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8月30日 消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信息安全保障委员会(信安标委)积极响应,发布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内容标识方法》。这一重要指南为文本、图片、音频及视频四类生成内容的标识提供了明确标准,旨在全面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用户能够清晰识别由AI生成的内容。
该指南明确要求,所有生成内容的标识面积不得低于0.3%或20像素,并在元数据中新增扩展字段,包括服务提供者名称、生成时间及内容ID等关键信息。信安标委强调,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显示区域,应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标识:一是持续在显示区域下方或用户输入信息区域下方展示提示文字,二是通过均匀添加包含提示文字的显式水印标识在显示区域背景上。
提示文字内容必须明确包含“由人工智能生成”或“由AI生成”等字样,确保用户能够直观识别。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和视频,应在画面中添加提示文字,并建议将提示文字置于画面的四角,其面积应不小于画面的0.3%或文字高度不低于20像素。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仅由当前服务生成的画面需要添加提示,而其他非当前服务生成的画面则无需标识。
在隐式水印标识方面,指南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内容,均需按以下规范添加隐式水印:图片应采用空域水印或变换域水印技术,确保含有隐式水印的原始生成图片任意连续50%以上面积且分辨率大于等于384×384的切片均包含完整标识信息;视频则需通过时空域水印或变换域水印技术实现,保证含有隐式水印的原始生成视频任意连续5秒以上内容均包含完整标识信息;音频内容则需采用时域水印或变换域水印技术,确保含有隐式水印的原始生成音频任意连续10秒以上内容均包含完整标识信息。此外,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从生成内容中提取隐式水印标识的接口或工具,以实现有效追踪和管理。
此外,指南还特别关注了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可能带来的用户混淆问题。当自然人提供服务转为人工智能提供服务时,应通过提示文字或提示语音的方式进行明确标识,提示内容至少包含“人工智能为您提供服务”或“AI为您提供服务”等字样,确保用户能够清晰区分服务类型,保障用户权益。
通过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规定,信安标委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安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环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用户免受误导,提升整体服务质量。