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潮汐商业评论(ID:daily-case),作者:Camille,编辑:Ray,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近期,关于新茶饮价格变化的讨论热度不减。当Chloe向同事感叹“楼下奈雪开业扫码9块9就能喝到杨枝甘露”时,不禁引发了一连串疑问:“喜茶奈雪开始向二线价格靠拢?怎么都那么便宜了?”许多消费者可能还停留在喜茶、奈雪30元一杯的印象中,但事实上,新茶饮市场的价格战早已悄然打响。

早在2022年初,喜茶率先宣布全面产品调价,将15-20元的产品作为主要价格带;随后,乐乐茶也宣布部分饮品价格控制在20元以下,甚至推出8元一杯的鲜萃茉莉绿茶;奈雪的茶则推出了9-19元的“轻松系列”,并承诺每月推出不超20元的茶饮新品。如今,奈雪最贵的饮品不超过30元,单品最低价仅为9元;喜茶19元及以下的产品占比约八成。这一系列价格调整,标志着曾经主打高端的新茶饮品牌集体“降价”。

与此同时,以中低端价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二梯队品牌却在加速扩张。古茗计划今年新增门店超过3000家,总门店数将突破1万家;沪上阿姨也宣布新增门店3000家,目标年底突破8000家;书亦烧仙草虽然没有公布具体门店计划,但今年2月收购了新中式奶茶霓裳茶舞,以弥补上海市场和新中式茶饮的空白。近期获得10亿元战略投资的茶百道,同样目标是在今年突破万家门店。

在扩张的同时,IPO也成为古茗、茶百道等品牌今年的关键词。下半年以来,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霸王茶姬、新时沏等至少五家中国新茶饮品牌被曝正在筹备港股或美股IPO。无论是喜茶奈雪的“价格下探”,还是古茗茶百道的“集体IPO”,背后都折射出同一个“焦虑”——新茶饮市场增长见顶。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1419亿元,但2022年市场规模仅为1423亿元,同比增长仅0.3%。当一种商业模式达到某种成熟形态后,既无法稳定,也无法转型,只能在内部不断复杂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卷”。如今的新茶饮行业正是如此,无论是降价还是扩规模,本质上都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存量市场。

新茶饮们已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拐点时刻”。

01新茶饮战场“焦灼”

要说“卷”,新茶饮行业当仁不让。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吸引了无数淘金者涌入赛道,市场也变得愈发拥挤。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48.6万家,较2020年底的37.8万家增加了10万多家,且这还是在疫情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实现的。高增长的店面数量意味着中国茶饮市场店铺的高密集度。

如今,街头巷尾遍布茶饮店已不足为奇,许多品牌会将店铺集中开在一片区域,甚至同一品牌在一片区域存在多家门店,竞争氛围日益浓厚。当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新茶饮的竞争也推向了高潮。然而,现实比想象更残酷,一同到来的还有增长“天花板”。

种种迹象表明,新茶饮的存量博弈时代已经到来。相对于其他行业,新茶饮技术壁垒较低,入行门槛不高,导致整个行业同质化严重。随着市场趋近饱和,消费者也很难仅凭一杯茶饮就产生高度忠诚度。

曾几何时,新茶饮的核心卖点并非饮品本身,而是品牌衍生的社交属性和精神价值,是年轻群体表达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标志。如今,随着消费者日益理性,流量红利快速消退,以网红爆款模式赚快钱的方式已不再奏效。挤掉泡沫后的新茶饮将重新回归消费品市场本色,这也迫使品牌们重新思考,在离开资本加持和流量营销后,如何实现突围。

02下半场:突围

7月20日,“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正式推出“合伙人计划”开放加盟,这意味着在头部茶饮连锁企业中,最后一家坚守直营的品牌也向加盟模式低头了。随着喜茶和奈雪开放加盟,可以预见的是,新茶饮行业在低线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新茶饮行业已进入高速扩容的“内卷期”,不同公司都在为了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进行下沉扩张。跑马圈地开门店似乎已成为最有效的抢占市场份额方式。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蜜雪冰城门店数已达24000余家,一马当先成为行业规模第一;古茗以8000+门店数量排名第二;书亦烧仙草、茶百道以接近7000家的门店规模位列第三;沪上阿姨则以6900家门店紧随其后。

喜茶现有门店也已达2300家,仅今年半年多时间,喜茶新增门店数就超过了创立十年间的总和。如今,奈雪也正式开放加盟,新茶饮玩家们正集体冲击“万店”。

一定程度来讲,新茶饮们也来到了一个新阶段。“万店之争”是新茶饮们的新里程碑,但如果向行业更深层次探究,就能发现规模的竞争,实际上是对供应链、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验。

新茶饮万店之争,除讲究开店速度外,真正运行起来,拼的还是供应链。事实上,各家新茶饮玩家早已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并纷纷暗中布局,自建供应链。今年6月,蜜雪冰城位于成都的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正式开园。该基地总投资50亿元,包括智能制造、绿色产品深加工、研发等用途,还配有常温和低温立体库,称能够满足6000多家门店的需求,以加强跨区域经营能力。

而古茗位于浙江省诸暨的原料加工基地进入施工阶段,该基地花费10亿元建设,预计2024年4月投产。根据古茗的说法,项目建成后,将为古茗茶提供茶、果等轻食饮品原料,预计产值达29亿元。喜茶从2016年就通过自建茶园等动作,着手供应链建设……

想要跑出规模,就必须依赖背后供应链体系的完善。自建供应链,不仅能获得更独特的产品壁垒,也能维持原料供应的稳定,为门店源源不断地输送质量过关的原材料,提高效率并更好地控制成本。从拼规模到拼供应链,新茶饮们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03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与茶饮1.0时代

与茶饮1.0时代采用粉末冲剂调制的传统奶茶不同,茶饮3.0时代的新式茶饮以优质茶叶为基底,辅以不同萃取方式的浓缩液,并根据消费者偏好添加新鲜牛奶、进口奶油、奶盖、各类水果坚果及不同小料调制而成,追求口感的创新和健康营养。

但随着新茶饮的内卷,产品同质化问题愈发显著,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寻求投资机会的加盟商都习以为常。而在此衬托下,专攻细分赛道的现制酸奶、柠檬茶、国风茶饮则显得是一个新鲜物种。

今年,新茶饮的细分品类“现制酸奶”无疑成了当红炸子鸡。即便最近因高价频登热搜被全民吐槽,我们依旧不能忽视现制酸奶如今的热度。据魔镜社交聆听,2023年1-5月微博、抖音、小红书平台酸奶饮品声量达43万篇,互动量达4567.98万人次。于是,以“干净配方”“低糖健康”为标签的现制酸奶品牌,已成为各路资本抢占的“新风口”。

例如,近期深陷“植脂末风波”丑闻的茉酸奶,虽因产品问题口碑直线下滑,但其上半年的发展势头还是足以看出现制酸奶的赛道潜力。截至今年,茉酸奶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类年销量已超2500万杯;而以“酸奶+谷物/酸奶+水果”为核心产品的“一只酸奶牛”于2021年1月被新希望乳业以2.31亿元收购了60%的股份;现制酸奶品牌“Blueglass Yogurt”在2021年获得超两亿元的B轮融资。

霸王茶姬作为国风茶饮的新势力代表,从云南昆明走出,用了五年时间,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截至目前,霸王茶姬全球门店从425家增长至了1803家,茶饮行业“千店规模品牌”再添一员。如今,霸王茶姬已超越茶颜悦色、茶话弄等国风茶饮前辈,在全球门店体量上,成为国风茶饮赛道的第一名。

柠檬茶也是新茶饮赛道炙手可热的角色,据美团发布的《2022茶饮品类报告》显示,2021年现制柠檬茶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增长迅猛,同比增长一度达到400%上下;2022年,柠檬茶销量同比增长不低于130%,发展势头相当凶猛。

选手们更是来势汹汹,据了解,新晋柠檬茶品牌柠季在品牌刚成立时,就在广东、广西种下了3000亩香水柠檬,成熟的种植技术以及先进的数字化追溯机制,实现对柠檬品质和价格的把控。与此同时,柠季创始人汪洁也曾对外表示,今年开店计划拓店到2000家,明年目标是5000家门店。据最新数据显示,柠季门店数量已突破1125家,计划完成过半。

相较于扩张速度,扩张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在快速扩张同时,柠季始终将闭店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除去迁址因素,柠季整体闭店率不到1%,为当下的连锁加盟热提供了优秀的参照系。

如今,面对不断内卷和高度集中的市场,以及众多“虎视眈眈”的新入局者,没有哪一个茶饮品牌敢停下狂奔的脚步,哪怕是一众头部品牌亦无法“高枕无忧”,只能通过接连不断的营销事件和层出不穷的新品,在消费者面前频频刷脸,努力维持头部位置。

“对我来说,杨枝甘露不管谁家,喝起来都一样,谁离得近就买谁,同等距离,谁家便宜、性价比高就喝谁。最近blueglass太火了,我得去尝尝。”Chloe说道。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5日

20:24
智界汽车于8月5日发布新款S7车型官方图片,正式宣告这款纯电轿跑即将于8月8日开启预售。官方透露,新款S7将迎来多项重要升级,不仅首次搭载智界家族式图形车标,还将引入与R7同款的极光绿专属车漆,为用户带来更具辨识度的视觉体验。 从发布的官图中可以看出,新款S7延续了纯电轿跑的动感定位,车头设计保持简洁风格,大灯下方依然保留着独特的装饰板元素,这与新款R7将装...
20:23
8月5日,思维列控正式发布其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全面展现了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成果与市场表现。报告显示,思维列控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6.89亿元的营业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3.35%,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该公司产品与服务的持续认可。更令人瞩目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3.04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59.76%,这一显著提升不仅彰显...
20:23
2025年8月5日,回盛生物(股票代码SZ 300871)在总部会议室隆重举行第三届第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本次会议采用现场方式进行,与会董事围绕公司发展蓝图展开深入讨论,重点审议了《关于聘任轮值总经理的议案》等多项关键议题。作为兽用原料药及制剂领域的领军企业,回盛生物始终致力于为畜牧业提供高品质的药品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兽用原...
20:23
8月5日晚间,天力锂能(SZ 301152)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公司董事李明因个人原因正式申请辞去董事职务。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卸任董事一职,李明仍将选择留在公司内部继续工作,这体现了公司对核心人才的重视与挽留。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天力锂能的业务结构高度聚焦,2024年锂电材料相关业务占比高达97.36%,显示出其在该细分市场的深厚积累与核心竞...
20:23
8月5日晚间,天力锂能(SZ 301152)发布重要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王瑞庆、李雯、李轩在本次股份解除质押后,累计质押股份数量仍高达2552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54.44%。这一数据凸显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作为国内锂电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天力锂能2024年营业收入中,锂电材料业务占比高达97.36%,展现...
20:23
8月5日,A股市场迎来强劲反弹,三大指数齐刷刷收涨,沪指强势重回3600点整数关口上方。其中,国防军工板块表现尤为抢眼,整体升势持续发酵,相关ETF(512810)更是盘中大涨1.59%,一举创下自2022年8月以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成交额已连续三个交易日突破亿元大关,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板块内45只成份股全线上涨,商业航天概念更是领涨全板块,航天智...
20:23
2024年,上海莱士首席财务官陈乐奇的薪酬达到292.83万元,较上一年度下降了20.03%。这一变化与公司股价的同步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同期股价下跌9.75%,总市值缩水至479.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陈乐奇目前仍身兼多项高管职务,其薪酬水平远超上海医药生物行业平均水平113.91万元,凸显其在公司中的关键地位。尽管公司全年营收实现81.76亿元,同比增...
20:23
2025年8月5日,备受瞩目的金融界传来喜讯,博时基金官方宣布其精心打造的第四只债券ETF产品规模成功突破百亿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该产品的卓越市场表现,更为广大投资者开辟了全新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渠道。作为市场上为数不多专注于债券市场的ETF产品,其持续领跑的态势充分印证了投资者对稳健型投资工具的迫切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投资...
20:23
Raymond James近日发布最新市场分析报告,正式将Axon Enterprise的股票目标价从原先的645美元上调至855美元,涨幅高达32%。这一显著调整背后,是分析师团队对Axon Enterprise未来市场表现的高度认可。报告指出,公司近期在技术创新、客户拓展及盈利能力方面均展现出强劲动力,为股价上调提供了坚实支撑。分析师们普遍看好Axon ...
20:23
恒生银行(00011.HK)于8月5日在香港市场成功执行例行股份回购计划,斥资约2271.7万港元回购20万股股票。本次回购的每股价格区间在113.1至114.2港元之间,彰显了恒生银行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作为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此次回购操作是恒生银行根据既定策略实施的常规性财务动作,旨在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股东回报。通过在特定价格区间内稳定回购股...
20:23
澄天伟业最新公告揭示股东减持动态 341.86万股占比近3% 8月5日,澄天伟业正式发布股份减持公告,披露了公司股东徐士强与冯澄天在特定时间窗口内的减持行为。根据公告内容,两位股东自7月21日起至8月5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达341.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高达2.96%。此次减持计划已顺利完成所有流程。 在减持操作方面,两位股东根据实时市场行情,灵活选...
20:23
2025年8月5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史上迎来重要里程碑——全国首个大规模"风光同场"市场化项目正式获批用海。该项目位于上海奉贤区杭州湾北岸,通过与已建成的奉贤海上风电项目形成协同布局,开创了风能与光伏资源高效共生的先河。据悉,奉贤1#海上光伏项目规划装机容量达500兆瓦,预计年发电量将突破8.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万吨,为我国能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