对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缺乏足够的内省。”他比喻道:”人们对投资的看法就像对数学的看法一样,似乎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实际上,投资没有绝对的黑白之分。每个投资者都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游戏。许多投资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盲目模仿他人,而不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豪斯的濒死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风险观。2001年,他在太浩湖滑雪时,目睹了两位挚友因雪崩丧生。这场悲剧让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性:”生命可以被一根绝对的分割线分开。”这种经历让他更加关注那些可能引发巨大变故的极端风险,而非日常的微小波动。他认为,金融领域过于关注平均风险,而忽视了那些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尾部风险。
“最大的风险往往是你和我、每份报纸、每个推特账户都没有谈论的事情。”豪斯以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为例,强调那些颠覆性事件往往出乎所有人意料。他认为,投资者应该为不可预知的风险做好准备。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说过:”当你感到惊讶时,正确的教训是,世界就是令人惊讶的。”因此,过度储蓄比过度投资更明智,因为至少你还有应对突发状况的现金储备。
在个人投资策略上,豪斯将很大一部分资产配置为现金,占比约20%。他解释道:”我准备的风险不是小事情,而是像家庭成员患癌或遭遇重大灾难这样的危机。”对于现金存放方式,他选择了高收益线上储蓄、短期国债和存款凭证等稳健的金融工具。尽管每天都会查看经纪账户,但他从未因财经新闻而调整投资策略,因为他更享受观察市场运行本身。
豪斯认为,投资的终极意义在于获得自由和独立。查理·芒格曾说:”我并不打算变得富有,我想要独立。”这种对独立自主的追求,比单纯追求财富更为重要。对他而言,充足的储蓄意味着可以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富足。
在个股投资方面,豪斯持有自己2004年买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并长期坚持定投指数基金。他相信,通过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可以穿越市场周期,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Markel集团作为他看好的投资标的,其经营理念与伯克希尔·哈撒韦高度相似——利用保险收益收购优秀业务并长期持有。
在《金钱心理学》中,豪斯最希望读者领悟的观点是:”你不应该以理性为目标,因为人就是不理性的。”他认为,对金钱的期待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追求绝对的理性。人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会受到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这是人之常情。
即将于11月出版的《一如既往: 永不改变的指南》,将探讨行为、生活事实以及永恒不变的趋势。在这个变化无处不在的时代,豪斯提醒我们:”关注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要重要得多,比如人们如何看待贪婪和恐惧。”这种对本质的洞察,或许正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