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女生骑摩托车真是泰酷辣。”Jessica举着手机里一个女生骑摩托的视频对闺蜜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摩托车都是一个极具独特魅力的出行工具。硬朗的机车、酷帅的骑行服,配上发动机的轰鸣声,似乎看到摩托车,心情就会被点燃。骑摩托车,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近期,各项数据也显示着,沉寂多年的摩托车似乎又要崛起了。但这次重回风口的摩托车似乎已经变了一番模样,并且整个市场,有人欢喜,有人愁!

摩托车的”血色江湖”

相比于国外摩托车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而言,国内的摩托车工业则发展得较晚一些。1951年,解放军北京汽车制配六厂经过辛苦试制,打造5辆重型军用摩托车,被命名为“井冈山牌摩托车”,这标志着中国摩托车工业进入了崭新的纪元。改革开放后,摩托车作为一种新的代步工具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山城”重庆,骑摩托一直是当地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这也让重庆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祥地。“摩托第一股”——中国嘉陵便发展于此。1979年9月嘉陵研制出了我国摩托车史上的第一辆民用轻便型摩托车——嘉陵CJ50,这辆车被称为“争气车”,开启了摩托车民用化的浪潮。为了在没有融资的时代里更好地活下去,嘉陵采用分包模式,将零部件生产任务分包给小厂,从而实现市场化成本管理,滚动式发展。1981年到1995年,嘉陵连续15年称霸中国摩托车市场,199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销破百万辆的摩托车企业。分包模式成就了嘉陵,也成就了其他数家企业,一批以摩托车零部件起家的厂商快速崛起,并逐渐发展为整车企业,比如隆鑫、宗申、建设、银钢、力帆、望江等。彼时,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呼:“摩帮”,代表了中国摩托车的「黄金时代」。

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摩托车业内玩家越来越多,第一轮“价格战”也随之而来。1996年,感受到市场压力的嘉陵通过下调价格10%的形式,与对手展开竞争。但没想到的是,民企自身拥有更高的灵活性,最终,宗申攻入了嘉陵的传统势力范围——农村市场,力帆远走东南亚,并一炮而红,分别稳住一块阵地。更不幸的是,这场价格战蔓延到了海外市场,由于价格一降再降,一些企业开始对质量做减法,并且越减越不靠谱,最终,自掘坟墓,给整个中国摩托车企业造成了重创。令行业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各地陆续发布“禁摩令”,对摩托车上路进行限制,到了2015年,全国已有70多个城市采取措施禁止和限制摩托车行驶,摩托车消费市场遭遇重大冲击。从2008年起,中国摩托车行业产销量连年下滑,从2008年的2750万辆历史高峰,下降至2018年的1557万辆。在种种不利条件之下,摩托车似乎逐渐成为一种小众爱好。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4.5万亿元,而摩托车仅为1000多亿元。疲于内卷的摩托车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蛋糕变小,却回天乏术。2019年,嘉陵在半年报中宣布:“将盈利能力较弱的摩托车相关资产全部剥离。”“一代摩王”正式谢幕。成立于1992年的力帆,在2020年8月宣布破产。成立于1993年的隆鑫,巅峰时期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却因过度举债扩张而爆雷。2022年1月,隆鑫系13家公司被重庆五院裁定破产重整,申请破产的理由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还有摩托车企业银翔,曾与北汽合作造车,也同样遭遇了破产。作为世界第二大交通工具,摩托车的辉煌年代止步于此。停止了大步快进的摩托车企,逐渐隐于黑夜,但也在悄然等待着新的时机出现。

电动化浪潮涌现

近年来,汽车行业全面转入电动化,摩托车企业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巨头们纷纷闻风而动。据了解,全球最大摩托车生产制造商本田宣布,将在2040年代中期停产两轮汽油车,新车转换为纯电动(EV)摩托车,并称将在2025年前推出10款以上纯电动摩托车,且计划在2030年销售350万辆纯电摩托车。美国摩托车品牌哈雷将其电动摩托车部门LiveWire成功拆分,与一家名为AEA-Bridges Impact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成为美国“电动摩托车第一股”。在国内,一家相较更为年轻的摩托车上市公司——“春风动力”,在2022年9月也宣布了“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战略,计划在2023年推出6款燃油两轮车和4款电动两轮车,油电比例接近五五开。

不过,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之间的界限,似乎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人们不禁会问:摩托车电动化后还是摩托车吗?伴随着《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出台,两者之间终于有了相对明确的划分。按照新国标的规定,整车质量小于55kg、时速低于25km/h的两轮电动车被划分为电动自行车,质量大于55kg、时速在25km/h-50km/h的被划分为电动轻便摩托车。而时速高于50km/h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摩托车。在中国市场,2021年摩托车总销量2019.48万辆,按照动力形式划分,燃油摩托车总销量1625.2万辆,占80%,电动摩托车总销量394.3万辆,占比20%。按照中研普华预计,到2027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将达到2250万辆,年复合增速约5%,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将从20%增长到30%,年平均增速预测为15%,远高于整体市场增速。

电动摩托车相对于传统摩托车而言,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较小,并且其速度相对较慢,操控性更强,从而可以带来更高的安全性。而与电动自行车相比,电动摩托车速度更快,并且在规范性方面更为出色。从长远来看,电动摩托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电动摩托车的政策前景也更加明朗。在一些实行”禁摩令”的城市中,相对于燃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受到的限制较少。另外,电动摩托车符合实现减碳趋势,有望成为摩托车行业最早解禁的领域。因此有行业人士预测,电动摩托车的时代正迎面走来。

传统摩托车企何去何从?

电动化的来临,让摩托车行业迎来与汽车行业类似的“换道超车”机遇。一批传统摩托车品牌也积极寻求转型。早在2011年,钱江摩托就将锂电池项目作为转型方向。经过三年的筹备,其于2014年12月创立钱江锂电。2021中国摩博会上,力帆推出了四款电动摩托车,并且对外发布了智能化、电动化的摩托产业新战略。2022年,隆鑫旗下高端电摩品牌“茵未”发布首款电动摩托车Real 5T,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5880元、28880元和31880元。2022年,我国摩托车销量前十的企业中,隆鑫和宗申同时进入了燃油和电动两个榜单的前十,从销量上看,宗申是传统摩托车企转型过渡最平稳的一家,在电摩和传统摩托车之间实现了均衡发展。

但传统摩托车企业电动化转型的竞争压力却一点也不比老赛道小。首先,压力来自电动车企业。新国标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的界限后,一部分传统认知中的电动两轮车被划入摩托车的统计范围,成为摩托车行业电动化的主要推动力。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电动摩托车市场上,雅迪、浙江绿源、东莞台铃、江苏新日CR4占比高达71%,其中雅迪市场份额为24%。在2021年电动摩托车行业前十中,仅有宗申集团、隆鑫两大传统摩托车集团,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十。2022年,我国电动摩托车总销量为763.27万辆,雅迪一家占467.18万辆,占比超过六成。其次,追求创新且没有太重“历史包袱”的创业公司不断出现,抢夺市场。2022年,主要在欧洲市场销售电动摩托车产品的Horwin进入中国市场,并推出了摩托车行业的首个一体化智能底盘平台。除此之外,国内还涌现了蓝鲨科技、NEON等聚焦在电动摩托车赛道的创业公司。鲨湾科技且已完成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由此可见,虽然电动摩托车行业还处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市场早已热闹非凡。

在电动化大趋势之下,外资摩托车品牌、国产摩托车企业、国产电动车巨头们正厉兵秣马,争夺千亿摩托车市场的新机遇。谁能最终略胜一筹,目前,尚不能定论。不过,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各类车企生产的新产品能否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舒适且安全。只有顺应了市场需求,经得起诱惑、沉淀好自己的选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就是这样。Jessica闺蜜看完视频笑着说:“我们也应该去尝试一下,光看他们骑有啥好玩的……”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30日

22:42
微新创想10月30日重磅消息,iQOO Neo11于今晚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这款备受瞩目的新机不仅性能强悍,更在屏幕、续航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旗舰体验。其价格策略也相当亲民,不同配置版本覆盖更广泛的需求,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旗舰级的科技魅力。 iQOO Neo11的售价区间清晰透明,12GB 256GB版本定价2599元,16GB 256G...
22:42
10月30日最新消息,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紧急求助,称自己的手指突然出现异常惨白现象,完全失去血色,颜色甚至酷似奶茶,引发广泛关注。该男子在帖文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困扰:"我平时非常爱喝奶茶,几乎早晚各一杯,但最近发现自己的手指突然变得毫无血色,颜色特别像奶茶,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提醒,认为这可能与奶茶无关,更可能是雷诺现象的典...
22:04
10月30日,抖音大家电业务负责人李文涛通过个人朋友圈平台,就京东被曝实施“二选一”策略一事发表重要回应。据李文涛透露,京东近期向商家施加压力,明确禁止在抖音双十一大促期间使用优惠券促销,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具体而言,单件商品违规最高可被罚500万元,若三个商品同时违规,累计罚款金额将高达4500万元。 李文涛在回应中尖锐指出,京东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遏制商家...
22:04
2025年10月30日,大疆创新震撼发布旗下首款轻量化智能跟拍无人机——DJI Neo 2,正式开启随行拍摄新纪元。这款革命性产品精准定位于"会飞的跟拍摄影师",以仅151克的极致机身重量,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大疆家族中最轻巧的具备全向避障功能的无人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携拍摄体验。 DJI Neo 2搭载前沿智能交互系统,支持创新的手势操控技术,用户只需...
22:04
10月28日,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苏拉尼市隆重举行电池超级工厂的正式启幕仪式,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欧洲市场布局的重要一步。该工厂占地65公顷,是斯洛伐克境内首座超级电池生产基地,其规模与技术水平堪称欧洲新能源产业的标杆之作。据悉,工厂一期工程规划产能高达20GWh,将采用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确保产品性能与安全达到欧盟最高标准。 项目团队表...
22:04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重大资本运作计划,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股票的方式,向控股股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方中航控股增资扩股。根据公告,本次发行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上限设定为200亿元人民币,每股发行价格为6.57元。这一举措旨在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重点用于偿还部分债务负担,同时补充企业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以增强财务稳健性...
22:04
微光启航公司与阿联酋Leap71、上海集栈科技强强联手,成功研制出3D打印同轴剪切喷注器,为“华光一号”液氧甲烷发动机项目带来重大突破。这一关键部件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动机技术迈向新高度,更彰显了跨领域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 作为主燃烧室的核心部件,该喷注器采用创新的同轴剪切设计理念,通过精密的工程实现推进剂的高效掺混与极致燃烧。这种设计显著提升...
22:04
OpenAI近日为其备受瞩目的AI视频生成工具Sora重磅推出创新功能“Create Cameo”,让用户能够轻松将宠物、原创角色或任意物体无缝融入AI视频创作。这一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视频内容的想象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创作体验。 只需上传几秒钟的短视频素材,Sora系统即可快速完成角色建模并自动生成专属名称。用户还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实现多样化场景的...
22:04
2025年10月30日,国海证券发布重要公告,宣布董事会已正式通过一项关键决议——向其全资子公司国海投资增资5亿元人民币。此举旨在显著增强国海投资的资本实力,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增资完成后,国海投资的注册资本将从现有的10亿元大幅提升至15亿元,增幅达50%。 国海证券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本次增资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国海投资补充充足的...
22:03
2025年10月30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关于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加强场景应用的实施方案》,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方案明确指出,将重点鼓励依托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开展数据智能封装、可信高速传输、多模态全域存储等前沿技术探索与创新场景建设,通过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效率。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
22:03
2025年10月30日,中国汽车巨头一汽-大众正式揭开了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家拥有深厚造车底蕴的领军企业,宣布将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未来出行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官方规划,一汽-大众将于2026年率先推出搭载先进激光雷达的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将突破传统辅助驾驶的局限,实现精准的点到点领航功能,并配备全方位多场景泊车辅助技术...
22:03
立讯精密近日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单季营收表现亮眼,达到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归母净利润同样实现显著提升,高达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进一步印证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立讯精密前三季度的累计业绩也令人瞩目。全年累计营收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