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李云,编辑啸天,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在互联网产品持续迭代的时代,DAU(日活跃用户量)突破1亿的小红书依然保持着鲜活的增长势头。从用户行为来看,如今遇到任何生活难题,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遇事不决小红书”,这一平台已然成为生活方式的心智入口。究竟是什么让小红书成为独特的存在?其底层运营逻辑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简单来说,核心在于始终坚守”发展第一、以人为本、小即是大”三大原则。
发展第一。小红书始终以长期主义视角出发,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打造了一个普通人分享生活经验、记录生活点滴的社区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商业活力。以人为本。小红书关注的是具体而真实的个体,致力于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制最契合其需求的内容体验。小即是大。通过连接无数微小个体,小红书构建起一张庞大的网络生态,这些网络交织融合,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和竞争壁垒。
在小红书十周年庆典上,CEO星矢分享了平台发展历程中那些动人的故事,并对小红书的初心、使命、成长与愿景进行了深刻阐述。回顾这一路的创业历程与感悟,或许能给每一位读者带来启发。
大家好,很高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红书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过去十年小红书人的故事。
一、合伙人原则:能者上,彼此倾听
十年前的第一天,小红书只有我和木兰两个人。我想先分享一个最初的故事。2013年一个晚上,我和木兰在一家bistro喝酒,聊着聊着就萌生了共同创业的想法。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要做什么项目,没有聊行业风口、市场规模,也没有制定融资计划,而是聊到了”一起做事的原则”。当时我们各自提出了一个原则。我提出:未来小红书里的任何岗位,都要留给最胜任的人。我和木兰永远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成为公司的天花板。木兰提出:要把耳朵打开,倾听彼此;关上门我们可以尽情表达不同观点,但打开门,我们就是一个声音一个决策。现在回望,那天晚上我们对彼此的承诺,其实都是”文化”的体现。一路走来,这两个原则无形中成为了我们选择同路人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则和文化,我们才迎来了在座的所有小红书人。
小红书的第一间办公室,位于上海复兴中路二
二、追求速度,也追求用心创造
没过几个月,小红书已经发展成一支10人左右的团队。大家都知道,我们推出的首款产品是7个PDF指南。其实2013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兴起,但受到”精益创业”思想的影响,我们还是决定用PDF形态,以最快速度测试用户需求,收集真实反馈。那个时期,这个小小的创业团队还没有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内容运营、生态、增长等职位,更没有战略规划。我们就是一个小型编辑部,我和木兰合著了美国购物攻略,邀请远在新加坡的柯南友情约稿新加坡购物攻略,樱木负责7本PDF的视觉和排版,还找了朋友手绘封面图。我至今仍记得看到这些PDF时的感慨,比如中国香港这本,上面画的是一只米老鼠牵着一只大黄鸭的气球飞在海港城上空,多么应景又浪漫。即使是在早期资源匮乏的时刻,即使可能只有几百个用户能看到这些PDF,我们依然希望那些早期用户能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这是一个用心的作品,这是一个用心的团队。十年了,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用户规模有多大,我都希望小红书人能够像初恋一样对待我们的用户,用匠人之心给他们带去真诚的、能够穿越时间的作品。
三、思辨:审美与效率、个体与规模
时光飞逝,2015年的小红书之城第一次注入了”算法”的力量。前几天看小红圈推送时,我才得知,当时我们的第一位算法工程师罗杰一度很迷茫:社区新增内容一天只有几百篇,用户很快就刷完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系统根本跑不起来。数据上看我们”杀鸡用牛刀”,推荐算法很多时候不如编辑推荐的效果好。但当时我们有一个核心判断:生活不是舞台,没有标准答案。聚焦在生活方式的小红书必须用好推荐,才有机会为每个用户度身定制最契合其需求的内容,带他看大千世界的精彩和身旁的美好。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拥抱了算法推荐。当然,这其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审美与效率、主观判断与客观数据、内容运营与推荐算法相爱相杀的元年。那个时期,行业内还有一个很火的话题叫”算法有没有价值观”?在审美与效率、个体与规模、人文与科技的拉扯之中,我们似乎不能放弃任何一边,但当时似乎也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融合方法。那个时期,我们也被外界称为”慢公司”。虽然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回看好像是”克制”,但站在当时,其实我们就是既希望保留我们的匠人之心,也希望运用技术和数据的力量,让更多用户能感受到生活之美。
当时小办公室的一楼有一面黑板,我们的第一位工程师路飞手写了一段话:”我不知道如今的黑客是否会流芳百世,但我们可以看到如同艺术家一样,这些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人正在改变世界”。黑客、艺术家、数字时代、手工艺人、改变世界,这些词感觉不属于同一个世界,但它们在那一刻击中了我,好像冥冥之中指引着我们想去的地方。但那时的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少年心中的乌托邦,还是一个真实存在和我们能去到的地方。那段时间我看了非常多的书,关于科技、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我也看了很多科技史上那些在我心中能够做到”既伟大又美好的公司”,在他们年轻时的成长故事。这个过程中,我依然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但我逐渐确定了两件事:首先,科技是我们这个数字时代的神奇画笔。任何一个致力于成为这个时代的顶尖创作者,无论个体还是公司,都需要拥抱、学习和运用这个时代最神奇的那支画笔。所以小红书首先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需要去拥抱、学习、掌握、运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科技。但另一个问题来了,优秀的科技公司很多,小红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并不缺优秀甚至卓越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而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们有幸掌握了这支神奇画笔,不同的人,不同的公司,会画出不一样的画。我们画什么,我们为谁而画,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公司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定义了你是谁。有人为了证明自己而画,有人为了财富而画,有人为了表达而画,小红书为何而画?当时的我没有答案,但这个问题却留在了我心里。
四、成年礼:做有少年气的成年人
时间来到了2019年,那时的小红书已经发展成一支千人团队。2019年第一次82活动的主题是《大梦想家》,事实上那一年是公司发展中最艰难的阶段。2020年年中,我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战略共创会,那三天的会我相信参加过的同学都刻骨铭心,也有很多同学哭得撕心裂肺。在那之后,我们开启了视频2.0和5000万的战役,我们加入了战斗。今天回想那三天的场景,恍如隔世,很难想象这才仅仅是三年之前的事。那次会议结束的时候,参加的同学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感想。这张纸的左上角我们写上了三个字:成年礼。2019年,我们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想象一下5年之后的小红书,它会是什么样子。我分享一下当时木兰的畅想:在用户价值侧有高的壁垒,是生活方式的心智入口,并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无法取代。初步完成了商业价值的探索,成为国内生活方式相关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从用户使用习惯来看,遇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时一定会来小红书搜一下,平时碎片化的时间里会浏览大量小红书的内容,就像当年看杂志和电视一样,在各种场景里都会看到小红书从人到内容的输出。商业价值上,让创新有价值。不管是用户创造的UGC内容,还是结合”故事+设计+制造”的品牌,从本质上都是创新驱动。打破过去十年主要以效率提升为商业模式的形式,它更像是一种liberal arts,能让art的部分创造出不一样的精神体验,继而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让世界因为我们变得好一点点。4年过去了,当年写下的梦想我们在一步一步靠近。而小红书人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点一点长成当初说好的样子——有少年气的成年人。
五、走进用户
终于来到了今天,小红书10岁了。今天的我们有数千名小红书人分布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每天服务超过1亿的用户。似乎该是时候回答当年的那个问题了:当代的黑客和画家们,我们为何而作画?一个月前,我们在小红圈上问了一个问题:”回顾过去,小红书创造了什么价值让你觉得自豪?”我们希望从这个当中找到一点信号,也希望找到一点启发,我们为何而画。这是一部分小红书人的回答:谢谢小红书人的回答,还有更多的回答在小红圈上,我每一条都看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然我们也需要问一问我们每天在服务的那些用户,对他来说小红书是谁,对他来说小红书有什么价值?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的用研团队发起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深度访谈了上百位用户,走进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也都被集结成了一本小册子叫《看见》,今天我们摘了几个片段,让大家感受一下在今天的用户眼中小红书是谁:”人不是只活几个高光的时刻,人就是活一辈子。” 其中一位受访用户,在接受访谈之后也加入了我们。我们走进了用户,用户也走进了小红书。
六、发展第一、以人为本、小即是大
看到了小红书人眼中的小红书,也看到了用户眼中的小红书,两周前我们开了一次务虚会,希望聊聊十年之后的小红书。在这几天的会议当中,我们聊了发展、规模、科技、AI。第一个提出的关键词是”发展第一”,发展是硬道理。除了发展之外,谈话中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小红书特色的关键词,“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世界”、“不出现负外部性”、“让普通人能更好地表达”、“丰富而丰盛的人生”,这些都是那几天对话当中出现的来自于同学们的话语。于是我们找到了小红书的第二个关键词,“以人为本”。我们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话,比如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具体的人;比如生活不在远方、不在未来、不在别处,而在附近和当下。聊商业时我们也提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观察,比如中国商业的原点是夫妻老婆店,比如每一个伟大的品牌第一步都是一个好商品。这些判断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相信、我们的实践,汇集成了我们的认知,于是我们有了第三个关键词,“小即是大”。这是引领我们未来要去的地方的三个关键词:发展第一、以人为本、小即是大。
七、广阔的大世界,温暖的小社区
这三天的讨论中,我看着大家的对话,看到这个环境中冒出来的那些非常自然,非常原生的味道,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对话从来都不是关于我们要打败谁,而是我们要成为谁;不是关于我们要变得多强大,而是关于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我试图去描绘我看到的场景,于是我打开了ChatGPT,输入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文精神?”这是它的回答: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文化、人类价值观和人类经验的重视和关注,它强调人类的创造力、智慧、情感和共同体感,并倡导关注人类尊严和人类的核心价值。人文精神强调人类的思考能力、情感共鸣和对他人的关心,以及对艺术、文化、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欣赏。它鼓励人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和谐共处。人文精神在培养人的全面素养和塑造人的价值观、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建立富有人文关怀和共同价值观的社会。读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点感动,我眼前浮现出一幅理想社区的画面,在这样一个线上世界中,幅员辽阔、人丁兴旺,社会文化经济活动都非常发达,人们在大小空间或高谈阔论,或低声细语。这些画面,这些碎片,这些生活的点滴,组成了当代的美好生活。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都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每一个普通人,无论他出生在哪里,无论他生活在哪里,打开小红书都能既看到一个“广阔的大世界”,从这里走向世界和未来;也能通过普通人的分享和连接,感受到一个“温暖的小社区”,让陌生变得不冰冷,让活着不再孤单。讲到这里我仿佛回答了五年前那个问题,小红书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小红书存在的意义是,以科技为笔,以人文精神为墨,勾画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感谢大家的陪伴,也感谢大家的一路同行。未来十年,让我们一起出发。谢谢大家。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